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明朝(3 / 3)

44在一次外出還京的路上,宣宗看到幾個農民在田裏耕作,便帶著幾個官員前去看望,下馬詢問稼穡之事,並接過農民手中的犁把推了三下,說:“朕隻推三下,就已覺得累了,更別說常年再幹這種活了。人們常說,勞苦者莫如農家,的確如此。”他曾親自寫《織婦詞》一篇賜朝臣,並讓人畫成圖張掛於宮中,以使臣僚和眾妃嬪知道並記住百姓的艱辛。

45 明成祖皇帝時,就請戴綸和林長懋為他的孫子宣宗教書,戴綸與林長懋二人知識淵博,性格相似,為人耿直。由於二人剛正不阿,觸犯了宣宗,均受到流徙邊境之刑。宣宗還不解氣,又編造借口把二人逮回京城,投入獄中,審問時,戴綸不顧皇上的尊嚴,據理力爭,無所畏懼,宣宗大怒,下令處死。

46 明宣宗在位約10年,曆史評價還高。但他雖然才智出眾,擅長詩詞書畫,也算不上聖明君主。作為皇帝,他特別喜歡鬥蟋蟀,為此不惜正式頒旨,派出宦官,到全國各地采辦,多方擾亂,天下嘩然,百姓怨聲載道,他自己也因此得了個“促織天子”的諢名。

47 有一次,成祖命太子朱高熾、漢王朱高煦和當時尚是皇太孫的朱瞻基一起拜謁朱元璋的陵墓。太子身體肥胖,而且腳有毛病,走起路來有點跛,一路上由兩個太監攙扶著還老是失足。高煦在後麵諷刺說:“前人失跌,後人知警。”話音剛落,皇太孫就應聲說:“更有後人知警也!”高煦回顧色變,沒想到這個孩子這麼厲害。

48 明英宗即位後,寵信宦官,正統十四年,因宦官王振錯讓英宗率50萬親征,發生“土木堡之變”,明軍死傷數十萬,文武官員死傷50餘人,英宗被俘,其弟朱祁鈺即皇帝位。後來,宦官帶兵千人直奔英宗居住的南宮,接出英宗奪宮門登奉天殿複位。史稱“南宮複辟”,亦叫“奪門之變”。之後,宦官曹吉祥和石亨培植黨羽,橫行朝中,欲謀反奪權,史稱“曹石之變”。

49 在明長陵西北兩公裏的石門山下,為明英宗的裕陵。皇後錢氏、周氏亦葬於此,是明朝兩後合葬的第一個陵。英宗臨終前做了一個令人稱道的事,即廢止嬪妃宮人殉葬。這樣,英宗的17個妃子均免遭橫禍個個以終天年,死後都分別葬在金山的妃嬪園寢。

50 皇帝寵信太監汪直、梁芳、陳喜、錢寧等。成化十三年(1477)設置西廠,以汪直主持,屢興大獄,迫害朝臣。或旋執旋釋,竟不奏聞,進一步加強特務統治。時人有“隻知有汪太監,不知有天子”之說。又使宦官監督軍務,提督京營,並操縱官員任免,致使宦官專權現象愈加嚴重。他重用王越、陳鉞,使朝政更為混亂。寵愛萬貴妃,揮霍無度,國庫金銀耗費殆盡。並授予僧道各種官爵,加深了明朝政治的腐敗。

51 成化五年(1469),憲宗到內承運庫詢問內藏收支出納情況時和紀氏相遇。紀氏的美貌,辦事的機敏,給憲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紀氏懷孕了。萬貴妃派宮女強迫紀氏墮胎。宮女們商量後,騙萬貴妃說:紀氏得了腹脹病。萬貴妃把紀氏謫居到安樂堂。成化六年七月,紀氏在安樂堂生了一個兒子,這就是朱樘。萬貴妃得知後,讓太監張敏去溺死紀氏孩子。張敏將孩子藏到別處,同時報告萬貴妃說孩子已被溺死。由於這事做得十分機密,以致萬貴妃盡管疑心,多方打聽,還是得不到真實的消息。不覺6年已過。成化十一年春,一天早晨,張敏為憲宗梳整頭發,憲宗對著鏡子感慨地說:“我已經老了,可是還沒有兒子。”張敏一看時機成熟,忙告知皇上:“已經有兒子了!”當時在憲宗身旁的一個叫懷恩的老太監也證明張敏講的是實話。憲宗非常高興,急忙起駕西內,派人迎接皇太子。就這樣,憲宗終於在6年後才見到了他的兒子。

