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這位老幹部一樣,一批內地老幹部到深圳參觀後,也在議論說,在深圳,除了五星紅旗還在飄之外,遍地都是資本主義!
在當時的環境下,反對深圳改革的聲音是很大的。“幾點意見”交上去不久,一家報紙就發表了《上海租界的由來》,其觀點和“幾點意見”一樣是批評改革。
幾乎是與“幾點意見”的時間同步,一個調查組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特區進行了調查。
當時,《人民日報》記者林裏曾與到深圳的調查組打過交道,他這樣描述道:
我到深圳以前,辦案人員早已捷足先登。我們住在同一個招待所裏。當我聽說,深圳特區被列為“重點省的重點區”的時候,我幾次試圖問個究竟,目的是避免“撞車”,“唱對台戲”。
一片好心善意,完全是從有利於工作出發的。可是,不管怎麼努力,對方都回答一個“不知道”。
他們不跟陌生人說話,不同一般人打招呼。盡管“同吃同住”,但互不來往。盡管在一個餐廳用餐,但他們躲在餐廳的角落裏,還豎起一道屏風,像是生怕被人看見似的。
1982年初,這個調查組很快就寫了一份“調查報告”。這份調查報告指出深圳的“問題”:
引進外資和設備有很大的盲目性;
同外商打交道吃虧上當的情況相當嚴重;
經濟管理相當混亂;
引進企業職工所得太多,月平均為150元,少數人高達200元、300元甚至500元……
最後,調查報告特別指出:
引進外資成片開發,要警惕有形成變相租界的危險。
調查組在撰寫調查報告的同時,又整理了一份材料,題為《舊中國租界的由來》。
1982年4月,一位著名的老報人又在其名牌欄目《讀史劄記》發表《痛哉,租地章程》一文。
這篇文章講的都是舊中國的事,但看的人似乎都覺得,文章所要說的,已是不言自明了。
麵對來自各個方麵的質疑,深圳市委、市政府雖然頂住了各種壓力,繼續推動深圳改革的步伐,然而,他們是多麼渴望深圳的改革能夠得到中央的正式認可啊!中央肯定深圳改革成果
1984年1月24日,對於深圳人來說,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因為,這一天,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經濟特區的倡導者鄧小平,來深圳視察工作了。
提起鄧小平,深圳人總是充滿感激之情。鄧小平這位自深圳特區建立之日起,就一直關注著這顆中國改革開放幼苗的成長。
1981年,國家處於國民經濟調整期,拿不出錢來支持特區,特區建設麵臨著種種困難。
此時,正是在這年的中央工作會議期間,鄧小平語重心長地對廣東省領導人說:“經濟特區要堅持原定方針,步子可以放慢些。”
“放慢些”,是出於對國家經濟暫時困難的考慮,也是對深圳特區麵臨困難的理解。而“堅持原定方針”,特區要堅定不移地幹下去,“殺出一條血路來”,是鄧小平的一貫思想。
1982年初,深圳蛇口工業區擬聘請外籍人士當企業經理,卻遭到一些人的責難。
鄧小平得知這一情況,立即表態,可以聘請外國人當經理,這不是賣國。
幾年過去了,深圳建設取得了巨大變化,此時深圳人事多麼渴望鄧小平來到了深圳看看啊。
就這樣,在深圳人的渴盼中,這一天終於到來了。
1984年1月24日清晨,鄧小平一行的列車到達廣州站。當廣東省委書記、省長梁靈光等到車上看望鄧小平時,鄧小平深情地對梁靈光等說:“辦特區是我倡議的,中央定的。是不是能夠成功,我要來看一看。”
中午,鄧小平的列車終於到達深圳。
當天下午,鄧小平在他下榻的迎賓館聽取深圳市委書記、市長的工作彙報。
深圳市在彙報中說:
深圳原是一個邊境小縣城,街道簡陋狹窄,市政設施落後。經過幾年的努力,現在的深圳初步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建起了大批工業廠房、商品樓宇和擁有現代化設施的酒樓、賓館,還有設備完善、風景秀麗的旅遊渡假村,18層以上的高層樓宇已建成的有19幢,正在興建的有44幢。一個現代化城市已經初具規模。
同時,深圳特區引進了一批外資和先進技術,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幾年來,前來特區考察和洽談業務的有美、英、日、法、意、西德、新西蘭、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幾十個國家和港澳地區的金融、工商等各界人士。
到1983年底,與港商、外商簽訂協議2500多項,協議投資總額18億多美元,實際利用的有4億多美元。還引進了25萬多台(套)先進設備。
這些,不僅對增強特區的社會生產力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而且有些經過消化、吸收,正逐步向內地轉移、推廣。
尤為突出的是,辦特區幾年來工農業產值、財政收入增長幅度很快,特別是工產值,1982年達到36億元,1983年躍上72億元,一年翻了一翻,比建特區前的1978年增長了10倍多,財政收入也增長了10倍。
