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席卷全國的、造成人們極大恐慌的搶購風潮,到底有多大規模呢?
七、八、九3個月,銀行存款少增加了300億。當時居民儲蓄餘額近4000億元。僅僅動用了300億,就掀起了如此大的風浪!
在上年消費價格指數上漲了73%的基礎上,1988年又連月上漲,7月份達到193%。
可以說,隨著一次商品價格的調整,市場出現一些搶購是正常的。
但這次搶購風時間之長,範圍之廣,搶購品種之多,卻是從未有過的。
麵對如此嚴重的搶購局麵,中共中央及時采取措施,製止了全國搶購潮的進一步蔓延。
1988年8月27日晚,中央召開緊急會議,暫停物價改革方案,治理環境、整頓秩序。
8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發出《關於做好當前物價工作和穩定市場的緊急通知》,宣布物價改革的方案還要進一步修改完善,相當於宣布中止價格闖關。
通知還說:為了穩定金融和保護人民群眾的利益,由人民銀行開辦保值儲蓄業務,使3年以上的長期存款利息不低於或稍高於物價上漲幅度。
8月31日,《人民日報》頭版特意發文進行解釋:
價格、工資改革方案中所講“少數重要商品和勞務價格由國家管理,絕大多數商品價格放開由市場調節”,指的是經過5年甚至更長時間達到的目標。
目前,改革方案還在進一步修訂和完善之中。明年是改革第一年,步子是不大的,國務院將采取有力措施,確保明年的社會商品零售物價上漲幅度明顯低於今年,各地應據此向群眾做好宣傳工作。
為抑製通貨膨脹,回籠資金,中央責成中國人民銀行開辦保值儲蓄,使3年以上存款利息不低於甚至略高於物價上漲幅度。
9月中旬,國家主席楊尚昆會見新加坡總理李光耀。
會見時,在談到物價、工資改革時,楊尚昆說,這是涉及到千家萬戶利益的大事情,我們需要用5年或更長的時間來理順這方麵的關係,而且謹慎從事,穩步前進。
同時,楊尚昆還對李光耀說:“我們既有長遠目標,又有具體穩妥的步驟,並且及時總結經驗,我相信我們的事情是能夠辦好的。”
9月底,黨的十三屆三中全會做出對國民經濟進行治理整頓的決定,以扭轉物價大幅上漲的態勢。
9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工作會議,決定對物價等問題,開展治理整頓。
9月26日,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正式通過了“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麵深化改革”的方針。
這次治理整頓實際上是一次經濟收縮,通過經濟收縮來抑製通貨膨脹。收縮的結果,工業總產值還是比上一年增長了207%,物價指數全年平均高達185%,因此,中央又加強了治理整頓的力度。
隨著中央一係列穩定物價措施的出台,價格闖關的步伐開始放緩。中央采取措施製止漲價
1988年10月初,為了製止物價上漲,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通知,明確提出:
為了使國務院能迅速掌握全國市場物價的變化趨勢,經國務院領導同誌批準,決定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所在地派駐物價特派視察員。
物價特派視察員由國務院物價委員會和國家物價局聯合向地方委派,在國家物價局直接領導下進行工作。
其任務是:迅速、準確地報告國務院關於物價的政策、指示和價格改革方案的執行情況;各地政府、部門和企業在物價方麵醞釀或采取的重要政策措施;調查研究並及時報告駐在地的市場物價動向和群眾的反映;及時了解並反映駐在地區的政府、部門、企業以及社會各界對價格改革的要求、建議和意見;辦理國務院物價委員會和國家物價局交辦的其他事項。
10月11日,李鵬在全國生產工作會議上,發表了題為《正確認識當前的經濟形勢,進一步搞好治理整頓》的講話。他指出:
經過一年多的治理整頓,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物價上漲幅度逐月回落,市場比較平穩,相當多的商品由過去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變成了供大於求的“買方市場”。
部分產品的“買方市場”,給一些工廠帶來了不少困難,特別是給鄉鎮企業帶來了困難。
10月24日,國務院發出了《關於加強物價管理嚴格控製物價上漲的決定》,提出:
堅決穩定群眾生活基本必需品的價格,堅決穩定市場糧價。城市居民定量供應的糧食、食油的價格一律不動。大中城市要由市長負責,增加肉、蛋、菜等主要副食品的生產和供應,保持“菜籃子”價格的基本穩定。大城市的大路菜,要實行計劃價格,不能放開。北方大城市冬儲菜的零售價格,今年一般不提高。現已對豬肉定量供應的大城市,定量供應部分不準漲價。要進一步搞好大中城市蔬菜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物價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切實加強價格管理和指導。
國務院“治理整頓”的措施包括凍結物價、收回已放開的價格管理權等嚴厲手段。
為了配合國務院製止物價上漲的措施,中央各機關也開始了行動。
10月17日,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發出關於配合有關部門搞好稅收、財務、物價大檢查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級紀委積極配合和大力協助稅收、財務、物價大檢查。
