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恐怖主義活動的攻擊對象與目標具有不確定性

隨著現代交通、通訊媒介的發展,我們生活的地球變得越來越小,這種現狀也為跨國犯罪的實施帶來方便的條件。表現在恐怖主義活動方麵,就是恐怖組織的成員、活動地點和襲擊對象呈現出明顯的國際化趨勢。隨之而來的就是攻擊目標趨於廣泛化具有明顯的不確定性。也就是說,恐怖活動和恐怖主義犯罪不僅將攻擊的目標指向政府首腦、外交官員、新聞記者和無辜群眾或重要的政治、軍事和經濟目標,而且無限擴展自己的活動範圍,幾乎世界各地都留下了恐怖主義活動的印跡。攻擊目標的泛化無疑會造成更具災難性的後果,帶來更嚴重的恐怖效應。

五、打著革命、民族、宗教旗號,具有明顯的政治目的

當今的恐怖主義犯罪都帶有強烈的民族、宗教色彩,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世界上的基層組織有三分之一是民族主義恐怖組織。民族主義恐怖組織與恐怖分子往往打著維護本民族利益的“正義”、“崇高”旗幟,以極端的民族主義情感為動機,因而其活動與行為具有非常明顯的狹隘性、複仇性與攻擊性,而具有宗教色彩的民族恐怖組織與恐怖分子更具有缺乏理智的宗教狂熱情緒,使其恐怖活動更帶有殘酷性。民族主義型恐怖活動在全球各地呈普遍蔓延與泛濫之勢,嚴重危及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對國家安全甚至世界和平構成不同程度的威脅。

有些恐怖活動的主體,其宗教信仰意識雖已十分淡漠,但為了恐怖活動和政治需要,也要為自己蒙上一層濃厚的宗教色彩。其目的是為了得到當地社會中的許多群體的支持。同時,通過宗教,恐怖主義組織還可以獲得國外同一宗教勢力的支持,從而形成恐怖主義的國際網絡。

當代極左派恐怖主義打著革命、民族、宗教等旗號,將其所從事的恐怖主義活動視為推翻不公正與黑暗統治的革命行動,視為為了本民族利益和本宗教利益而爭的崇高事業。有了這種具有廣泛號召力的革命口號、民族主義、宗教理論與情感作為宗旨,就更具有廣泛號召力、凝聚力,致使其成員舍生取義、視死如歸。由此其組織結構也十分穩定。

恐怖主義分子都具有明顯的政治目的,他們或是反對本國政府,或是反對別的民族和別的宗教,而其最明顯也是最普遍的目的則是反美。近年來,美國成為伊斯蘭恐怖組織集中打擊的對象,針對美國的恐怖事件大有增長的發展趨勢。1995年,全球共發生恐怖事件440起,其中涉及美國利益的占22.5%,1996年全球恐怖事件496起,其中涉及美國利益的占24.7%。據統計,整個90年代,將近40%的恐怖活動是針對美國和美國人的。主要原因是在國際事務中變得比冷戰期間更加有恃無恐,對不如其意的國家采取幹涉直至公然出兵打擊的對外政策,動輒以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為名,對有關國家進行經濟封鎖與軍事打擊。其結果必然引起廣大遭受不公平對待與受歧視、受欺辱的發展中國家人民的廣泛不滿,一些激進的與不受欺負的人們,不顧生命安全而從事反美的國際恐怖主義活動。當然,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傳統的暴力手段在恐怖主義犯罪中還處於主要地位。

第三節 恐怖主義犯罪的原因

恐怖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絕不是偶然的,它有著深刻的曆史背景和政治、經濟、社會根源,以及人們的意識形態、宗教信仰和價值觀等等多種因素,更涉及到國際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方麵的有關問題。恐怖主義犯罪的主要原因,進行如下幾個方麵分析。

一、恐怖主義犯罪是地區經濟落後或經濟發展不平衡等經濟矛盾所導致的結果

由於曆史、地理、政策等各方麵的原因,一些國家的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地區經濟差異較大,有的地區(特別是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長期滯後,人民生活水平長期低下,與整個國的經濟發展差距日趨擴大,致使該地區人們對國的認同感降低,不滿情緒普遍,民族分離主義表現突出恐怖主義活動或宗教極端型恐怖主義活動愈演愈烈。