52 淑妃紀氏生下孝宗朱祐樘後,萬貴妃一直想除而未除掉。欲讓其他妃子生子,以便取而代之。於是縱容太監汪直、錢能等頭目,搜刮民間財寶,進獻皇上。還揮霍宮中府藏,大造廟宇樓台,勾引憲宗駕幸遊玩;還推薦妖僧妖道,廣采春藥,向憲宗傳習所謂房中術。憲宗一時精神抖擻,宮中一連生下11個兒子。萬氏眷屬大學士萬安,屢屢向憲宗上奏疏,每奏都署“萬安進”三個字。後經太監懷恩檢出,十之八九都是講述房中術的烏七八糟東西。

53 前朝,指其父明憲宗朝,宦官當權,朝政腐敗。仁、宣,指明仁宗和明宣宗兩朝。本朝政治清明,名臣眾多,時稱“朝多君子”,被舊史家譽為“弘治中興”。

54 明孝宗自幼曆盡艱難,6歲才見到生父明憲宗。以後又屢陷危境,萬貴妃百般嫉恨,太子地位幾乎難保。最終登上皇位,並成為史家盛譽的中興之主。他任用賢能,斥逐奸邪,廣開言路,史見“弘治中興”。明代中期諸帝淫亂後宮,而孝宗是唯一的不近女色的皇帝,除了正宮孝康皇後張氏以外,幾乎不與宮中嬪妃宮女接近。正經皇帝反而謠言四起,竟連他的親兒子被鄭旺妖言傳為是張皇後抱養的。

55 太監劉瑾及其手下的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穀大用、張永等人,人稱“八虎”。八虎善迎武宗之癖好,深得武宗寵愛。戶部尚書韓文等上書盡誅八虎,武宗竟驚泣不食,替八虎傷心。劉瑾及爪牙連夜跑到武宗跟前,環跪地上哭泣求情。武宗聽信劉瑾的一派胡言,下令將韓文革職,將一大批官員廷杖、下獄,又下令讓劉瑾掌司禮監兼提督京營,馬永成掌東廠,古大用掌西廠,讓八虎分踞要職,繼續威權天下,威福任情。

56 武宗即位後,寵信重用宦官劉瑾,又恢複西廠。劉瑾任命他的黨徒馬永成掌東廠,穀大用掌西廠。後劉瑾又建立“內行廠”,由他直接指揮,用法更加殘酷凶狠。連東、西兩廠特務都在偵查的範圍。劉瑾聲勢顯赫,京城內外都說有兩個皇帝,一個坐皇帝,一個立皇帝,一個朱皇帝,一個劉皇帝。

57 延綏總兵馬昂犯法罷官。他知道武宗好色,將已嫁懷孕的嬌豔之妹,通過江彬獻給武宗。武宗見馬氏不但長得麗質絕色,能歌善舞,而且善於騎射,便大為寵幸。馬昂便由此免罪,並被升為右都督,太監們甚至稱他為舅。馬氏一門不論大小都賜蟒衣,並賜給太平倉東的一座府第,權勢熏灼,震動京城。

