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計算機犯罪的概念

何為計算機犯罪?目前在學術界尚無統一的定義。有學者認為:計算機犯罪是指“濫用”或操縱電腦而違法圖利的經濟犯罪,或是指濫用電腦或使用足以破壞電腦係統正常運作的行為,而形成與電腦特製有關之犯罪。還有學者認為計算機犯罪是指“以計算機為工具或以計算機資產為對象的犯罪行為”或是指“故意違反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及計算機信息係統安全保護條例等法規,采取各種非法手段侵害計算機軟件和硬件,情節嚴重的行為。”

其實,計算機犯罪主要是指對現階段計算機、網絡技術等信息技術相關的犯罪的稱謂,因此,對計算機所下的概念,應當反映這類犯罪的基本特征,而分析現階段與計算機、網絡技術等信息技術相關的犯罪的狀況,這類犯罪一般具有以下兩個特征:

第一,犯罪實施中使用了計算機、網絡技術或者特性,尤其是網絡技術對犯罪的實施、完成起了決定性作用。計算機犯罪是與信息科學技術等高科技相關犯罪的一種,犯罪的技術性特征是這類犯罪的基本特征,即在犯罪過程中計算機、網絡技術等信息技術對犯罪的實施、完成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網絡技術或者其特性在犯罪中是經常被使用的。但是,由於計算機犯罪並非僅限於計算機網絡上的犯罪,它還包括沒有涉及計算機網絡的所謂與單機相關的犯罪,即最初的計算機犯罪。所以,使用網絡技術或者其特性雖然是計算機犯罪的重要的行為特征,但不是必要的行為特征。

第二,計算機犯罪嚴重危害社會信息安全。信息社會區別於工業社會的重要特征是:信息的生產和使用在社會活動中起著關鍵性作用。由於信息基礎設施的廣泛使用,社會各領域活動都越來越依賴於信息的生產、使用,破壞社會信息,將導致社會正常活動和正常秩序被破壞。把計算機犯罪狹隘地理解為危害計算機係統、網絡和數據安全的犯罪,是隻注意到信息的生產、使用環境的重要作用,而忽略了信息社會也需要維護信息生產、使用、交流的正常秩序,實際上後者涉及的社會活動更多、更廣,對信息社會的正常活動更加重要。同時,利用計算機係統、網絡和數據犯罪的犯罪形式更加多樣化,而且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應用,不斷有新種類的犯罪出現,涉及的法律問題更多。因而其應當成為研究的重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認為,計算機犯罪是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廣泛應用的環境下,具有若幹共性的一類犯罪。這類犯罪中各具體犯罪的特性可能不同,但是都應具有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等信息技術或其特性和嚴重危害社會信息安全兩個基本特征。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計算機犯罪可以定義為:違反有關計算機使用和保護的法律規定,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等信息技術或者其特性,危害計算機、網絡和數據安全,危害社會信息安全,社會危害性嚴重的行為。

第二節 計算機犯罪的狀況及其特點

一、計算機犯罪的狀況

自1946年美國的“艾尼阿克”(ENIAC)誕生以來,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裏,電子計算機在為人類造福的,也為高科技犯罪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縱觀國內外的計算機犯罪現狀,具有發案數量迅速增加,危害結果日益嚴重,犯罪手段多樣化、隱匿化等特點。

計算機犯罪大致可以分為針對計算機係統進行的犯罪、利用計算機進行的傳統貪汙、盜竊、網絡犯罪以及電子商務係統的犯罪等幾大類型。從犯罪的領域來看,主要集中在軍事領域和經濟領域,科研和教育領域等。計算機、網路技術在軍事領域使用最早,應用程度最廣泛。大量軍事秘密在計算機信息係統中存儲、處理和傳輸,計算機、網絡相關犯罪頻頻幹擾國防軍事領域的計算機、網絡係統,使國防安全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脅。據美國五角大樓統計,每年非法入侵美國國防係統計算機網絡的有25萬次之多,而平均每150次才有1次被發現。有財必招賊,經濟領域的計算機係統最受計算機、網絡相關犯罪的青睞,全球計算機、網絡相關犯罪中發案數量最多的是在經濟領域。隨著全球金融網絡係統的迅速發展,網絡信用卡詐騙案大幅度增長,造成的經濟損失驚人。據Datmonitor公司對2000年全球信用卡詐騙案件的統計,2000年全球信用卡詐騙案每年涉及金額達到20億美元,德國、西班牙、英國、意大利、法國等五個歐洲大國的信用卡詐騙案涉及金額平均增長了65%,達到6.93億美元。其中,英國地區去年翻了5倍,涉及總金額達到4.28億美元,成為歐洲大陸信用卡詐騙案的聚集地。美國地區信用卡詐騙案則在去年增長20%,達到10億美元。由此可見,在計算機廣泛應用的今天,計算機犯罪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遠遠高於傳統犯罪。

