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適應開辦洽談會的需要,富山國際展覽不斷擴大規模,展覽城最初隻有400個展位,以後每年不斷擴建,1997年又再次擴建,達1000多攤位,還是不能滿足參展單位的要求。
為完善服務功能,貿洽會設立主會場在富山國際展覽城,還設廈門人民會堂分館和永同昌商品交易館。
看到分管設立給洽談會帶來的不便,特區省、市領導及時提出要建設新的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才能適應廈門作為國家級經貿博覽會的要求。
經過多次可行性研究,特區確定在廈門蓮前大道的終點,作為新的國際會展中心會址。
隨即,一座嶄新的、較大規模、更上檔次的會展中心從平地崛起,廈門也因此成為一個更加成熟的國際招商博覽會口岸屹立在中國東海之濱。
“9·8”是廈門每年舉行最大規模招商活動的日子,全市人民已經形成共識,即把“9·8”作為加速廈門經濟特區發展的重要時刻。
迎“9·8”是廈門人民很習慣的口號。每年的“9·8”,許多重大的項目簽約,許多新的建設項目建成投產。
城市建設在迎“9·8”中,實現了新的飛躍,廈門變得更美了。
更為重要的是,在“9·8”洽談會的帶動下,一個現代化的都市、一派繁榮的經濟區的興起!
2006年9月8日8時30分,在歡樂的迎賓曲中,中央、省、市各級領導及來自全球的嘉賓陸續步入會場。
十年春華結秋實,萬商雲集鑄輝煌。隨著第十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隆重開幕,與中國改革開放一起“脈動”的投洽會迎來了10年華誕。
8時57分,各國國旗陳列在紅色的巨幅背景板前麵。樂隊的“歡迎進行曲”已經奏響。第十屆投洽會開館式拉開序幕。
在第十屆投洽會寬敞明亮的會展大廳中,鮮豔的中國紅和璀燦的金色構成一派喜慶氣象,頂部懸掛著10個金色的大球,分別標誌著1997年至2006年十屆投洽會的豐碩成果,大廳後上方的九幅大型張貼畫,則生動的展示了前九屆開館的盛況。
會展中心原來400平方米的中央展台,已經擴大為600平方米,顯得格外醒目,多出來的麵積為的是給10周歲的投洽會過生日。這個生日舞台,就是新增加的突顯10年特色的投洽會10周年回顧展廳。
10周年回顧展廳采用地球造型,內設有9個互動按鍵,當按鈕按動時,10年來的投洽會的客商數和項目數都將在水銀柱上顯示。寓意“9·8”已成為世界投資促進和貿易合作的大平台,以“走出去”和“引進來”為方針,不斷加強和促進與世界交流合作,從而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出席了投洽會開館式。出席開館式的其他嘉賓還有全國政協副主席羅豪才,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拉米等。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主持開館儀式。
本年會展中心廣場仍然是使用以“成長”為主題的造型。整個造型占地200平方米、高12米,由三條紅色弧形飄帶組成,造型中央兩個半圓環環相扣,托出中間的扇形,並將“9·8”金鑰匙於頂部托起,造型的另一側是數字“10”,“0”很有創意的以地球表示,體現出投洽會的全球性,整體顯得十分大氣。
在開幕式上,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致辭說,經過10年努力,投洽會已擴展為吸引外商投資和積極促進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的大型國際雙向投資促進活動,並成為國際上具有影響力且時效性最強的國際雙向投資平台。
十年磨一劍,第十屆投洽會國際性更加突顯,成就更加令人矚目,隨著金鑰匙的開啟,一場世界與中國的資本盛會開始上演。
第十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由商務部主辦,聯合國貿發會議、聯合國工發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世界投資促進機構協會五大國際組織以及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參與協辦。
本屆投洽會共吸引了來自全球46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和投資促進機構,80個國家和地區的393個境外客商團組參會。14個國家將在投洽會期間舉辦政策、環境研討會和推介會,3個國家和地區舉辦館日活動。
中國及其他56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促進機構和引資機構推出了近3萬個引資項目。投洽會作為全球權威的投資政策研討,信息發布的平台作用已經日臻成熟。
本屆展覽洽談麵積共50000多平方米,規劃1500個國際標準展位,設省市自治區館、境外館、投資服務暨品牌企業館和旅遊招商館。
“9·8”投洽會舉世矚目,因為它已成為了全球投資信息發布權威平台。
“中國將會創造條件,成為跨國公司服務外包這一高端行業的承接點。這將是中國吸引外資的新領域。”吳儀說。
“中國不僅是外國直接投資的主要接受國,而且還是資本輸出大國。”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幹事坎德·雲蓋拉表示。
2005年,永不停息邁向國際投資博覽會的投洽會,經批準再次升格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並正式加入全球展覽業協會。
據組委會統計,10年來,先後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促進機構、企業派員參展,144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個政府機構、工商社團、跨國公司,近10萬人境外客商參會洽談。11362個項目簽約,600多億美元從投洽會進入中國市場,2000多家中國企業先後參加了境外機構組織的投資促進活動,一大批中國企業從投洽會走向了世界。
四、開創輝煌
●顏章根知道後,果斷地說:“他不幹,我幹!”