58 以荒淫而又荒唐出名的武宗朱厚照,不滿足於千門萬戶的皇宮,又在西華門內另築宮院,兩廂設有密室,勾連成列。名曰“豹房”,專門搜羅珍禽異獸,捕捉虎豹充實其中。武宗和一些宦官、奸佞小人整天在裏麵花天酒地,縱情淫樂。一位小人見武宗對宮中的婦女玩膩了,就獻媚說:“色目女子白皙幼潤,姿色大勝中土。”過後就搜羅了12個擅長西域舞蹈的美女進獻。武宗在豹房裏和這12個色目美女歌舞淫樂,晝夜不休。後來,他嫌12人太少,借口教習歌舞,下旨召公侯伯等大官僚家中的色目女子入內,挑選妖豔者留在豹房裏。此外,武宗喜在豹房觀虎鬥。一日,武宗觀虎搏鬥,老虎竟然撲向武宗跟前,險些被咬,幸得江彬所救。但武宗卻自鳴得意地說:“吾自足辦,安用爾(指江彬)!”後來一次果被虎所傷,一個多月不能視朝。武宗在位16年,除經常外出巡遊外,多居於豹房中尋歡作樂。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死於豹房。

59 武宗設宴慰勞張永。席間,張永揭露了劉瑾17種違法之事,武宗聽後說:“劉瑾負我也。”張永見武宗已有幾分醉意,趁機說:“此事不可遲緩。”武宗下令逮捕劉瑾,把他謫居鳳陽。第二天,武宗親自帶人抄劉瑾的家,共抄出黃金24萬錠又57800兩,元寶500萬錠又1583600兩,寶石2鬥,金甲2副,金鉤3000,玉帶4000多束。搜出私製玉璽1方,袍8件,還發現他日常用的扇子裏藏有鋒利匕首兩把。武宗見了,勃然大怒說:“這個奴才果真想造反!”下令處以磔刑。

60 相傳明代武宗朱厚照閑來無事,遂打扮成書生,帶著一個扮成書童的隨身太監,來到江南遊山玩水。一天,朱厚照來到石溪一帶觀賞山水,結果走迷了路,誤了中飯,饑渴難忍。這時日頭已經落山,便到一村民家投宿。這家老阿伯姓蘇,他先倒下碗清茶給朱厚照喝。他喝過茶後,兩眼卻瞟著桌上的飯菜。老阿伯趕緊盛了一碗白米稀飯,又加上一碟麥螺鮭。朱厚照學著蘇公的樣子,喝一口稀飯,吸幾個麥螺鮭。他覺得飯菜特別可口,忙問:“這飯菜賽過山珍海味,不知什麼叫法?”蘇公說:“山村野味,叫不上什麼名堂。不過,要取個名字也不難。你看,這粒粒白米不就是珍珠嗎?這麥螺鮭,一顆顆就像鳳眼珠子。依我看,就叫它‘珍珠粥,鳳眼鮭吧!’”朱厚照聽後連忙擊掌叫道:“妙!妙!好一個‘珍珠粥,鳳眼鮭!’實在是妙啊!”回京城後,有一天,他竟還想要禦膳房做一份這樣的飯菜哩!

61 明武宗朱厚照是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在死去的前一年,忽然心血來潮,於是頒下詔令,禁止民間養豬。因為“豬”、“朱”同音,他姓朱,說“豬”字就有損皇帝的尊嚴,再加上他生在辛亥年,亥屬豬,故養豬、賣豬、殺豬等,都認為是把矛頭指向他。為維護皇帝的尊嚴,就下了這一道使豬“斷子絕孫”的詔書。詔書下達後的第二年清明節,祭祀時因為沒有豬,隻得用羊來代替。

62 在北京昌平縣東部,距城30公裏。湯山有大小之分,皆因有溫泉而著名。明代為皇家禁苑,武宗到此,曾題詩一首,詩雲:“滄海隆冬也異常,小池何自暖如湯。溶溶一派流古今,不為人間洗冷腸。”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建溫泉行宮。乾隆時擴建。清末遂漸荒廢,又遭八國聯軍破壞。解放後進行了整修,並建有小湯山療養院。

