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夏季,為配合停戰談判,促使停戰早日實現,坦克第四團奉命配屬第二十三軍進攻石峴洞北山的美軍第七師第十七團。7月6日21時30分,坦克第二師第四團第二連的3輛坦克在炮兵火力急襲的同時,以直瞄準確射擊,對石峴洞北山進行破壞射擊,壓製與摧毀433高地敵坦克和石峴洞東山火力點。

3分鍾後,炮兵火力延伸,坦克以淩厲的火力,壓製和消滅對方殘存的火力點,為步兵掃清衝擊障礙。步兵則利用坦克的掩護,以雷霆萬鈞之勢,向對方猛撲過去,直打得美軍鬼哭狼嚎,四處逃命,僅7分鍾就奪占了對方陣地。

在步兵肅清石峴洞北山殘軍時,坦克迅速轉移火力,壓製433高地與石峴洞東山的對方火力點與掩體內的坦克,不到20分鍾,步兵就肅清了殘軍,全部占領石峴洞北山。

此次戰鬥,共殲滅美軍一個連,我坦克共摧毀對方地堡24個,重機槍發射點5個和迫擊炮一門。石峴洞北山陣地一失守,急得美國指揮官像熱鍋上的螞蟻。美軍稍經準備,就匆匆於7月7日向石峴洞北山開始反撲。

麵對美軍優勢兵力的反撲,堅守石峴洞北山的步兵雖然以堅決的行動,給對方以最大限度地殺傷,但因寡不敵眾,形勢岌岌可危。誌願軍急派兩輛坦克前往,火速增援。

但遺憾的是,就在這個節眼骨上,坦克卻途中遇雨陷車,難以繼續前進了。

就在這危急關頭,陷車待命的215號坦克全車乘員,沉著果斷,準確瞄準,5分鍾就擊毀美軍坦克兩輛、擊傷坦克一輛,及時地支援步兵打退了美軍的反撲,鞏固了陣地。

但215號坦克已經暴露,美軍的炮彈接二連三地在坦克附近爆炸。此時,215號坦克深陷在淤泥中,想開開不動,想躲躲不了。

在此緊要關頭,駕駛員楊阿如機智地發動了車輛,先是加大油門,然後又逐漸減小油門,使發動機的聲音逐漸由大變小。

美軍誤以為我坦克和往常一樣,打了勝仗就撤走,於是沿著坦克可能“撤走”的方向攔阻射擊3公裏,而215號坦克則安然無恙地在原地隱蔽待命。9日,美軍反撲更加頻繁、激烈。我3輛坦克對石峴洞東山對方發射點進行射擊,步兵在坦克和炮兵的支援下,於21時占領北山次峰陣地。

當日,我軍先後擊毀對方坦克一輛、火炮5門、地堡20個。215號坦克也在戰士的幫助下,經搶救,於20時30分駛出彈坑,並立即向對方開火,11分鍾內擊毀美軍坦克兩輛、火炮3門、地堡20多個。10日19時,誌願軍3輛坦克向據守石峴洞北山次峰的對方殘餘勢力發起攻擊。坦克以準確的火力擊毀美軍坦克兩輛、地堡12個、火炮3門,支援步兵攻占了全殲了陣地美軍。

12日19時我3輛坦克再次進入陣地,支援步兵打退了美軍的反撲,並將334高地的美軍6輛坦克擊毀兩輛、擊傷一輛,鞏固了陣地。

13日,美軍再次反撲,我坦克又擊毀、擊傷美軍重型坦克各一輛,摧毀地堡3個。15日和17日,我軍4輛坦克又進入陣地打敵反撲,以猛烈的火力對334高地和3466高地敵坦克射擊,擊毀坦克5輛、地堡4個,支援步兵固守石峴洞北山。