●潘邦平說:“概括起來隻有四句話,守法勤奮是根本,質量信譽來取勝,誠心服務暖人心,薄利多銷招客人。”
●江澤民愉快地說:“我這次來的主要目的,是要促進更加開放、更加繁榮!”
● 開創輝煌特區房地產業發展迅速
1985年,特區剛剛起步,特區擴大到廈門全市後,百業待興,房地產開發幾乎等於空白。
但就在此時,有10幾位新加坡的工商界人士,卻一眼相中了這塊風水寶地,做出了去廈門“搶灘登陸”的重大抉擇。
在當時,中新兩國還未建交,這幾個新加坡人就先在香港注冊成立堅源有限公司,以此和廈門特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福建省第四建築工程公司共同創辦了廈門市第一家中外合資的房地產企業,即廈門彙成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1986年,彙成公司投入開發四幢花園式公寓彙成花園,建築麵積4400平方米。
1987年,該工程竣工,當年就銷售一空。
同年,彙成公司引進國外先進設備,成功地創辦了大後山碎石場,形成年產10幾萬噸的大型石料生產基地;並大膽承接了瀕臨倒閉的後坑機磚廠,使其成為年產1000萬塊優質機磚的大型機磚廠。
搶灘成功,陣腳已穩,就在彙成公司準備大舉開發之際,公司又麵臨一個重大抉擇。
1989年,許多外商信心不足,眼光不遠,或紛紛撤資,或抱臂靜觀。在這種情況下,剛剛熱起來的廈門房地產一下子冷清了許多。
此時的彙成公司,不退反進,特意於1989年9月12日舉行盛大的擇吉開業典禮,並傾巨資參與廈門的舊城改造:嘉蓮花園高級別墅區、煙草綜合大樓、彙成商業中心。
在此情況下,公司注冊資本由2000萬元人民幣增加到5000萬元,合作經營期限由原來的15年延長到40年……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隨著中國國內形勢的好轉,等到眾多合資、獨資企業醒過神來,再投重資之時,他們發現,彙成已遠遠不止“領先一步”了。
對彙成公司獨特的眼光和魄力,有位同行說得好“光講佩服是不夠的”。
彙成公司不僅具有把握市場的獨到眼光,更有敢於吃苦的優秀管理者和員工。
彙成是合資企業,“老板”自然有中方的,也有外方的。
在外方“老板”中,尤以白人煙較為出名。
白人煙是當時彙成公司外方副董事長,早在新加坡時,白人煙就是以承建大型市政工程而出名的人物。
1985年,彙成公司進軍廈門時,第一個項目便是大後山碎石場。
公司草創,任務重,工程緊,特別地艱難,不少人吃不消,打了退堂鼓。
而當時的工人,大多是白人煙從祖籍地安溪招聘來的,文化程度、工作素質參差不齊,這就需要下大力氣培訓。
於是,從清理工作麵、安置碎石機這類最簡單的工序開始,年過花甲的白人煙就事事親力親為。
大陸人有午休習慣,午飯後大多需停工一段。
對此,白人煙並不責怪,而是自己脫下西裝,挽起袖管,拿起工具幹起來。看到白人煙這樣做,誰還能再呆著?