其實,計算機犯罪所造成的真正損失遠不止於此,因為還有大量難以計量的間接損失。因此,計算機犯罪無論是在國防、軍事還是在經濟、科研、教育等領域,均有可能造成難以估算的損失,計算機犯罪的研究和防治,已成為現代各國的主要社會問題之一。

二、計算機犯罪的特點

計算機犯罪是信息時代特有的一種犯罪,這類犯罪與傳統犯罪相比,雖在犯罪構成條件上一樣,但它也明顯有著自己的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犯罪人具有一定的高智能性和專業性

計算機犯罪,從世界範圍看,集中發生在經濟發達、教育程度高、計算機知識及應用普及率比較高的國家和地區。其犯罪者多為受過較好的計算機技術、電子商務專業知識的教育或者培訓,相當一部分人為高學曆,他們在犯罪過程中,能熟練運用所學的計算機技術和專業知識,表現出一定程度上的高智能性和專業性,從犯罪人的社會地位上看,許多人具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相當一部分人是單位內部的具有一定管理權的係統管理人員或某部門的主管。在計算機犯罪人中,還有相當一部分的青少年黑客。目前,網絡用戶中不少是青少年學生,這部分人由於好奇心強、喜好模仿和追求刺激,對黑客技術十分感興趣,許多人從互聯網上獲取黑客工具,肆無忌憚進行試驗,並將自己非法侵入安全性強的重要的網站,作為在“同行”中炫耀的資本。這些青少年不一定是超常的學生,但是都具有超常的能力。

(二)計算機犯罪手段特殊、具有較強的隱蔽性

計算機犯罪與傳統犯罪相比,不同於傳統犯罪,其犯罪手段方式隱蔽,犯罪人藏匿於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敲擊著鍵盤,通過調製解調器連接到他人的計算機中。而計算機犯罪的對象一般是係統的功能、應用程序、計算機數據等類型的對象,犯罪一般不會造成物理性損壞,因而難以引起人們的發現。加上計算機網絡範圍廣泛、處理的信息量極其龐大,處理速度極快,所以,要想查出犯罪人,困難較大。另外,由於計算機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現有的技術和現行的管理,還不能做到用戶的網上身份和真實身份一致。加之有些網站,提供匿名網絡服務,許多人不經過身份登記直接進入網絡,以虛擬身份進行各種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發現了其犯罪行為,往往也難以確定行為人的真實身份。

(三)計算機犯罪造成的社會後果嚴重

計算機犯罪的發生,使處於發展關鍵時期的計算機網絡發展及電子商務發展受到嚴重打擊和傷害。這類犯罪的出現,嚴重挫傷了人們對計算機這一高科技產品帶來的新型領域的信心,阻礙了計算機運用的普及和發展。另外,計算機犯罪,又直接侵害到計算機網絡及電子商務中的巨大的社會財富,而且網絡聯係著社會的方方麵麵,一旦遭到破壞,將有可能波及各行各業,造成嚴重損害。

(四)犯罪黑數的高值化

造成計算機犯罪黑數數值過高的原因很多,主要是:

1.計算機犯罪是謹慎而周到的,進入一個係統的方法是不易被偵查的。

對於某些有計算機犯罪經驗的人來說,既然懂得怎樣利用計算機來犯罪,也就更懂得如何利用計算機來消滅罪證,保護自己。例如,犯罪分子在執行完“犯罪程序”後再加上一條指令,可以讓計算機抹掉前麵的程序記錄,是犯罪絲毫不露馬腳。即使是留下證據,也因這些“犯罪指令”都是不可直接閱讀的電磁記錄,很難查清和確認計算機具體在哪些部位和工作環節上被做了手腳,偵查人員也多因不懂計算機專業知識,麵對這些無可奈何。在計算機技術發達的美國,計算機銀行盜竊案的破案率僅為2%,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破案率也就難以高估了。

2.受害人例如銀行、保險公司、財政機構,因害怕損害它們的信譽,並不願意說明其遭受的損失。

在計算機網絡犯罪內,犯罪分子探索到它們認為是有“價值”的信息後,就向信息的管理者――通常是大公司或大銀行發出威脅,揚言如果不定期給他們送錢,公司的電腦資料將會遭到破壞,或被植入電腦病毒,或重要資料被銷毀、轉移。這實質上是計算機世界裏赤裸裸的敲詐。據《今日美國》報道,計算機犯罪每年給全世界電腦網絡帶來的損失高達100億美元。更為嚴重的是,許多大金融公司在發現計算機罪犯在網上入侵後,通常采用自吞苦果的做法,寧可自己受損也不舉報、不聲張。美國聯邦調查局1996年的一次調查表明,42%的被調查企業承認在過去12個月中曾遭受計算機犯罪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