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分卷 第三章 政治(下)(2 / 2)

那時二戰剛剛結束,兩位世界大哥又開始冷戰,各國紛紛站隊,作為戰爭的主要戰場,經濟被破壞最嚴重的歐洲,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好了,說人話,其實這種流派很好懂,正如其字麵意思: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相當於rpg遊戲裏一幫子玩家強刷boss,當今依然十分的實用。

“世界上沒有一發rpg解決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來兩發!”受到臭皮匠流聯盟影響的大國也開始了結盟,這就是第三種聯盟流派——專業大佬流,實例:納粹。

大家都有能耐,誰也別糊弄誰,這種聯盟效率高,起步也高,確實能做出令人驚歎的事,但也正因如此,這種聯盟也會過度膨脹,有過大的野心,最後把自己浪死了。

這三種聯盟都對聯盟中的各國發展有影響,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現如今有一些國家就非常精明:“我弱,咱結盟,打今兒起咱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協議字兒一簽,資源一流通,level up!過兩年一看這聯盟勢頭不對勁,咱先撤了,別被波及了。說不好聽了這就是背信棄義,說好聽的就是靈活,但退回去想想,本來就是為了各自的政權更好才做的事,好像也沒什麼錯。

外政就是如此,合作中有敵對,敵對中出合作,世界關係就是“多足鼎立”。絕大部分地區和平,極少數地區扔處於戰爭狀態。和平,是因為人們的需求尚可滿足,通俗來說就是明天還按照今天這麼過就可以了,但這需求的滿足可不是那麼容易保持的,人的“貪婪”(或者說是上進心)永無止境,總是想著超越又或是領先於人,這過程要大量的資源支撐,世界上的資源是一定的,有人拿多了,就肯定有人少拿,每天多拿一點,日日如此就會產生差異,不斷擴大差異則會產生矛盾,矛盾的激化就可能引發戰爭,然後呢?打仗了還要個屁的資源?保命要緊啊!

戰爭消耗資源,由於戰爭人們的需求降低,用僅剩的資源恢複生產,然後繼續發展,而發展又需要更多的資源,於是又會有人多拿,也就又會有人少拿,然後就是差異,然後就是矛盾,然後又是戰爭……周而複始。

總的來看,戰爭是一種外交手段(談崩了),其實質是為了獲取更多的資源,用於日後繼續發展,超越其他強國,躍居世界前列,獲取話語權。但是戰爭不是外交的第一手段,畢竟戰爭那就是用硬幣砸對方,看誰的硬幣多罷了,損耗太大,誰都不會以動手作為解決問題的第一選擇,能用嘴解決的幹嘛要動手呢?聊天,談話,會議,這是不一樣的,目的性一個比一個明確,如果真的談不攏,那就掀桌,總歸一點“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寧可自己不得好,也絕不能讓對方得好,同盟?那是相互利用的,利大於弊才去找你當同盟,要不然誰搭理你啊?

當今國際局勢微妙,刀劍藏在袖子裏,臉上一副不失禮節的微笑,都有能耐打,但是誰都不想打,是啊,和平來之不易,又何必再走極端呢?本著這一理念,各國多以合作為主,開展共同發展的活動,積極參與海外維和活動,保持世界的穩定,共同維護世界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