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分卷 第二章 政治(上)(1 / 2)

說完社會地位和生存資料後就得談談與其相關的政治和經濟了。隨時間的推移,石器時代後的聚落規模逐漸增大,資源分配成為新的問題,聚落的內部需要一種新的秩序,那麼誰能來製定秩序和規則呢?因此整個聚落需要一個領導者,一個有能力管理整個聚落的人,領導人的任務有這樣兩個方麵:1.維持聚落內部穩定,保持正常生產生活;2.處理與周圍其他聚落的關係。這些也可被稱為內政和外交。

我們先說內政。

首先先說說等級製度的由來。首先以一種方式確定領導人,當然在成為領導人之前這個人也和其他人一樣每日進行生產活動,但成為領導人之後他每天的工作變成了製定規矩並維持規矩的正常執行,以確保生產活動正常進行。為了完成製定和運行規矩,他就必須停止或者減數生產活動,畢竟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每個人都不是永動機,那麼他每天減數的生產活動所能產出的生存資料又要從哪裏獲取呢?

生產活動每個人都是可以去做的,但是管理聚落的能力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的,而其中能引導聚落發展的就更少了。那麼為了能讓領導者完成相比之下更重要的工作,隻好麻煩各位被管理的弟兄“接濟”一下咯。於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從此出現了,有些被管理的人可能就要有這種想法了:勞資的心血憑什麼無緣無故分給你呢?但是對於這個問題領導者也無奈啊:你們讓我幹這活的,每天身心俱疲的不說,現在又說我強征資源,我到底是幹還是不幹啊?這就是所說的階級矛盾,被管理者不理解領導者,而領導者還不得不這樣繼續做下去。這時候領導者們就要思考思考了:長久這樣下去,這幫人遲早把我弄下去,到時候我的處境不好,而且新的領導者可能還不如我做的好呢。

問:如何防止被管理者推翻管理者?

答:幹你該幹的事。(製定規矩)

從此各項限製下級的規矩就出台了,下級被剝削,上級照單全收,畢竟規矩都定下來了拿你個一針一線也是情理之中。隨著時間流逝,剝削的程度變本加厲,當整個聚落的基層崩潰的時候,整個社會也就崩潰了,然後起義,失敗,重來,成功,推翻,重建。新的製度又樹立起來,但是與先前的製度本質上沒有變化,隻是剝削的程度降低了,這隻是因為新的管理者深知曾經被剝削的感受,但也不得不在上台後繼續剝削下級,所以隻是減輕。明君的管理自然是好的,也是得民心的,但是明君不是永生的,在明君死後,下一位是不是明君誰知道呢?這就是封建製度最大的缺陷,一言堂的效率確實高,但是要看這“老大”大是不是個幹事的料。

在經曆了無數次的起義與重建後,領導者的腦海裏出現了一個“度”的概念,這個“度”是衡量剝削程度與基層崩潰程度的量,它不是一個明確的界限,無法精確地計算出來,隻能靠領導者自己去感悟。不知從何時領導者們的口中流傳著這樣的話:“不要讓被你管的人吃的太飽,這樣他們會有足夠的時間來製造事端,但也不要讓他們挨餓,這樣他們會直接推翻你。”為了能讓被自己管理的人能夠剛剛好吃的半飽,領導者們想出了各種的辦法,出台各種政策,以維持社會原有的秩序,同時保護自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