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二十局青秋浦大橋獲國家銀獎
由中鐵二十局承建的蘇州青秋浦大橋近日榮獲全國十五屆“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與滬寧高速公路相連接的青秋浦大橋,是我國與新加坡最大合作項目蘇州工業園區的重點工程。該橋全長446米,共有14孔,雙向六車道,引坡長254米,匝道長919米。結構體係主橋為不等跨單箱雙室變截麵三向預應力砼連續箱梁,引橋為等截麵單箱三室鋼筋砼連續梁,采用掛籃懸灌梁國際建橋新技術施工。
青秋浦大橋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工期1年,施工時間緊迫;二是科技含量高,尤其大橋掛籃施工,是迄今為止最先進的施工方法,該橋規模大,又是國內同類型橋麵最寬,箱梁最薄的一座公路橋。
據介紹,建設者們遇到的第一個考驗是雨季鑽孔樁作業,這也是大橋開工後的第一場硬仗。樁深達35米,地下是大量流動的沙層結構,施工期間正值江南雨季,施工中近一半時間是陰雨天。最難忘的是8月18日,11號強台風和大暴雨襲擊了大橋工地,施工現場一片汪洋。當時鑽孔樁已成型兩孔,如不及時澆注,勢必造成塌孔,損失將十分慘重。麵對突然襲來的暴風雨,職工們沒有一個退卻,繼續堅持施工,直到次日淩晨5時,才將兩個鑽孔樁澆注完畢。
為攻克大橋掛籃施工技術難題,中鐵二十局技術開發總公司與大橋工地指揮部聯手攻關,自行研製了掛籃設備,成功地攻破了目前我國尚處在探索階段的砼三向預應力施工方法和橋梁雙幅平衡懸灌中的難題,使懸灌周期由原來的1個月提前到7天。大橋施工進度快,質量高,工程優良率達98%,多次受到中外橋梁專家和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總裁的高度評價。
(載2000年4月23日《科技日報》經濟特刊)
評述
青秋浦大橋工程,作者先前曾進行過采訪報道,獲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的消息傳來,便在占有素材的基礎上迅速寫出這篇稿子。因國家銀獎這個牌子含金量高,事件本身也過硬,稿件發到《科技日報》經濟特刊,很快就編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