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山東、河南開展的價格大檢查相比,山西在製止商品搶購潮中,采取的政策更為靈活多樣。
當時,為了消除人們對商品繼續漲價的恐慌,太原市人民政府在《太原日報》上公布了本市部分主要副食品、日用工業消費品的現行價格和主要社會公益服務項目的收費標準。
這項物價管理上的“公開化”措施,目的是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一個權威的價格標準依據,以發動消費者維護市場秩序,有效地監督商業和社會服務部門的工作。
在公布物價和部分服務項目收費標準的同時,針對嚴重衝擊市場的“倒爺”現象,太原市政府還規定了各經營企業出售從省外自采的緊俏商品,實行價格申報製度,即由市物價局核定銷售價格。未經審定擅自定價出售者,按物價處罰規定查處。
同時,市政府還對“次緊俏商品”,如黑白電視機、洗衣機、錄音機等,實行差率控製,各種商品的差率也做了具體規定。
為了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及時對各種漲價行為進行打擊,9月23日,太原市市長物價辦公電話也正式開設,並及時向社會公布了舉報電話。
有了舉報電話,太原市民可以隨時舉報,各個經濟實體非法漲價行為。
太原市政府在打擊亂漲價風的同時,還對舉報亂漲價、亂收費者給予獎勵。
在商業比較發達的福建,也開始了穩定物價、穩定市場的舉措。
9月24日,中共福建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後,順利結束。
通過傳達學習中央工作會議精神,此次會議對今後兩年改革和建設的重點轉為整頓經濟秩序、深化全麵改革上有了統一認識,對解決速度增長過高、基建規模過大、消費需求過猛、價格上漲過快的問題取得了一致意見。
同時,會議還決定把穩定物價、穩定市場作為當時工作的重點,並提出了切實的措施。
省委書記陳光毅在會上明確宣布:“從現在起到年底,省、地、市、縣各部門一律不出台新的調價項目。非商品收費不準提高收費標準、增加收費內容。零售商品實行明碼標價。加強物價管理,實行群眾監督。”
對8月份以來,違反國家規定亂漲價、亂收費、非法牟取暴利、投機倒把等行為,陳光毅明確表示要予以嚴肅查處。
會議結束後,為保證人民生活必需品供應,福建省開始大力組織貨源,搞好市場供應。
同時,為保證完成中央和省確定的指令性調撥計劃。對於各地不執行調撥計劃的,還追究了當地主要領導人的責任。
為堅決刹住集體搶購風,福建有關部門采取了所有機關企事業單位一律不準動用公款亂發獎金、實物、購物券等措施。
進入11月中旬以後,福州市一批主要國營商業企業自發開展讓利銷售、優質服務的聯合行動,帶頭平抑市場物價。
這次讓利銷售、優質服務活動,是由福州市東街口百貨大樓、華聯商廈、台江百貨大樓和市工業品貿易中心4家大型國營商業企業發起的。
他們商定,從當時起到春節前後,這段銷售旺季,凡與群眾日常生活關係密切的商品,如家用電器、針紡織品、鞋帽服裝等,一律讓利銷售,讓利幅度從1%到5%不等。
連年獲“物價計量信得過單位”稱號的福州市東街口百貨大樓,還把直接進貨的生產廠家擴展到近2000家,從而保證了充足的貨源和較低的售價。
當時按規定,凡名優產品的零售價格可上浮5%銷售,但東街口百貨大樓不僅不上浮,還主動降低1%至5%銷售。
在東街口百貨大樓,福建名牌“水仙花”牌電冰箱,市內多數店以每台1600元銷售,而他們每台隻賣1405元。
“熊貓牌”47厘米彩色電視機,有的店賣到2900元一台,而他們堅持每台隻賣2300元。
和東街口百貨大樓一樣,其他商場也不甘落後。
市華聯商廈準備了15大類1000多種商品,計劃向消費者讓利近百萬元。
台江百貨大樓做出規定,凡顧客在本大樓內購買的商品,如發現價格高於本市其他國營商店同類商品時,保證可退還差額,並允許退貨。
他們已陸續投放700多種商品讓利銷售,計劃讓利25萬元。
福州市工業品貿易中心也準備了近500種商品,計劃讓利3%至5%售給消費者。
在這些大型國營商業企業的帶動下,福州紡織品批發公司以及市屬文化用品、飲食業等一批國營專業公司、商店,也陸續加入讓利銷售、優質服務活動的行列。
福州市主要國營商業企業讓利銷售、帶頭平抑市場物價的行動,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在東北的黑龍江,1988年夏天,該省物價也出現了飛速上漲。
麵對物價急劇上漲局麵,哈爾濱市積極采取措施有效地製止了該市物價上漲局麵。
首先,該市從抓農產品入手,積極鼓勵市郊的農民種菜,並及時聯係外地蔬菜及其他農產品,迅速運到該市,投入市場。
隨著大量外地農產品進入市場,特別是城郊農產品入城後,哈爾濱市民看到如此充裕的農產品在市場裏堆著,他們心裏有底了。
既然不用擔心沒貨,既然政府保證價格不會上漲,誰還去搶購那麼多農產品回家。
農產品的問題解決了,哈爾濱市又把精力放到對其他商品的價格治理上。
一方麵,哈爾濱市委帶領物價、工商等部門,對各類商場囤貨行為進行了嚴厲查處。