63 武宗無子,朱厚熜繼帝位後,便發生了皇統繼承與家係繼承的問題。世宗繼位後下令群臣討論此事。以楊廷和為首的一派主張,應遵循封建禮法,稱孝宗為皇考,而稱興獻王(世宗父朱祐杬)為皇叔父。以進士張璁為首的一派,迎合世宗的旨意,主張稱興獻王為皇考,稱孝宗為皇伯考。兩派爭了3年,終因張璁有世宗支持而取勝。反對派180餘人被廷杖,17人被杖死。楊廷和於嘉靖三年(1524)被罷官,張璁取得內閣首輔的地位。統治階級內部的這場大爭論,封建史學家稱之為“大禮儀”。

64 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二十一日淩晨,世宗朱厚熜在乾清宮酣睡。楊金英、楊蓮香、蘇川藥等十幾個宮女,暗中商量將世宗勒死。她們一擁而上,用黃緞絲繩勒住了嘉靖皇帝的咽喉,有的用布塞住了他的嘴,有的按胸、腹部和雙腿,力將皇帝勒死。隻是一時慌亂,繩子無法勒緊。正在緊急之時,其中一個宮女張金蓮叛變,將情況稟報給皇後。這十多個宮女全部被擒。經審訊,此案牽涉到端妃曹氏和寧嬪王氏。世宗下令,將這些宮女淩遲處死,端妃曹氏和寧嬪王氏也在宮中被淩遲處死。這個事件發生的那一年是壬寅年,史稱“壬寅宮變”。

65 明武宗朱厚照臨終時遺詔兩個親王,先到京者為君,後到京者為臣。冀王府在河北,距京一二百裏,興王府卻在湖廣,距京一二千裏。況且朱厚熜接到詔書時,冀王已經上路了,朱厚熜焦急萬分。一天,他轉到大市街,走到嚴嵩擺的攤子前,讓嚴嵩拆個“問”(問)字,嚴嵩跪在地上,一邊磕頭一邊賀喜:“千歲,這個‘問’字從中分開,左看是君,右看還是君,您要當皇帝哩!”隨後,嚴嵩又說:“隻要您答應讓我當丞相,我就敢擔保讓您當皇上。”當下,朱厚熜和嚴嵩一起到了王府,朱厚熜寫好封嚴嵩的“聖旨”後,嚴嵩獻計說:“冀王雖離京城很近,但他大張旗鼓地進京,沿途官員宴請迎送。如今已走了10天,一百裏還沒走完。照此下去,再過10天也到不了京城。而您裝扮成‘欽犯’,日夜兼程馬不停蹄地往京城趕,最遲六七天就可以趕到,定能出其不意地搶在冀王之前進京稱帝。”朱厚熜聽罷,不由拍案叫絕,立即行動。

66 明世宗深居西苑,因求長生不死,所以,不見大臣,不理朝政,國事日益衰敗。海瑞為此憂慮,按照“正君道,明臣職,求萬世治安”。竟“市一棺,訣妻子”,冒著“觸忤當死”的危險,上書皇帝,這就是震動朝野的《治安疏》。他指斥皇帝聽信小人讒言,酷信道教,竭民脂膏,濫興土木。又“以猜疑誹謗,戮辱臣下”,致使“天下吏貪將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時,盜賊滋熾”。奏疏內容尖銳,措辭激烈,觸犯了皇帝,世宗下令逮捕,直至世宗死後,海瑞才被釋放複官。

67 傳說朱厚熜要裝成欽犯進京,又為“囚食”犯難了,嚴嵩獻上一計,於是皇帝立即嚴令全城廚子,限連夜做出一種“吃肉不見肉”的食品,城裏有一位遠近聞名的紅案師傅詹廚子,接到興王府的命令後,從天剛黑直想到更打五鼓,竟沒理出一點頭緒來。後來,他在吃紅薯時,忽然計上心來,他把魚、肉剔骨去皮,剁成泥,再放到清水裏泡去血漿,然後濾幹入盆,加澱粉、蛋清和調味佐料攪成肉糊,最後裹在上了銀米的燙雞蛋皮裏蒸熟即成。皇帝一嚐,美味無窮。他一路上以“紅薯”為食,五天就到了北京,第六天,朱厚熜就成了明朝第十一個天子——明世宗嘉靖皇帝。當時,河北的冀王還在路上做皇帝夢哩。嘉靖皇帝吃“紅薯”上了癮,遂將此定為宮廷“皇菜”,取名為“蟠龍菜”。

