四、加強兵團後方建設
●在拉著女兵去新疆的路上還有許多土匪,因此就在汽車前麵架上了輕機槍,隨時準備戰鬥。
●這些還活在夢境和幻想裏的女孩子是第一次出遠門,想家的念頭一湧上來,淚水就嘩嘩地流。
●地麵上沒有一座建築,歡迎她們的幾百號男兵,他們一下子從“地窩子”裏鑽出來,還一個個看著她們傻笑。
● 加強兵團後方建設王震決定招收女兵進駐新疆
1950年,王震親筆寫信給湖南的黨政領導人黃克誠、王首道,並委派軍區副司令員熊晃為團長,到湖南招收女兵進駐新疆,以解決軍墾戰士的婚姻問題
當時,如何防止曆代農墾常見的半途而廢現象,改變“一代而終”的曆史,成為新疆建設兵團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僅僅依靠一代人努力,兵團的事業可能隻是曇花一現,因此,還必須解決接班人的問題。
中國2000多年的屯墾史之所以不能長期保持,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屯兵戍卒們不能紮根邊疆。因為他們的家、他們的父母等親人都在內地,所謂“落葉歸根”,他們終究是要回去的。
曆代王朝的統治階級不可能關心、更不可能解決邊疆軍墾戰士的安家問題。這樣一來,隨著屯墾人員歲數的增長,必然想家心切,也就根本談不上紮根在戈壁荒原上安心從事屯田生產了。
王震進疆建設兵團之後,同樣麵臨著這個問題。他的部下多來自湘、鄂、贛等省,這些省份與新疆相比,在氣候及生活習慣等方麵均有很大差別。
與此同時,更為重要和迫切的是,部隊中的絕大多數官兵都已超過結婚年齡,卻很少有人成家,甚至連一批中年幹部和老戰士都還沒有成家。
了解到這些情況後,王震的內心非常焦慮。戰士們為了新中國的建立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也正是由於戰爭等客觀因素,才造成了他們當中的許多人還沒有成家。
這些問題讓王震憂心忡忡,如果對戰士們的終身大事漠不關心,怎麼對得起他們呢?又怎能讓他們安心紮根邊疆呢?妥善地解決廣大官兵的婚姻問題,並幫助他們在邊疆安家立業,已成為當時的燃眉之急。
為此,在王震的關心和號召下,新中國從湖南、山東等地招募了大批女青年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當兵。
這些女兵,後來大多成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第一代母親。王震敦促落實女兵進疆計劃
王震把準備解決部隊婚姻問題的想法告訴了新疆分局和軍區黨委,大家欣然同意,其實這也是大家最擔心的問題。
為了解決部隊的婚姻問題,王震在寫完親筆信的同時,又向黨中央、中央軍委和政務院進行彙報。
王震之所以向中央彙報,是打算請中央的有關組織出麵,動員內地女青年以參軍支邊等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到新疆來,參加屯墾部隊。
在這同時,王震又坦誠地向駐疆廣大官兵說明,他已經就大家關心的這個問題向黨中央、中央軍委提出了請求,希望大家不要著急。王震還表示,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分期、分批,逐步解決。
王震的親切關懷,使廣大官兵們的情緒穩定下來了。那些從國民黨部隊起義過來的官兵,更是對上級領導無微不至的關懷表示感激,讓大家的心裏都暖融融的。
1950年1月,王震出席第二十二兵團駐焉耆第二十七師的歡迎大會。王震在發言中,他首先對大家談起大生產的意義,他說:“我們的手要把大槍掛起來,要用鎬來生產了。”緊接著,他話鋒一轉,直截了當地問大家:“你們沒有討老婆的請舉手。”
當王震看到大多數人都舉了手時,他接著說:“等我們在這裏搞生產,搞上三五年之後,連士兵一起都要回家。你們可以拍一張照片先寄回家去,讓你們家中的親朋給你介紹一個愛人,接到新疆來。你們接家眷來新疆的,由公家負責旅費。”
王震司令員把這批起義官兵許久以來憋在心裏想說、想問,卻羞於張口的話和問題,全都說了出來,他還作了解答。
王震向中央和內地省份發出的請求,很快得到廣泛的重視和支持。首先是湖南和山東兩省的人民群眾積極響應。
從1950年起,先有湖南青幹校、中南軍政大學湖南分校、廣西分校的女生,山東的青年婦女、女兵、女學生一批批地進疆。隨後又有江蘇、上海、湖北等省市的一批又一批女青年進疆,加入到屯墾部隊的行列。
由於大量女兵進駐新疆,使部隊的性別比例很快發生了變化。
以湖南為例,從1950年到1952年共招收女兵7000多人,被稱為“八千湘女上天山。”
湖南女兵滿懷革命豪情,從山清水秀的家鄉,來到荒涼的西部邊陲。
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這些進駐新疆的女兵戰士同男兵一樣戰天鬥地,譜寫了光輝的篇章。她們同樣是兵團屯墾事業的開拓者。
幾年後,這些女兵有的當拖拉機手,有的當教師,有的當農民,有的當工人,戰鬥在兵團的各條戰線上,為兵團各項事業發展,為培養和教育兵團的第二代、第三代接班人,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各地婦女成批進疆的同時,王震還要求各級幹部,讓那些在內地有家屬、親屬的官兵給家裏寫信,動員她們來新疆,並由部隊報銷路費。
王震說到做到,而且是一抓到底,通過各種途徑和多種措施,逐步緩解了屯墾部隊官兵的婚姻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