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正是在周鼎等人的推動下,深圳的城市基本建設才有了一個權威的指南,從而保證了特區城市基本建設乃至整個經濟建設工作的穩步發展。
特區初期的拓荒者們為特區勾勒的這幅建設藍圖激勵特區人進行了艱苦的奮鬥,也保證了深圳建設的科學與規範。工程兵加入基建大軍
1979年,深圳組建特區之初,各路基建大軍就開始向深圳集結,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部隊就是這批大軍中的一員。
當時,中央準備在廣東深圳試辦“出口特區”的消息傳到基建工程兵一支隊,大家感覺到又有一個新戰場可以大幹一場了,所以全隊上下都非常興奮。
為了妥善做好這項工作,基建工程兵一支隊領導立即決定派部隊到深圳支援特區建設。
經過實地考察並征得深圳市委同意後,支隊黨委從屬下的5個團中抽調了千餘名精兵強將,組成基建工程兵部隊,南下深圳,參與建設。
在同時,支隊還決定派一名副師長和一名副政委組建一個深圳指揮所,負責指揮在深圳的建設施工,以確保能出色完成施工任務。
當時,深圳城市建設剛剛起步,施工隊伍的基本生活資料十分緊缺,施工材料匱乏,施工條件極差。
在困難麵前,基建工程兵發揚人民解放軍的光榮傳統,不怕苦,不怕累,一邊安家,一邊投入施工。
一到深圳,部隊就承接了建造市政府辦公大樓的工程任務。
當時,基建工程兵在任務重、工期短的情況下,經過全體官兵的頑強拚搏,基建工程隊保質、保量按期完成了施工任務。
緊接著,部隊又承建了電子大廈、友誼商場、伴溪酒家、南頭直升機場等工程,都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就這樣,基建工程兵憑借著吃苦和頑強拚搏的精神,在當時深圳施工隊伍中聲譽鵲起。
1980年12月,深圳市政府提出要在一個月內疏通從現解放路廣場至深圳戲院前麵的一條長1650米、寬6米、深兩米左右的排洪溝。
當時,這段路已有30多年沒有疏通,由於其臭氣熏天,且施工條件特別艱苦,許多施工隊伍不願接受這項工程。
在困難麵前,人民子弟兵再次顯示出了顧大局、敢吃苦的精神,勇敢地接受了此項任務。
接受任務後,部隊便派出200多名幹部戰士投入到緊張的施工之中。
在施工中,部隊沒有現代化的疏通工具,隻好靠人下到溝裏用鐵鏟、鐵鎬,甚至用手挖。抽水機不夠用,戰士們就用自己的臉盆往外舀水。
惡劣的施工條件加上超負荷的工作量,致使前後有8名戰士暈倒。
但這並沒有嚇到我們的人們子弟兵,他們以頑強的毅力,經過25天的奮戰,比原計劃提前5天完成了任務,受到了特區領導的稱讚。
1982年5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撤銷基建工程兵,將其改編為地方施工企業。
當時,考慮到特區急需大批施工隊伍,以及這支部隊在特區施工中所做出的傑出貢獻,深圳市委、市政府請示國務院,要求調部分基建工程兵到深圳參加特區建設。
同年7月,國務院、中央軍委下發批文,決定調派基建工程兵部隊兩萬人開赴深圳,並在條件成熟時集體轉業,改編為深圳市屬施工企業。
12月底,基建工程兵各部隊基本調遣完畢,共計7個團,一個醫院,下設兩個師和8個團的建製。
這是一支實力雄厚、紀律嚴明的城市基本建設隊伍,它擁有各類專業技術幹部1088人,固定資產6000萬元,流動資金近一億元,設備總值5161萬元,機械設備77萬多馬力。
這批新加入的基建工程兵,像先前調來的部隊一樣,是一支敢於吃苦的部隊。
當時,新到深圳,他們的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但他們毫無怨言,默默奉獻,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為特區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到達深圳後,這兩萬基建工程兵的臨時駐地僅有百沙嶺08平方公裏及竹子林一帶,住的是用蘆竹、油毛氈搭成的臨時棚子。
沒有自來水供應,部隊就自己打井解決吃水問題。燃料嚴重缺乏,戰士們煮飯隻能靠市裏發的有限的一點煤炭。
一次,一場強台風襲擊深圳,部隊的基本生活設施差不多都遭到破壞,有的部隊幾天沒吃上飯。
後來,經市領導批準,部隊才買到一些憑外彙券供應的麵包分發給各團暫度難關。
在這種異常困難的情況下,部隊僅用4天時間就恢複了正常施工。
1983年9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在深圳基建工程兵集體轉業慶祝大會。
在慶祝大會上,深圳市委書記、市長到會講話。在講話中,市領導充分肯定了基建工程兵在特區建設中所做出的成績。
隨後,市政府下發《關於基建工程兵兩萬人集體轉業改編為我市施工企業的通知》,決定將冶金指揮部臨時指揮所、三十一支隊機關合並到特區建設公司,屬下的7個團分別改編為深圳市建築工程公司、市政工程公司和市機電設備安裝公司,冶金指揮部臨時指揮所醫院、三十一支隊門診部合並改編為市基建職工醫院。
有了這樣一支基建隊伍,深圳的基建工作更是如虎添翼。
從1979年底基建工程兵第一批部隊來到深圳,到1983年基建工程兵集體轉業的3年多時間裏,他們共接大小工程160多項,竣工麵積7萬多平方米,完成建設投資4500多萬元,在深圳鋪路、架橋、清淤、排洪、建樓等方麵,做了大量艱苦而繁重的工作,為特區“七通一平”基礎建設的順利完成做出了巨大貢獻。
基建工程兵所表現出來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和頑強戰鬥的作風,體現了特區開拓者艱苦創業的風範。
也正是有了基建工程兵以及和基建工程兵一樣富有頑強拚搏精神的基建工作者,深圳的建設才能在非常薄弱的基礎上,快速發展起來,並被國內外廣泛讚譽為“深圳速度”。特區建設者艱苦創業
1979年,寶安改名為深圳,而深圳的這“圳”字即有田野裏的水溝之意。
當時深圳特區的麵積雖然有3275平方公裏,但實際可供開發的麵積,約為110平方公裏。
1980年,吳南生來到深圳後,住在深圳唯一的一座五層樓房裏。
到了晚上,麵對無數蚊子的攻擊,人們隻好躲進悶熱的蚊帳裏開會和研究問題,討論這特區建設究竟從哪裏開始。
一天夜間,深圳突然下了一場大雨,住在一樓的人睡著睡著突然覺得漂了起來。
他們連忙爬下床才發現,雨水已經把床都淹沒了!