68 嘉靖三年(1524),世宗將道士邵元節請進北京,邵的年紀雖大,但童顏鶴發,頗有些仙風道骨。世宗對他很崇拜,賜他玉帶冠服和玉、金、銀像各一枚,為其建真人府。嘉靖十五年,世宗有了兒子,他認為是邵元節禱祀之功,“法術”顯靈,加授邵禮部尚書,一品服俸,賜給白金、文綺、寶冠、法服、貂裘。嘉靖十八年,邵元節死,世宗大為悲慟,令官府為之舉行葬禮,恤典按伯爵的等級。

69 龍涎香。為了修玄煉丹,世宗大興土木,建了許多齋宮秘殿。壇廟修成,就要進香。當時最珍貴的香就是“龍涎香”。凡進此香的人都能得到高官厚祿。於是,欺詐的事件屢有發生。有個叫吳興堯的人,住在湖廣麻城,假說自己是中書,冒充陶仲文的字,讓雲南定邊縣進貢“龍涎香”。當地縣官馬上派人到深山老林石洞懸崖絕壁去尋找,找不到,縣官就讓人隨便拿些東西去冒充,寄給吳興堯。吳興堯再賣給那些高官大吏,讓他們進奉給世宗,自己則從中獲利。

70 嘉靖三十五年(1556),世宗自封為“靈霄上清統雷元陽妙一飛天真君”。不久,又加號為“九天宏教普濟生靈掌陰陽功過大道恩仁紫極仙翁——陽真人元虛玄應開化伏魔忠孝帝君”。最後,更自封為“太上大羅天仙紫極長生聖智昭靈統三元證應玉虛總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萬壽帝君”。民間百姓後來都叫他“紫極仙翁”。

71 先天丹鉛。壬寅宮變之後,世宗移居西苑,專心奉玄修道。可是,世宗並未“清心寡欲”,頻頻派官員到民間挑選淑女。僅有案可考的嘉靖二十六年(1347)、三十一年、三十四年、四十三年四次大選,就選進民女1080人,都是8-12歲的少兒。道士陶仲文對世宗說用小女孩的月經煉製“先天丹鉛”,久服可長生不老。明末文士王世貞在《西城宮詞》中曾詠此事:“兩角鴉青雙結紅,靈犀一點未曾通。自緣身作延年藥,憔悴春風雨露中。”因世宗禦幸的人太多,“未封妃嬪”者亦多。

72 青詞宰相。道士陶仲文說青詞(一種用紅筆寫在青藤紙上的禱文)可以上達天庭。世宗就命朝中大臣經常寫青詞,誰寫得好,就提拔誰。當時,有個叫顧鼎臣的禮部侍郎,因為青詞寫得好,世宗就讓他充當“迎嗣導引官”。夏言、嚴嵩、徐階都因為青詞寫得好,才入了內閣,當上了朝中大員。李春芳、嚴納、郭樸、袁緯四人,竟被稱為“青詞宰相”。

73 萬壽寶塔。在湖北沙市南荊江大堤象鼻磯。係明藩遼王遵太妃毛氏之命,為世宗企壽而建。嘉靖二十七年(1548)動工,至三十年建成。為樓閣式塔,磚石結構,八角七級,高40餘米。下設高大石座,塔上嵌扛塔力士,頂施銅鎏金塔刹,上刻《金剛經》全文。塔外壁施有94龕漢白玉雕刻佛像;內壁亦有許多漢白玉佛像;塔身內外壁還有大量磚雕佛像。座層塔門上置一石匾,楷書“萬壽寶塔”四字。塔內設螺旋式石梯,一至五層為壁邊折上,第六層為室內折上,此塔今保存完好。

