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54年,中央軍委就將空軍進入福建的問題列入了議事日程,當時軍委曾打算先把杭州的空十團轉移到福建去。
但是,福建當時隻有一個福州義序機場,而空軍進入福建,首先需要的就是一個合適的機場,而且,那時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建油庫的地方。
鑒於以上原因,1955年初,政務院、中央軍委下達了修建福建機場的指示,並在兩年內搶修了福清、龍田、莆田、惠安、泉州等幾個一線機場。
一切準備就緒,1957年7月15日,空軍電傳國防部6月12日批示,將由福州軍區代管的防空第一軍改稱空軍第一軍,劃歸南京軍區空軍建製。
但這時的空一軍,隻管高炮、雷達、探照燈和機場修建,還沒有飛機,是個名副其實的“空”軍。
朝鮮戰爭後,人民空軍經過戰火的洗禮和航空工業發展的“補氧”,在1957年合並了防空軍,初成建製並得以發展壯大。
當時,中國裝備的戰機大部分為“米格-15”、“米格-17”。殲擊航空兵有13個團能全天候作戰,有20個團能在白天一般氣象下作戰,部分能在白天複雜或夜間一般氣象條件下作戰。
轟炸航空兵一個“杜-4中型”轟炸機團和一個“伊爾-28輕型”轟炸機團,能全天候執行任務。
其餘的11個團全部能在白天一般氣象、部分能在夜間一般氣象條件下執行任務。
鑒於空軍隊伍的壯大,毛澤東於年底指示空軍司令劉亞樓:“請考慮我空軍1958年進入福建的問題”。
1958年1月,劉亞樓率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聶鳳智、廣州軍區空軍司令員吳富善、武漢軍區空軍司令員傅傳作及空軍副參謀長張廷發,並邀請福州軍區司令員韓先楚,前往福建前線,向福建省委第一書記兼福州軍區政委葉飛等負責人傳達毛澤東的指示,共同研究空軍入閩的各項事宜。
但空軍入閩行動卻遠非人們想象的那麼簡單,這主要是因為奪取鄰近海峽西岸福建、粵東的製空權,不僅是軍事問題,同時也是複雜的政治問題。
從軍事上講,此時國民黨空軍共有6個聯隊,下轄8個大隊,擁有飛機646架,其中200多架“F-84G”和300多架“F-86F”,空勤人員全係美國訓練,飛行員大都飛過複雜氣象,具有一定的戰鬥力;而且,美軍在台0灣還保持一定數量的航空兵力量,裝備有最新式的“F-100型”戰鬥機。從日本、菲律賓以及第七艦隊航空母艦起飛的飛機,隨時可至。它們既可撐起台灣上空的保護傘,又能作為台灣空軍進入大陸作戰的後盾,使國民黨軍毫無顧慮地與我方空軍作戰。
從政治上講,由於美國海、空力量進入台灣海峽庇護,而人民解放軍空軍進入鄰近台灣海峽的福建沿海作戰,弄不好就會給美國人以進行軍事幹涉的借口,這就是空軍久久不能入閩的客觀原因。而這時的中東戰事正好解除了中國空軍入閩的種種顧慮。所以,在這場炮擊金門的行動中,殘酷的空戰是免不了的。
7月19日淩晨時分,劉亞樓帶領空軍首腦開會研究並出台了空軍入閩作戰的幾項重要決定。
其內容如下:
一、責成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聶鳳智和空五軍政委裴誌耕協商提出福建前線空軍領導人選,與駐閩空一軍一道急速組建福州軍區空軍指揮機構。
二、確定戰鬥力較強、有實戰經驗的空一師即原空四師和空三、九、十六、十八師,空八師一個團和獨四團,以及部分高炮、雷達部隊為第一批入閩部隊,力爭打好第一仗;以空一、十八師各一個團為第一批入閩的殲擊航空兵,於7月24日緊急轉到待機位置;27日分別隱蔽進入汕頭、連城基地。另調部分高射炮和雷達部隊入閩。
三、健全各機場的保障機構,從東北、華北和華東地區,緊急調運3個場站,保障車輛、彈藥和各種器材等物資。
四、明確作戰指導思想,即在戰略上以少勝多,在戰術上以多勝少;發動指揮員、飛行人員學習抗美援朝的空戰經驗,運用和發展“一域多層四四製”的戰術原則;嚴格執行中央軍委的作戰政策,軍事鬥爭一定要服從政治鬥爭……
在討論空軍進入福建的方式時,劉亞樓等人曾有兩個預案:一是突然地一次進入福建現有的6個機場;二是逐次分批進入。
前一方案的好處是:一次展開力量強大,使敵人措手不及,一時難於對付,一下就緊張到頂,然後逐漸緩和下來。但是缺點有兩條:一是對國際上的震動和對美蔣的刺激太大,二是從空軍部隊作戰起飛來看,在不出公海作戰的情況下,瀕海機場使用起來很不方便,很不容易對付敵人。
