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7月16日至21日,在中共十屆三中全會上,通過了關於恢複鄧小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等職務的決議。

鄧小平第三次複出。但“天安門事件”的平反,卻依然杳無音訊。

11月5日,鄧小平與夫人卓琳前往東南亞三國訪問。而就在同一時刻,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在北京京西賓館召開。

此時,陳雲坐在會議室麵朝主席台的席位上,他當時僅是一名中央委員,除此之外什麼職務都沒有。

在一年前的十屆三中全會上,華國鋒否定了讓陳雲進入政治局的提議。

那是1978年11月10日,中央召開工作會議,為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做準備。

這次中央工作會議的規模比較大,聚集了黨、政、軍的200多位領導人。走進會議大廳的人們神情莊重,他們大多是飽經滄桑的老同誌。

雖然這時北京已進入寒氣襲人的晚秋,但會議大廳卻呈現出融融暖意。人們從交談中隱約感覺到,這次會議似乎預示著一個重要時刻就要到來。

開幕式之後,中央工作會議分為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北、西南等6個小組進行分組討論。

11月12日,剛剛開始分組討論,在中國政壇沉默已久的陳雲在東北組做出了第一次發言,便使整個大會為之震動!

陳雲在東北組的發言中講道,從明年起把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我完全同意中央這一意見。安定團結也是全黨和全國人民關心的事,幹部和群眾對黨內是否能夠安定團結,是有所顧慮的。對有些遺留的問題,影響大或者涉及麵廣的問題,是需要中央考慮和做出決定的。

陳雲說,關於天安門事件,現在北京有人也提出來了,還出了話劇《於無聲處》,天安門事件是北京幾百萬人悼念周總理、反對“四人幫”、不同意批鄧小平同誌的一次偉大的群眾運動,而且在全國許多大城市也有同樣的運動。中央應該肯定這次運動。

陳雲的發言,在會場引起強烈反響。

在《葉劍英年譜》中,記載了一個頗有意味的細節:

11月12日陳雲發言當天,葉劍英對華國鋒說,“天安門事件”的平反問題要從速表態,以免中央被動。葉劍英是華國鋒至為信賴的前輩政治家。相信這一席話對華國鋒的觸動極為深刻。

陳雲再次提出要為“天安門事件”平反,一呼百應,在會上形成了一股強大的聲勢。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都堅決支持陳雲的發言。

這樣,華國鋒不得不表示接受黨內壓倒多數的意見,為“天安門事件”平反。

11月14日,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批準,中共北京市委鄭重宣布:

1976年清明節,廣大群眾到天安門廣場沉痛悼念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憤怒聲討“四人幫”,完全是革命行動。因參加此事件而被捕的338人中沒有一個人是反革命。對於因悼念周恩來、反對“四人幫”而受到迫害的同誌,一律平反,恢複名譽。

葉選基在《葉帥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中,寫道:

當天中午,葉笑著跟我說:我向華提出,“天安門事件”平反要從速表態,以免被動。後來得知,這是華直接向林乎加(時任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同誌布置進行的。

根據與會同誌的願望和提出的意見,中央政治局常委做了認真研究。11月25日,中央工作會議召開全體會議,華國鋒代表中央政治局在會上正式宣布:

粉碎“四人幫”以後不久,中央就著手解決在天安門事件和這一類事件中革命群眾被迫害的問題。隨著揭批“四人幫”運動的深入,這方麵的問題大都陸續得到解決。

但是,問題解決得還不徹底,還沒有為天安門事件的性質平反。中央認為,天安門事件完全是革命的群眾運動,應該為天安門事件公開徹底平反。

今年11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批準北京市委宣布:1976年清明節,廣大群眾到天安門廣場沉痛悼念敬愛的周總理,憤怒聲討“四人幫”,完全是革命的行動。對於因悼念周總理、反對“四人幫”而受到迫害的同誌要一律平反,恢複名譽。新華社發出平反新聞稿

1978年11月11日,北京市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在即將結束的時候,關於“天安門事件”依然沒有結論。

代表們對此反應極為強烈。會議的公報幾經修改,仍未能最終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