74 嘉靖帝16歲立皇後陳氏,秀麗端莊,知書達理,通詩文,善繪畫。美滿的生活隻過了兩三年,嘉靖帝處事乖張,固執己見,喜歡聽人奉承。自以為是,心狠手辣,朝中敢於直言的大臣,不少遭到殘害和貶逐。陳皇後苦心相勸,皇帝不理不睬,陳皇後極為反感。嘉靖帝20歲那年,另尋心歡。後鏡邵元節勸諫,兩人關係又好一點,陳皇後還懷上龍子。後來,宮中一個年約17歲的宮女,被嘉靖帝看中,見她一雙光滑柔潤、雪白如玉的小手和那雙風流多情的眼睛,頓時色情大發,情不自禁地上前去撫摸她,陳皇後看在眼裏,恨在心頭,搶步上前惡狠狠地撲向宮女,宮女一閃身,一杯茶潑到了嘉靖帝身上,嘉靖帝火冒三丈,舉足在皇後下腹踢了一腳,便頭也不回地走了。可憐的陳皇後下身流血不止,胎兒流產,不久就死了。陳皇後死後,嘉靖帝就將那位張姓宮女納為順妃,不久又立為皇後。嘉靖帝特講迷信,經常大搞祭祀活動,張皇後必穿鬼服,其形象活像一個巫婆,後來張皇後不願參加,嘉靖帝立即將她廢掉,幽禁冷宮,活活被折磨而死。嘉靖帝又第三次選後。

75 神宗的皇後無子。萬曆十年(1582),恭妃王氏生下朱常洛,萬曆十四年,鄭貴妃生下朱常洵。時神宗最寵愛鄭貴妃,故鄭貴妃欲謀奪朱常洛的長子嗣位權,朝臣們根據“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請早立朱常洛為皇太子,明神宗意立朱常洵,此問題一直爭了15年,直到萬曆二十九年,神宗才冊立朱常洛為太子。因太子乃“天下之本”,故將這場爭論叫“國本之爭”。

76 朱常洛被立為太子後,萬曆四十三年(1615)五月初四日傍晚,忽有一男子手持棗木棍,闖進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將守門太監打傷,後被內侍擒拿。後經罪犯張差供認,此事係鄭貴妃宮中的內侍指使,案情終於大白於朝廷,鄭貴妃多次向萬曆帝哭訴,此案不了了之。

77 神宗是個十足的酒色之徒,後宮美女數千,日夜飲酒縱樂,吃醉了就發酒瘋,稍不順心,就要殺人。有個官員寫了《酒色財氣四箴》的文章,勸神宗不要耽迷酒色,貪財尚氣,神宗讀罷大怒,將他貶為平民。而自己照舊縱情聲色,“每夕必飲,每飲必醉,每醉必怒,左右一言稍違,輒斃杖下。”

78 相傳神宗帶著愛妃和貼身大臣、宮娥彩女,在廬山逍遙取樂。一日,神宗來到黃龍寺前,景色迷人,寺前有三棵參天大樹,已有千年曆史。神宗下了一道聖旨,要在這裏建一座行宮。行宮建成後,要在“禦園”裏宴請朝臣,並傳令將古樹鋸倒,留下部分作大圓桌。於是,100名木匠動手砍樹、鋸樹,說來也怪,砍開了又長起來,鋸斷了又合起來。神宗得知後,限令三日內把樹砍掉,不然,就要將木工處以極刑。工匠們對著古樹哭起來,一會兒,古樹竟甕聲甕氣地說起話來,告訴大家先把樹枝一枝枝砍斷,再把樹幹一塊塊挖下來,這樣就不會把前後左右的小樹壓死。這些小樹,實際上都是古樹的子孫。木匠們感動極了,全跪倒在古樹下,說:“神樹啊!你既有情,我們又怎能無義?我們寧願掉腦袋,也不能幹這種滅子絕孫的事呀!”神宗知道後,便收回成命,並下了一道禁令:廬山黃龍寺前三棵古樹,乃三棵寶樹,任何人不準砍伐,違者處以極刑。