通知指出,國務院發出《關於開展1988年稅收、財務、物價大檢查的通知》,決定從當年10月起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稅收、財務、物價大檢查。這是保證黨的十三屆三中全會關於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麵深化改革決策順利實施和加強紀律,做到令行禁止的重要措施。
為此,中紀委要求地方各級紀委必須積極配合、大力協助。在大檢查中發現重要案件要配合有關部門,排除阻力,認真查清,嚴肅處理。
通知還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紀委,要將這項工作中的情況及發現的重要問題及時報告中央紀委。
10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發出通知。通知說,開展稅收、財務、物價和信貸大檢查,是貫徹中央工作會議和十三屆三中全會精神,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麵深化改革的重要措施。
為此,通知要求各級人民檢察院要與當地稅收、財務、物價大檢查辦公室等有關部門密切聯係和配合,充分發揮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保證稅收、財務、物價和信貸大檢查工作的順利進行。
最高人民檢察院還要求,各級檢察院要認真搞好自查,並接受檢查。對查出的違紀問題,要嚴肅處理。
在中央的推動下,全國開始了一場製止物價上漲的行動。各地紛紛製止物價上漲
1988年9月以後,在國務院的帶動下,全國各地都開展了各種形式的製止物價上漲行動。
1988年9月,經濟大省山東響應中央號召,開展了全省性物價大檢查。
這次物價檢查采取抑製物價和增加生產相結合、整頓市場和改善供應相結合、搞活流通和強化管理相結合、宣傳教育和嚴肅紀律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措施。
為了有領導、有秩序地進行這次物價大檢查,山東省政府派出15個由廳局級領導幹部參加的工作組,分赴各個市、地幫助下麵開展檢查工作。
山東各個市、地也都立即行動起來,拿出了各自的得力措施,開展物價大檢查。
截至9月底,全省共派出物價、財稅檢查組1092個,對兩萬多個單位進行了初步檢查。
這次物價大檢查的範圍是,一切從事生產和經營的國營、集體企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而重點是檢查大中型工商企業、個體工商大戶、各類貿易公司、中心以及技術開發、勞動服務等經濟組織轉手倒賣、擅自提價、哄抬物價、變相漲價、將計劃內商品轉計劃外高價銷售等違法行為。
對地方政府和業務主管部門違反價格管理規定而越權行事的,也在檢查之列。
這次物價大檢查,采取了企業自查和重點抽查相結合、群眾舉報與專業檢查相結合的方法。
同時,省政府規定,對檢查出來的價格違法案件都要進行嚴肅處理,在經濟上絕不讓其得到好處,對那些重大的違法者給予重罰。
山東省在物價大檢查中,還規定了嚴格的政策界限,即“六嚴六寬”:
一是對黨政機關和國家企事業單位辦的公司、中心、商店以及國營壟斷企業的價格違法案件處理從嚴,對其他單位處理從寬。
二是對轉手倒賣緊俏商品牟取暴利的價格違法案件處理從嚴,對一般違法案件處理從寬。
三是對越權製定和調整價格的案件處理從嚴,對執行上級規定而造成價格違法的案件處理從寬。
四是對政策界限清楚而明知故犯的案件處理從嚴,對政策界限不清而違法的案件處理從寬。
五是對拒絕檢查、屢查屢犯和隱瞞不報的案件處理從嚴,對主動檢查、如實上報的案件處理從寬。
六是對當年8月30日國務院第20次常務會議決定發布之後發生的案件處理從嚴,對以前的案件處理從寬。
檢查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檢查進行不到一個月,就查出違價違紀單位3982個,查出違價金額63146萬元,其中罰沒收入20147萬元。
同時,通過物價大檢查,初步收到了穩定物價、穩定市場、穩定人心的好效果。
和山東一樣,和山東近鄰的河南也開始了價格大檢查。
1988年9月,在中央的號召下,河南省開始了物價大檢查。
為了做好大檢查工作,省物價大檢查工作組126名幹部奔赴全省17個地市。
同時,檢查開始後,全省150多個市縣近萬名物價檢查人員緊張地投入了工作,170多部違價舉報電話晝夜接待群眾檢舉。
對物價大檢查工作,各級都很重視。每個市縣及省有關部門都設了舉報電話,各城鎮主要街市設立了舉報箱、張貼了公告。
當時,河南省駐馬店地區在幾天時間裏就組織起400多人的檢查隊伍,查出違價單位1225個、違法金額35萬元,收繳財政達22萬元。
河南省開展的這次大檢查,改變了過去少數部門“單兵作戰”的辦法,由各級黨委、政府組織了物價、工商、公安、審計、財政、稅務、檢察、法院、監察等部門參加,並邀請人大、政協、各民主黨派,吸收工會、共青團、離退休幹部、大專院校教師共同參與。
檢查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當時的前一月,伴隨著各地的搶購風,河南省物價大幅度上漲。
全省共檢查了近18萬個單位,查出違價單位4000多家,繳罰金額315萬元。
根據國務院的有關通知精神,河南省緊接著又部署了覆蓋更大的物價大檢查,決心通過大檢查,製止全省物價上漲局麵,並逐步建立、健全物價管理、監督、保證體係和市場物價調控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