經濟的不斷發展,帶來人民生活的顯著改善。現在,特區人民安居樂業,邊境秩序安定,社會風氣良好,人們不僅不再外流,而且還有300多名外流人員從香港回來定居。
……
鄧小平聚精會神地聽著彙報,並不時插話詢問。
彙報結束時,深圳市領導請鄧小平作指示。
鄧小平說:“這個地方正在發展中,你們談的這些我都裝在腦袋裏,我暫不發表意見。”
16時,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冒著風寒,登上當時樓層最高的國商大廈,在20層的大廈天台上俯瞰市容,了解城市規劃和建設情況。
1月25日上午,鄧小平一行來到上步工業區中航電腦公司,參觀車間設備。
在中航電腦公司,鄧小平認真聽取了公司領導人關於電腦技術和軟件開發的情況介紹,並觀看人和電子計算機下象棋的表演。
鄧小平看完表演後高興地說,美國搞電腦軟件編製的都是一批娃娃、學生,我們全中國有那麼多娃娃、學生,搞軟件是完全有條件的。
接著,鄧小平一行來到深圳河畔當時富甲全省農村的漁民村,參觀了村民住宅區和該村黨支部書記吳柏森的家。
這裏32幢同是180平方米建築麵積、二層樓高、六室二廳的村民小樓,是漁民村人在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指引下,依靠集體力量於1981年統一興建的。
在視察中,該村村黨支部書記吳柏森向鄧小平一行彙報了村民的收入情況。
吳柏森說,去年全村純收入達47萬元,人均年收入5970元,平均每月439元。
聽到吳柏森的彙報,鄧小平真是感受到了深圳的巨大變化,他非常高興,拉著吳柏森和他坐在一起,讓記者們拍照留念。
1月26日,鄧小平一行視察了招商局蛇口工業區,聽取了工業區董事長袁庚關於蛇口工業區建設情況的彙報。
袁庚說,1979年蛇口一片荒灘,路麵坑坑窪窪,連廁所和洗臉水都沒有。沒過多久就道路四通八達,廠房林立,一個現代化工業區已初具規模。
同時,袁庚還說,建設這樣一個工業區,沒有花國家一分錢,可見中央關於改革開放政策的強大威力。
聽完彙報,鄧小平耐心地詢問了港口碼頭的設計、規劃和建設等情況。
隨後,鄧小平等人又參觀了蛇口工業區中外合資企業華益鋁材廠,向企業負責人了解資金和技術引進、產品銷路、職工收入和人才培訓等情況。
接著,袁庚請鄧小平一行到由一艘退役的客輪明華輪改裝的海上遊樂中心“海上世界”做客。
鄧小平高興地登上頂層甲板,並應主人的邀請高興地題寫了“海上世界”。
就這樣,鄧小平經過兩天的實地考察,聽彙報、下車間、訪村問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對深圳經濟特區幾年來的建設和發展非常滿意。
在離開深圳後,鄧小平在廣州珠島賓館一號院內,應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提議,欣然提筆揮毫,為深圳經濟特區題詞:
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鄧小平
1984年1月26日
題詞的第二天,鄧小平為深圳特區的題詞,一大早就通過深圳電視、廣播及《深圳特區報》及各種形式和大家見麵了。
當天上午,在黃金時間,香港電視台也立即轉播,且每隔5分鍾播放一次。
鄧小平為深圳特區的題詞,充分肯定了深圳特區建設取得的成就,充分肯定了深圳特區的發展經驗,肯定了深圳特區在改革開放中實行的一係列新的政策和新的措施。
鄧小平為深圳特區的題詞發表後,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不久前黨內外對深圳特區的種種懷疑和指責很快收斂了。
隨之而來的是沿海各地、乃至全國各地改革開放熱潮的興起。
鄧小平的題詞,對堅定深圳特區廣大幹部、群眾進一步搞好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決心,調動全市人民和社會各界人士加速建設深圳特區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穩定和鼓勵外國投資者在特區的投資,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曆史意義。
繼鄧小平視察深圳之後,當時的黨和國家領導人胡耀邦、鄧穎超等也先後視察深圳經濟特區,給深圳特區以極大的鼓舞和支持。
1984年5月23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在廣東省委第一書記任仲夷、省長梁靈光等陪同下從廣州到達深圳。
在深圳期間,胡耀邦參觀了香蜜湖、八卦嶺工業區、恰景花園等,並登上國際商業大廈樓頂,俯瞰特區建設新貌。
看到深圳的變化,胡耀邦還高興地為深圳特區題了詞。胡耀邦寫道:
特事特辦,新事新辦,立場不變,方法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