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選舉工作

●毛澤東說:“這次選舉中委,‘三八’式的一般不選。中委人數是150至170名。”

●毛澤東強調:“大會要繼續發揚黨在思想上和作風上的優良傳統,徹底清除主觀主義。”

●毛澤東說:“中央準備設四位副主席,就是少奇同誌,恩來同誌,朱德同誌,陳雲同誌。”

● 選舉工作中央成立“八大”選舉委員會

1956年7月,盛夏的北京已是熱浪滾滾,酷暑難耐。中共中央“八大”的各項籌備工作仍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7月23日,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離京赴北戴河辦公。

7月30日,毛澤東在北戴河東浴場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彭真、彭德懷、董必武、林伯渠、鄧小平到會。

會議決定成立一個專門委員會,負責討論落實中央領導機構設置方案和研究“八大”選舉問題。

會議任命陳雲為第一召集人,鄧小平為第二召集人。

其他的成員有:彭真、彭德懷、董必武、鄧子恢、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李先念、譚震林、黃克誠、譚政、劉瀾濤、林楓、烏蘭夫。

選舉是開好“八大”的又一項重要工作,毛澤東對此十分重視。

經過討論,會議提出了“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的選舉方針,具體就是:先由各代表團提出一個名單(中央不提名,由個人自己提,想提什麼人就提什麼人),然後中央集合起來,由政治局同各代表團團長、副團長製定一個預選名單,然後再發下去,各代表團進行預選,而後再由政治局集合起來製定一個向大會提出的正式候選人名單。這樣,可以充分反映出選舉人的意誌,充分發揚民主。

在選舉人提名問題上,毛澤東還建議大家選一些犯過錯誤的同誌。

毛澤東說:

一般同誌,當選當然沒有問題了,主要是過去犯了錯誤的幾位領導同誌。比如兩條路線,今天在座的就有李立三路線的代表,還有王明路線的代表,要代表們選舉他們,有些代表會有些抵觸。我們覺得包括他們兩位都當選比較有利。世界上的事情就那麼怪,七次大會時,開頭也是通不過,後來選上了。選上了,對於我們的事業究竟是有利還是有害?沒有害,有利。因為這不是他們個人的問題,而是涉及黨內許多人,有同他們思想相同的人。還有黨外的觀感,覺得我們不輕易拋棄人,犯了那麼大的錯誤,我們還包容他們……

毛澤東這裏提到的李立三和王明都曾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

李立三,原名李隆郅,曾用名李能至、李成、柏山、李明、李敏然等。湖南醴陵人。

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同趙世炎等一起組織了“勞動學會”,在旅法工人和中國學生中開展革命活動,並在第二年回國後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1930年6月以後,李立三錯誤地估計了革命形勢,並在革命性質和任務等方麵提出了一整套“左”傾錯誤主張。

同年9月,中共六屆三中全會及時糾正了“立三路線”的錯誤,他也認識並改正了自己的錯誤。隨後,他離開中央領導崗位到蘇聯學習。

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委員、勞動部部長等職務,並主持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1955年擔任中共中央書記處第三辦公室主任、中共中央工業交通工作部副部長。

1956年,他在中共“八大”上繼續當選為中央委員。

王明,原名陳紹禹,安徽六安人。

1931年中國共產黨六屆四中全會上,在共產國際代表米夫的支持下,選入中央政治局,很快又補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取得了中央領導權。

1950年6月9日,黨的七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王明同誌的決定》。三中全會認為,王明同誌至此時為止,對於他過去所犯的錯誤是拒絕反省的,對黨中央所采取的態度是不誠懇的,對不遵守二中全會決定向政治局寫聲明書的行為是無紀律的行為。因此,三中全會決定,王明同誌仍應執行二中全會的決定,對於他在內戰時期及抗日時期所寫的各種文章、小冊子和其他文件中所犯的原則錯誤,做一次深刻的反省,借以證明他自己是深刻地認識了並承認了自己所犯的錯誤,而在思想上行動上真正有所改正。

9月上旬,王明突然向中央提出去蘇聯治病的請求。

1950年10月25日,王明和他的夫人孟慶樹、兩個孩子王丹芝和王丹丁以及中央派遣的保健醫生陳鋒禹、保姆陳啟珍一行6人,在警衛秘書田書元的護送下,由北京乘火車出發,經東北去往蘇聯。

1955年10月,黨的七屆六中全會召開前,王明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請他轉交中央,稱自己因病不能出席,並主動提出因長久不能工作,請求中央解除自己中央委員的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