79 紅丸案,明末三案之一。朱常洛即帝位後,鄭貴妃便一反過去所為,投皇上所好,除贈以錢財、珠寶外,還進獻了幾個美女。光宗溺於酒色,弄垮了身體。一次,得了痢疾,內醫太監崔文升開了瀉藥,光宗服後腹瀉不止。鴻臚寺丞李可灼又進紅丸兩粒,光宗服後死。光宗自登位至病卒,才29天,是明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80 移宮案是明末三案中的最後一案。朱常洛即帝位後,為他所寵愛的李選侍也隨皇上入居乾清宮。朱常洛死後,李選侍還住在乾清宮裏。按封建禮儀製度,隻有皇帝和皇後才配住在乾清宮。但李堅持不出,大臣們在光宗死後第三天就合疏請李移宮,經過多次喧嚷,李方遷居噦鸞宮。

81 天啟五年(1625)五月十八日,熹宗在安定門外祭方澤壇後,來到西苑(今北海、中南海)遊樂。到申時(下午四時左右)張皇後已疲倦,徑自回宮,而皇帝卻在橋北水深處泛舟,遊興正濃,小皇帝獨自撐船,身旁隻有兩個小太監侍候。這時,魏忠賢和客氏卻在大龍舟上飲酒作樂。忽然一陣風起,將小船刮翻,皇上被救出。

82 天啟七年(1627)秋八月,熹宗病死,其弟信王朱由檢即帝位。熹宗一死,閹黨失勢,東林黨人紛紛上書彈劾。剛即位的崇禎帝欲重整朝綱,遂下令將魏忠賢貶謫鳳陽,魏於途中自殺。其侄兒、侄孫及客氏和客氏的兄弟、兒子都被處死。崇禎二年(1629),崇禎帝又把閹黨定為“逆案”,崔呈秀(崔為魏門“五虎”之首,另有“五彪”、“十狗”等)等180多人被處決,恢複了東林黨的名譽。

83 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七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驚恐萬狀。十八日,崇禎帝看大勢已去,和皇後同桌而坐,淒涼告別,逼令周皇後自殺,又在寧壽宮砍斷了長女安樂公主的右臂,殺死了幼女昭仁公主。在昏暗的夜色中,帶著一批太監衝出宮門,卻被他的臣僚擋了回來,隻得重返宮中。十九日黎明前,皇城被攻破。崇禎帝萬般無奈,爬上萬壽山,在壽皇亭旁的一棵古槐樹上自縊而死。他的衣襟上寫著“因失江山,無麵目見祖宗於地下,不敢終於正寢。”與他對麵自縊的是太監王承恩。

84 相傳,闖王兵臨城下,崇禎終日寢不安食,一日,他帶上貼心太監王承恩,青衣小帽,溜出皇宮。當時闖王李自成的軍師宋獻策深知崇禎帝素信天命,為動搖其心,便喬裝打扮成測字的老先生,混入北京城內。不料崇禎帝來到這個測字攤。宋獻策見王承恩年近40歲,卻臉白無須,且聲細如女子,知其為太監,再看看旁邊坐的崇禎,已明白了八九分。王承恩讓先測個“友”字,宋獻策思索片刻道:“‘友’字這一撇,遮去上部,則成‘反’字,倘照字形而解,恐怕是‘反’要出頭。”崇禎一聽,麵色突變。王承恩忙又叫測“有”字,宋獻策端詳再三,沉默不語,在王承恩催促下,宋獻策湊近輕聲說:“這恐怕更為不祥。你們看,這個字的上部是‘大’字缺一捺,下部是‘明’字少半邊,分明是說,大明江山已去一半。”崇禎帝聽罷奪過王承恩手中的筆,隨手寫下一個“酉”字,往宋獻策麵前一推。宋假裝神秘地說:“此話說與客官,切莫外傳。看來大明江山,危在旦夕,萬歲爺獲罪於天,無所禱也。你看這‘酉’字,乃居‘尊’字之中,上無頭,下缺足,分明暗示,至尊者將無頭無足矣。”崇禎帝大概怕闖王會將他千刀萬剮,第二天,便帶著王承恩,逃到煤山自縊身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