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尋常的采訪(1 / 1)

8月13日,我們作為局撤段強隊工作組到達西合線。

8月15日一大早,我們忙裏偷閑,直奔施工工地現場。

我們這次去工地察看,沒有明確的指令性任務,完全出自一種責任意識或者是一種職業習慣吧。出發時隻是給指揮長趙崇科報告了一下,指揮部辦公室葉成文提上照相機隨同我們驅車前往。

一處11隊位居局西合線起端,擔負武關河特大橋的施工任務,該橋全長512米,據介紹說是西合線重點工程項目。

天公不作美,淅淅瀝瀝下起小雨。隊裏領導都出去了,葉秘書叫上辦公室的一名同誌給我們帶路。

工地現場料石堆放有序,幾名職工正在從車上卸水泥,還有一些職工揮鎬揚鍬整修便道,另有3名職工在做橋墩基坑打灰準備,施工場麵顯得有些冷清。現場宣傳鼓動工作不錯,有彩旗,有顯赫的宣傳口號,簡易大門兩旁都有鼓舞人心的標語。

離開11隊,我們來到花子溝隧道出口,該隧道全長1568米,由二處、三處對打,各有784米。

由於幾天連降大雨,便道被衝毀,遠遠望去,山上有許多人在搶修便道,因無法接近洞口,我們便決定返回看另外的工點。

路經擔負隧道出口施工任務的二處十三隊隊部,我們想與隊領導們見見麵。一下車,正巧碰上剛從工地下來被全身淋濕的該隊隊長楊普。

楊普告訴我們,他們十三隊上場不久,隊伍組建於多個單位,休假息工人員居多,主力隊伍是從雲南大保工地撤下來的。說話間楊普遞給我們一個休假息工人員補發工資名單。我們看到有西寶、臨沂、馬鞍山、北大村、石林基地等工點的,最長50個月,補發工資總額達26.3萬元。他們正準備上報處,在近期一次性補齊。

說到花子溝隧道,楊普說,我們擔負的隧道出口,按設計三類圍岩28米,四類圍岩751米,另有明洞5米,我們從福建聘請了6名高級技工,共分3個工班,現在準備工作已經差不多了,力爭月底開工。

我問:“你作為隊長,打算怎麼幹?有什麼目標嗎?”楊普答:“我們有完備的施工組織方案,我們把目標口號都寫在路標上了。西合之戰決不給二十局丟臉。”楊普順口背誦:

抓機遇,出效益,爭創國優,

超朱嘎,戰西合,敢為人先。

昔日江河讓路縱橫南北,

今朝山川低頭笑傲乾坤。

一個給全隊休假息工人員補發工資報表,一腔笑傲乾坤、爭創國優、為局爭光的沸騰熱血,足以令我們肅然起敬!

我有感而發,突然問道:“楊普隊長,你認為怎樣才算作一個稱職的好隊長?”

楊答:“一有事業心,二有愛心,三有責任心。”他進一步解釋說:“有事業心是指愛崗敬業,有愛心是指對職工的,有責任心是指要敢於負責,敢為人先。”

當我們得知隊裏職工租房住在半山腰老百姓家裏時,便讓楊隊長帶路去職工住房看看。在楊普帶領下,我們來到一工班,當我們踏進工班時,立刻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統一鋼管雙層鋪,床單、枕巾統一,被子疊得整整齊齊,有棱有角,安全帽、工作服、臉盆、牙缸一條線……

在這裏,我們分明又看到了軍人的影子,又看到了當年英雄的鐵道兵!

工班長樊正軍介紹說,他們班裏還有一個本科生,叫張重慶,畢業於重慶大學采礦係。楊普說,二工班有兩個本科生,現在的工班跟過去大不一樣了。

我們邊看邊問邊與職工交談,與他們道別下山時已是11時50分了,楊隊長執意留我們體驗一下生活,被我們謝絕了。我緊握著楊隊長的手說:“在隧道貫通時,一定來喝你們的慶功酒!”

這是一次不尋常的采訪,這是難以忘懷的一天,它留在腦海裏的記憶是永恒的!

(載2000年8月29日《開路先鋒報》)

評述

這是作者前往西合線的一次采訪報道。在施工現場采訪,有感而發,觸景生情,感慨萬端。

美國丹尼爾·威廉森在《特寫寫作技巧》一文中說:“睜大眼,觀察你周圍的生活,你會發現有許許多多的題目可寫,你一輩子也寫不完。”“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好的特寫素材。”工作、生活本來是豐富多彩的,因此寫作題材和領域也是寬廣的,沒有禁區的,可以大有作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