縱觀世界各有關國家的實際情況,不難發現,不管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如何,經濟發達的狀況如何,如果其國內存在比較嚴重的貧困問題、失業問題、貧富兩極分化問題並由此使階級矛盾激化,那麼該國就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恐怖主義活動的危害。正由於此,自20世紀60年代末以來西方發達資主義國家就一直遭受著不同的恐怖主義活動的危害;而不少發展中國家也因此而深受恐怖主義活動之害。在這些國家或地區中,活動往往是一些對貧困不滿的激進分子不得已的選擇。在美國、德國、英國、意大利法國、日本等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恐怖主義活動的普遍滋生與蔓延,仍然在於人們經濟生活的絕對貧困或相對貧困。

對於一些資源豐富而經濟相對落後的少數民族地區而言,有時其謀求通過獨立而獨享資源豐富的好處的動機更加明顯,從而加劇其恐怖主義活動。雖然地區經濟落後往往是滋生恐怖主義的根源,但是在少數情況下由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的局部地區經濟發達也可能成為滋生恐怖主義的原因。例如,在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區和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國家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造成的民族地區富裕與發達大大超出其他地區或國家的整體水平,這是該地區恐怖主義活動持續不斷的重要經濟根源。在這裏,民族分離主義恐怖主義活動的滋生,就在於經濟發達賦予的民族優越意識,認為本民族優越於其他民族,認為在現有的國家製度安排中,其經濟利益被其他民族(主體民族)所剝削或分割。因此,企圖脫離主體民族而獨享經濟發達的好處。在這裏,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超前富裕卻孕育了民族分離主義恐怖主義活動。

二、恐怖主義犯罪是民族矛盾和宗教衝突加劇的結果

據統計,目前世界上有近30%的國際恐怖組織是由極端民族主義分子組成的。一些民族分離主義者為了謀取民族獨立或自治,往往把恐怖主義作為實現其政治目的的主要手段。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在超級大國和民族獨立的兩大格局下,在獨立國家政權內部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開始激化,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民族狂熱,謀求民族分裂,謀求宗教上的所謂合法化,以期以政治上、經濟上獲取利益。由於曆史原因由帝國主義殖民統治遺留下來的問題,長期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在強權政治、霸權主義的幹擾下,加劇了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的鬥爭,使廣大無辜百姓遭受磨難。

由於民族分離主義在全世界範圍內將繼續存在和發展,這種矛盾在一些地區仍有可能激化,由於大國的介入和幹預,這類恐怖活動還有可能引發新的國際問題。

近年來,世界上的宗教教派迭出,宗教派別之間的不和與爭端,尤其是極端宗教勢力和邪教的活躍,是導致國際恐怖主義活動發生的又一重要原因。在各類極端宗教恐怖活動中,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發展最快、影響最大。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又稱“伊斯蘭複興運動”,是伊斯蘭教中一股極端保守的宗教勢力。他們無法接受西方文化的深入,號召全麵實現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生活的“伊斯蘭化”。激進的原教旨主義分子把恐怖活動延伸到原始教義中去,對外反對現代西方文明。90年代以來,發生在法國巴黎、埃及美軍駐地、美國駐肯尼亞和坦桑尼亞使館等一係列爆炸案均是他們所為。

三、美國推行霸權主義,對恐怖主義采取雙重標準,導致恐怖主義泛濫的結果

二戰結束後,世界上許多國家獲得民族獨立。而美國卻一直想壟斷世界,推行資本主義全球化、美國化,它打著“民主”、“人權”、“人道主義”的幌子,幹涉別國內政,破壞國際關係準則,挑起國家與國家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當權者與反對派之間的矛盾,想要不同國家和人民接受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價值觀,因而造成局部戰爭和武裝衝擊連年不斷。自從蘇聯解體後,美國的獨霸地位得以確立。美國以自我為中心,到處拓展勢力,挑鬥,掠奪和侵略,導致世界各國的不滿。目前國際恐怖主義泛濫,主要矛頭是針對美國,1991年海灣戰爭,美國駐軍到沙特阿拉伯,留有1000多軍人,引起本?拉登不滿,認為異教徒軍隊駐留沙特阿拉伯是一種恥辱。美國以主持正義為借口於1991年1月17日入侵伊拉克,經過10年經濟封鎖,致上百萬人死亡,激起了阿拉伯人對美國的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