在這輪打擊囤貨風中,該市有20多家商場受到了經濟處罰,相關者責任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處罰。
另一方麵,哈爾濱市又號召大型國有商場,帶頭降價讓利,以帶動整個市場物價的回落。
經過努力,哈爾濱物價上漲風得到了有效的遏製。
在穩定市場、穩定物價行動中,貴州省貴陽市也采用了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控製物價,以穩定市場,維護群眾利益,整頓經濟秩序。
首先,貴陽市實行降價聯銷,充分發揮國營商業平抑物價的作用。
按照市政府提出的要求,貴陽50家國營商店從9月5日起,以降價1%至60%的幅度,推出家用電器、鋁製品、玻璃製品、服裝鞋帽等3100多個品種,價值3000多萬元的商品與消費者見麵。
同時,貴陽還采取了平息搶購風,確保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供應。
當時,在搶購潮中,貴陽食鹽在貴陽市場上已經被搶空。
麵對如此緊急的情況,貴陽市長當晚召開辦公會,責成有關部門及時調運,成功地保證了市民食鹽不受影響。
8至9兩月,全市各商業部門由主要領導帶隊,共600多人的采購隊伍分赴各地產區抓貨源。
在抓貨源活動中,僅日用工業品一項,兩個月就有14億元的商品進入貴陽市場,進貨金額創曆史最好水平。
在貴陽市政府的努力下,9月份,貴陽市的民用煤、鹽、糖、火柴、衛生紙、肥皂等商品,價格穩定,群眾隨到隨買。
在抓貨源的同時,貴陽市還開展了整頓經濟秩序,嚴厲打擊違法亂紀分子的活動。
為此,貴陽市稅務、物價、工商等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嚴厲查處和打擊了一批破壞經濟秩序的違法亂紀分子及單位。
到9月底,全市查出違紀違法戶共310戶,違紀違法金額659萬多元,查扣物資及罰款300多萬元。
在各地的努力下,席卷全國的商品搶購潮得到了有效控製。全國各地價格開始回落
1989年3月以後,各地商品價格開始回落。
1989年10月,《人民日報》的一篇題為《價格·收入·心理——市場疲軟麵麵觀》的文章這樣寫道:
誰能料到半年前還那麼走俏、炙手可熱的一些商品,一下子變得疲軟、呆滯。
在上海、北京以至全國各大中城市商店櫃台上,過去難得一見的彩電、冰箱、錄相機等耐用消費品,如今因少人問津隻好躺在倉庫睡大覺。
酬賓、讓利、貼息、買一送一,五花八門的促銷手段全用上了,但銷勢仍然平平。
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表明,今年3至8月,社會零售商品增長額直線下降:從3月份的26%,4月份的202%,一直跌到7月份的7%,8月份的出現負增長07%。
和工業商品價格開始回落相同,農產品價格也開始了大幅度回落。
1989年7月份以後,全國糧食及農產品價格開始大幅下跌。到年底,糧食及農產品價格水平大幅下降,出現了穀賤傷農問題。與農產品下降伴隨的還有農產品難賣。
1989年底,在陝西省周至縣,出現了令人憂慮的情況,全縣亟待出欄的44萬頭肥豬銷售無門。
麵對已經長大待銷的豬,農民心急如焚,但縣食品公司卻因銷路不暢,叫苦連天,不敢收購。
原來,當初,麵對當時全國出現的“吃肉難”問題,周至縣曾拿出836噸優質化肥,獎售給售生豬的農戶,鼓勵農民養豬。這對緩解城市人民吃肉難起了一定的作用。
到1989年底,周至縣生豬存欄205萬頭,戶均17頭。光是毛重在100公斤以上的肥豬就有54萬頭。
然而,隨著全國各類商品價格,尤其是各類食品價格的回落,豬肉的銷售量也開始了下降。
此時,盡管周至縣食品公司四處奔波,尋找銷路,可也僅僅銷售出了1萬頭,全縣尚有44萬頭肥豬亟待出欄。
終南鎮一位老農含淚說道:“一家人辛辛苦苦一年,才養了這3頭豬,指望用這換些化肥,買頭耕牛,誰知豬價從一斤一塊六毛五降到一塊五毛五,食品部門還不收購。”
對此,縣食品公司張經理卻愁眉不展地說:“不是我們不收購,而是不敢收購。今年西安市給我們下達了上調51000頭生豬任務,可到11月底,才上調了32000頭。”
一位副經理也說:“11月17日,縣上將884頭收購的生豬運到指定地點臨漳後,除指標內的400頭外,其餘的484頭一概不收。好說歹求,才在價格下浮和看在人情的份上收了180頭。其餘304頭隻好從臨漳拉回周至,途中又死去了18頭。”
4萬多頭大肥豬售不出,很多農民不得已,隻好自己宰殺母豬和公豬。
像陝西周至縣這種情況,在當時的很多地方都有發生,較低的商品價格已經給農民的積極性帶來了很大的傷害。
麵對這種情況,國務院發出《關於建立國家專項糧食儲備製度的決定》,規定各地向農民收購議價糧時,價格不得低於最低保護價。
在對糧食實行保護價的同時,其他農副產品也開始采取了保價措施。
隨著中央保護糧價等政策的出台,各地商品,特別是農產品價格下降的趨勢得到遏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