劉亞樓認為,空軍如果先進駐連城、汕頭機場,接著進駐漳州,然後視情況的發展,逐步地進駐沿海各機場,這樣對敵人的刺激較小,我們無論在政治上、軍事上均較為主動。
考慮到上述這些情況,空軍司令員劉亞樓簽發作戰兵力部署:
一、殲擊航空兵:
1.調第一師師部率第一、三兩個團進駐連城、新城機場,以師部率第一團駐連城,第三團駐新城,接替第九師防務。
2.第十八師師部率一個團進駐汕頭機場,該師其餘部隊調駐惠陽機場。
3.調第三師師部率第七、九兩個團進駐廣州之沙堤、白雲二個機場。
4.第九師集中於長沙機場。
二、轟炸航空兵:
1.調第八師一個團進駐樟樹機場。
2.獨四團八個機組隨時準備進駐樟樹機場遂行戰鬥任務。
3.第八師(含四團)進駐後,第二十四師有掩護樟樹基地及保證轟炸部隊安全起落的警戒任務。
三、指揮組織:
將第一、第五兩個軍部合並組成福建地區統一的空軍指揮機構,在軍委未正式宣布命令以前,暫定名為福建空軍指揮所,位於晉江,指揮機構應於本月二十三日前到達晉江組成,該部直接指揮第一、第十八、第十二師三個殲擊師及樟樹的二個轟炸團。
四、部隊調動時間及程次:
1.第一師、第十八師、第八師各部立即派出負責指揮及地麵保證的先遣梯隊到達任務地點組織接受自己部隊的轉場。獨四團應派出必要人員到樟樹進行必要的準備。
2.各部隊的轉場均由所在軍區空軍按緊急轉場方式進行組織,所有地麵部隊的轉場均需於二十四日零時前完成,空中部隊轉場時間梯次另有命令。
3.高射炮部隊的調動需在二十五日黃昏前到達任務地區。
4.部隊轉至新基地後按新的指揮關係請示任務。
劉亞樓的這份作戰命令中,在幾個關於時間的問題上,曾引起了不少人的異議。劉亞樓指出:指揮機構必須於23日前到達晉江;所有地麵部隊必須於24日零時前完成轉場;高炮部隊必須在25日黃昏前到達任務地區;殲擊航空兵各部不能遲於27日到達目的地。
短短幾天,要完成如此複雜、龐大的地麵、空中臨戰轉場,談何容易?會議中的人群隨即唏噓起來:這不是開玩笑嗎?這麼短的時間?
劉亞樓聽到了大家的議論,使勁地拍了一下麵前的桌子,大聲的說:“哪個給誰開玩笑?誰沒有本事完成命令的提前告訴我,我好找人先接他的班!”
見到司令員發了“狠話”,下麵立刻鴉雀無聲。
劉亞樓並非不夠理智,他完全清楚此次任務的繁重和艱巨,也清楚自己部隊中蘊藏著的主觀能動性。他心中明白,早在半年前,空軍就擬定好了入閩作戰的預案,並為此進行了紮實、周密的準備,因此,他認為短期內完成這次任務是完全可能的。同時,劉亞樓也深信“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道理,臨戰時刻,他就是要以絕對的權威將任務一級一級地往下壓,使同誌們能夠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把自己的才能全部發揮出來。
劉亞樓看到很快安靜下來的戰友們,緩了口氣,繼續說道:“當然,困難是肯定有的,但是,彭總說了,除非複雜氣象限製,我空軍入閩時間絕對不能推遲。聶鳳智,你怎麼看啊?”
聶鳳智回答:“我不敢保證說沒有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我也會去克服的!”
劉亞樓又將話題指向時任福州軍區空軍第一副政委的裴誌耕:“裴誌耕,你那裏呢?”
裴誌耕說:“我完全同意劉司令的看法。我方空軍入閩,首先就是要站穩腳,隻要我們的第一仗打好了,那麼這次的製空權就到了我們手裏,以後怎麼都好辦了。”
劉亞樓點頭同意,說道:“大家要有信心!但也要看到現實。自從國民黨逃到台灣,他們的空軍從來就沒有受到一點的損失,反倒是一直活動猖狂,控製了福建沿海的製空權。現在,我們就要從他們的手中奪回這個製空權!”
停了一下,劉亞樓繼續說:“明天,我會派專機送老聶到南京,送誌耕同誌到杭州,你們到了那裏後立即開始組建福建前線空軍領導機構工作。人選擬好報批後,要晝夜奔赴前線晉江,完成空戰準備。我給你們6天時間,25日零時,你們務必開始擔負指揮任務!聽明白了嗎?”
“聽明白了!”聶、裴二人一齊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