7月18日23時戰鬥勝利結束。

在這次作戰中,我軍坦克共擊毀擊傷對方坦克18輛,摧毀對方火炮11門、地堡67個,殲滅大量美軍,勝利地支援步兵進攻並鞏固了陣地,為和談創造了有利條件。全麵打響最後一戰

勢如雷霆的“金城大捷”開始了,其戰果之大,進展之順,連中國誌願軍統帥都出乎意料,隻準備消滅萬餘“聯合國軍”的中國軍隊,短短幾天內竟一口氣吃掉了美國和南朝鮮軍7萬餘人。

7月13日夜9時,濃雲低垂,天地間一片昏暗,天氣悶熱得讓人窒息。

誌願軍1094門火炮在一片沉寂中突然齊聲怒吼。東起北漢江,西至上甘嶺,幾十裏的“聯合國軍”陣地上濃煙滾滾,鉛色的陰雲被映成一片紫紅。

短短28分鍾內,1900噸炮彈被傾斜到南朝鮮首都師、三師、六師、八師陣地上。

28分鍾內發射1900噸炮彈,這是戰爭初期中國軍隊根本不敢想象的事。這是誌願軍在抗美援朝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炮擊,也是誌願軍第一次占據了戰役地麵的火力優勢。

此次炮擊的重點方向,誌願軍火炮密度達到每公裏正麵120門左右,密度達到了二戰中打得最激烈的蘇德戰場上的一般標準。

24日,誌願軍司令部電告,以5個軍的強大兵力,在金城以南實施進攻,並以拉直金城以南戰線,殲滅南朝鮮首都師、六、八、三師為戰役目的。

7月上旬完成戰役準備,7月10日前後發起進攻。此時,楊勇親臨視察前沿陣地。他看到,誌願軍正分成多路縱隊向南挺進。公路、山溝和彎曲的山道上,到處都擁擠著長長行列,汽車、坦克和各種口徑的大炮,風馳電掣般地向南飛奔。

大白天有這樣雄壯的進軍場麵,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想到的,那時候幾乎大大小小的戰鬥都是在夜間進行,如果在外麵誰想點支煙,都要先聽聽有沒有飛機的聲音。特別令他振奮的是,誌願軍的坦克從山穀中浩浩蕩蕩地開上公路,編成縱隊急速地駛向前方。隆隆的響聲,震蕩著山崗和原野。天黑下來,坦克放出了強烈的燈光,從遠處看去,頗為壯觀。在炮塔裏站著防空哨兵,警惕地監視著夜空。敵機的封鎖已不能阻擋住這股鋼鐵的洪流。東方泛出一片灰白色,這支強大的坦克隊,在轟轟的炮聲中進入了待命陣地,無數門威風凜凜的坦克炮對準了敵人陣地。

附近的步兵跑來親切地和坦克手們說:“敵人在談判桌上常常大叫,要用他們的大炮、飛機來爭辯,這一回,該咱們用坦克好好回答他們一下了。”楊勇還看到,一輛輛炮車緊急駛向前方。僅卡秋莎火箭部隊就有兩個師。步兵非常歡迎卡秋莎炮兵師,稱之為炮兵之王。他們的車號是“84”,部隊一見“84”車號就主動讓路。

7月13日,兵團指揮所,楊勇覺得這一天格外漫長。整整一天,楊勇對桌上擺著的烙餅和紅燒肉罐頭無動於衷,焦慮地來回踱步,一會兒舉手看看表,一會兒抬頭望望天,他牽掛著從昨晚開始就潛伏在“聯合國軍”鼻子底下的突擊部隊3000多名官兵。金城以南突出部山巒起伏,河水湍急,對方第一防禦地帶為一座橫斷山,山勢陡峭,居高臨下,整個地形宜守而不利於攻。對方的防禦工事由塹壕、交通壕相連接,陣地前沿設有十幾道鐵絲網。楊勇為保證戰役進攻的突然性,出其不意地進攻,利用夜幕秘密潛伏了一支突擊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