當時公司人手少、車輛也少,一直到1985年10月,公司也才擁有兩部車,山上碎石場工地就占了一部。
公司總部在市區租了臨時用房,而白人煙卻成天泡在工地裏,員工們也都騎車每天早出晚歸,往返10餘公裏。
和白人煙一樣,彙成公司的其他人,也都個個勤勞。公司總經理白連發,董事白仙合,是白火燎先生的一家子,也都一樣勤、儉、苦幹。
在生活中,這些“老板”們的夥食簡單得很,一碗清湯麵就是午餐,兩個麵包一杯茶,就是早、晚餐……
因此,彙成的員工善意地戲稱:“我們的老板是打工的。”
可以說,勤、儉、苦幹的敬業精神,絕對不是彙成人的專利,但是,彙成人卻將它發揮得淋漓盡致,也因此取得了巨大成功。
除了具有勤儉的員工外,彙成公司在進行房地產的開發中,還注重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提高。
彙成花園、嘉蓮花園落成時,門庭若市。
在這種情況下,彙成的房產在幾個月內售空,房子的產權證早已辦妥,對於一般房地產開發商來說,就可以撤了。
然而,彙成沒有拍拍屁股走人,而是堅持和客戶保持聯係。有些項目、設備早已過了“半年保修期”,客戶提出諸如圍牆改造、綠化、供電等問題,他們仍然十分主動地承擔這些“份外”的責任,出資予以解決。
彙成商業中心的高級寫字樓、住宅樓,原來各配備兩台韓國產“高士達”電梯,運行兩三年後,客戶提出運載量和速度方麵效果不佳。
作為開發商,彙成還是攬過來加以解決。為此,他們專門進口三台全電腦控製的電梯,替代寫字樓原有的兩台電梯。
對住宅樓的兩台電梯,彙成公司也進行了技術改造,將繼電控製改為電腦控製。
這一進一出,憑空貼進去50多萬美元。彙成“虧”了嗎?“不,不虧。賺錢重要,信譽更重要!”彙成人算的是另外一筆賬。
如此重信譽,重質量,彙成的“廣告”做到了客戶的心裏。
於是,很多購買過彙成房子的人,通過同鄉會、宗親會、商會、旅行團等方式,向社會傳遞出彙成的良好信譽信息。就這樣,口耳相傳,彙成房產質量、信用的口碑自然極好。
良好的信譽給彙成帶來了巨大的好處,在廣大市民的認同下,彙成樓宇還連連刷新短期售罄的紀錄。
不僅在售後上下工夫,彙成建築的品質更是讓人放心,為此,彙成還提出了28個字作為公司房子的宗旨:造型獨特、布局合理、設備先進、裝飾高檔、配套完善、環境優美、管理良好。
這28個字,實際上也可作為彙成公司“三個效應都要”的注腳。
在抓“三個效應”工作中,“環境效應”與賺錢矛盾最大。然而,彙成人不為眼前利益所動,在環境效應上取得了突出的業績,顯示出他們不但有創名牌、保優質的意識,而且具備長期經營的眼光、韜略,更有能為城建通盤考慮、代人分憂的胸懷。
在當時,彙成公司在彙成商業城時,在寸土寸金的情況下,彙成公司還是專門沿著貧襲湖岸,留出15米寬作為配套綠地。僅此一條綠化地,就達到一萬餘平方米。
1988年8月,在購置西堤那一片淤積地時,公司考慮到在這兒造地建樓,一可以加固西堤;二可以促使這一帶的冷落的海岸線繁榮起來;三可以讓新舊城區連成一片。
為顧及填灘對海域的環境影響,彙成公司還專門委托國家海洋三所進行可行性調查分析,由市政有關部門進行審查論證。在得到多方的結論後,彙成公司開始動工。
當時,特區法律還沒有完全健全,這就常常造成有時批出來的地塊,會出現與城市規劃的矛盾。
麵對矛盾局麵,彙成公司積極奉行“城規大於合同,全局重於局部”,這個特區的合理按科學規劃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下麵的一份記錄就反應了彙成公司的這種大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