好不容易天亮了,人們出去才發現,這個樓附近已變成了一片汪洋。
此事對吳南生感觸很大,他對羅昌仁說:“老羅,不把這水治住,這特區還怎麼搞呀?”
據丁勵鬆後來回憶道:
7月27日夜間的那場暴雨,堅定了我們先開發羅湖的決心。那一次,我們的住地全泡在齊腰深的水裏,工程師嘔心瀝血得來的規劃設計圖紙被水毀掉了,來自香港的旅客不得不卷起褲腿,從糞便浮起的車站中穿過。麵對這樣的祖國南大門,令人羞愧難當。
不久,推土機、挖土機出動了,羅湖呈現一派移山倒海的氣勢。盡管還有人橫加幹預,挑起爭論,並多次下令停工,最終也隻好悻悻地接受了現實。而今廣廈林立的羅湖,就是這一現實的延續。
於是,吳南生選定在通往香港的羅湖、文錦渡兩個口岸之間一帶,搬山填地,進行先行開發。
然而,這個決定作出後,卻是惹來了一場軒然大波。反對者指責說,羅湖一帶地勢低窪,年年暴雨成災,在這裏搞開發,無異於將大把的鈔票往水裏扔。
在知道穀牧副總理給了3000萬撥款之後,反對聲更大了,他們還提出:“是建設一個綜合性的經濟特區,還是死搬國外所謂加工區的模式。
是依靠廣大幹部群眾,還是隻靠少數人另搞一套。
主要領導成員是集中精力抓好大事,還是整天埋頭同外商談生意。
對外商是一視同仁廣泛爭取,還是隻圍繞幾個熟人兜小圈子。
……”
麵對質疑,吳南生不顧責難,決定開工。
此時正是七八月份,是深圳多雨的季節,這季節,正好讓到特區來檢查工作的時任國家進出口委員會副主任的江澤民趕上了。
來到深圳後,看到從香港過來的小姐太太們一個個提著高跟鞋,捏著鼻子涉水而行的場景,江澤民感到很震撼。
陪同江澤民檢查工作的秦文俊大發感慨,說:“國門這個樣子,不先開發好,建設好,怎麼行呢?”
江澤民問:“怎麼個搞法?”
秦文俊用手指著不遠的羅湖山說:“這兩座小山包共有90多萬立方米,正好可以用來填羅湖小區。”
江澤民看了看羅湖山,思考了一席,感慨地說:“工程量不小哇。”
秦文俊說:“是啊,所以有人說這是把錢往水裏扔呢。”
看了看江澤民,秦文俊接著誠懇地說道:“我們正想好好向您彙報呢。”
江澤民笑了,他指了指大街上的積水,微笑著說:“還彙報啥,老天爺都替你們彙報了。”
得到江澤民的支持,深圳建設者的膽子大了起來。當然,不過事情並沒有完,責難還在繼續。
12月8日,副總理穀牧在任仲夷、江澤民等人的陪同下,來到深圳視察。
此時,正值要搬羅湖山填窪地,反對者的意見再次提了出來。
麵對質疑,江澤民則再次表態:
如果把羅湖搞起來,先小後大,就可以把外資吸引過來,我8月份來,就泡在水裏,香港來的人,高跟鞋、絲襪子都泡在水裏。
說道這裏,江澤民提高聲音,鏗鏘有力地說:“羅湖、文錦渡,無論如何都要搞好!”
深圳人在成立之初,就這樣在質疑和艱苦的環境之下,開始了他們的創業曆程。深圳基本建設初見成效
1980年前,在籌劃建特區之初,深圳便開始了城市的基本建設。
當時,深圳建設資金嚴重匱乏,水泥、石灰等建築材料都要靠內地提供,物資運輸也很不方便,鐵路僅僅隻有一條單線,沒有卸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