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結束了沈陽之行,黃植誠花了兩天時間又參觀了鞍山鋼鐵公司和遼陽化學纖維公司。
在鞍鋼副總經理李華忠陪同下,黃植誠飽覽了祖國鋼都的景色。
在廠房長2公裏的軋鋼廠,10噸重的鋼坯,經過連續軋製變成了幾米長的薄鋼板,品種達600多種。鞍鋼年產量700萬噸,占全國產量的1/5,除台灣外,同全國二十幾個省的幾千家企業訂有生產合同。
鞍鋼的副總工程師介紹說:“建造武漢和南京長江大橋、葛洲壩水電站、萬噸遠洋貨輪、內燃機車、汽車、高壓蒸氣鍋爐用的高壓鋼板,都是這裏的產品。”
黃植誠說:“鞍鋼的建造太宏偉了,是我在台灣想象不到的。”他還發表感想說;“今天,從鞍鋼十幾萬工人的身上,我看到了大陸工業建設的成就。這些年來,台灣的工業也有一些發展,但缺乏資源。如果台灣與大陸早日實現經濟交流,對兩地的發展都會有好處。”
遼陽化學纖維公司,是以石油為原料生產化學纖維的大型聯合企業,是我國70年代新建的化學纖維基地。這個公司的生產完全實現自動化,從進料到出成品,都如此。黃植誠參觀後說:“台灣也有一個中國石油化學公司,但石油完全靠進口,國際上一旦有事,斷了石油,工廠就完了。”
9月24日到28日,黃植誠在大連訪問,使他印象最深的,是大連的海港、油港、漁港和軍港這四大港。
大連海港是我國第二大港,港口吞吐量1980年達到3200多萬噸,擁有碼頭泊位48個,萬噸以上的泊位23個,最大的泊位可停靠10萬噸級船舶,同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航運往來,經常有60多個國家的船舶停靠。
黃植誠笑著對港口負責人說:“我聽說,1945年前大連海港和台灣通過航,後來中斷了。如果今天,台灣與大陸能實現通航,自由來往,那有多好!
港口負責人說:“這是我們共同的願望。”
大連新港,是1976年建成的我國自行設計的新型現代化油港。過去,這裏隻有一個荒僻的小漁村,如今,港區水陸兩域麵積為180多平方公裏,可同時停靠5萬、10萬噸油輪,每小時裝油能力1萬噸。原油是通過輸油管直接從大慶源源而來。
黃植誠對總容量為35萬立方米的13座大油罐,通過地下輸油管把大慶原油儲存於此,極有興趣。參觀完畢,黃植誠在長度為1400多米的棧橋上步行,說:“新油港十分壯觀,我沒有想到祖國有這樣現代化的油港,這是我們國家發展的方向。”
作為大連一個組成部分的旅順口軍港,使黃植誠感慨萬千。他參觀了當年帝國主義侵占旅順口的曆史陳跡,說:“我們國家近百年來遭受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宰割,隻有新中國成立以後,才使中國真正獨立起來。”
在參觀軍港時,海軍駐軍負責人介紹說:“現在,我們不僅能造一般的艦艇和潛艇,而且能建造核動力的潛艇。”
黃植誠遠望海麵上的無數海軍艦隻,心情不能平靜。
在具有98年曆史的大連造船廠,解放以來已經建造了2000多艘各種類型的輪船。
黃植誠在這裏親眼看到了為外國建造的一艘27萬噸的貨輪。說:“現在天上的飛機、地上的火車、海上的輪船,都能自己製造,我感到很自豪。”
在參觀新建的10萬噸級船塢時,黃植誠說;“這樣的船台可以造航空母艦,我相信將來也一定會有中國自己的航空母艦。”
東北三省之行,用黃植誠自己的話來說,是“大開眼界,頗受教益。”黃植誠與親人團聚
1981年9月3日,黃植誠收到他的大姨媽董玉如、二姨媽董元珍、四姨媽董玉華、四姨父廖峻衡、舅媽鄧紹群聯名寫給他的信。信中說:“幾天來我們認真地端詳著報上所登載的你的照片,很想從你的容貌中找出你爸爸媽媽身影的痕跡。30多年了,我們是多麼思念離開了我們的五妹——你母親董素芳啊!”
黃植誠看了來信後,說:“沒想到我們家在大陸上還有這麼多親人。”9月5日上午,黃植誠通過長途電話,用四川話依次與在成都的3個姨媽講話。
這是一次別具一格的家庭談話。
黃植誠說:“我媽媽在台灣身體很好,非常想念你們。媽媽常常跟我們兄弟姐妹幾個念叨你們,特別是大姨媽。逢年過節媽媽都祈禱你們平安。我回來後一直很忙,等這邊的事完了以後,我一定盡快去成都與你們見麵。”
黃植誠打電話時,時而靜聽姨媽的講話,時而發出爽朗的笑聲。他對70多歲的大姨媽說:“你的聲音太像我媽媽了。”
打完電話,黃植誠說:“我現在才知道,我幾個姨媽家有幾十口人,加上我爸爸老家的人,就有百十口了。沒想到我們家在大陸上還有這麼多親人。”
9月6日,黃植誠回到大陸後第一次當麵會見了自己的親戚、來北京出公差的他的堂兄黃植鸞。
黃植鸞當時53歲,在柳州行政專署工作。黃植誠見麵後的第一句話是:“你是我回大陸後見到的第一個家鄉親人,將來我一定要回老家去看看。我這次回大陸,也是要來尋根續譜的。”
黃植鸞說:“我小時候和六叔黃汝森(黃植誠之父)很熟。30多年前,他駕飛機去了台灣,30多年後,你又從台灣駕機飛回祖國大陸。”
黃植鸞還告訴黃植誠有關他們家族的情況,祖父鎮字輩的,已沒有什麼人了,黃植誠的祖父黃鎮力已於1953年病逝,終年73歲。汝字輩的伯叔、姑媽,還有一些人在世。至於植字輩的堂兄弟姐妹就多了。現在黃氏宗族可謂人丁興旺。
黃植誠也告訴堂兄,台灣還有不少黃家親人,他們也生活得不錯:七叔黃汝嶽,現在台灣做生意,很富裕。十叔黃汝活,原來也是飛行的,現在退役了。
後來,黃植誠很快就到四川、廣西,探望了他的親人。黃植誠答中外記者問
1981年9月30日16時50分,黃植誠身穿回大陸後縫製的咖啡色西服,踏著紫紅色的地毯,進入人民大會堂的宴會大廳,參加中央領導的國慶招待會。
同時,100多個國家的駐華外交使節和夫人、外國專家、來賓以及各界人士和台灣同胞、港澳同胞的代表,紛紛進入宴會廳。
黃植誠觀賞著廳內描金繪彩的圓柱,說:“這廳有氣魄,很壯觀。我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廳,這麼大的場麵。”
中央領導依次步入大廳,同來賓—一握手。中央領導一眼看見黃植誠,握手說:“你來了,最近好吧,聽說你到東北參觀去了。”
黃植誠答:“謝謝,很好,我昨天剛回來。”
萬裏副總理也走過來同黃植誠握手,關切地問:“回來後還習慣吧!感覺怎樣?東北的印象怎樣?”
黃植誠答:“這次去東北參觀,那裏大工業多,基礎不錯。”
萬裏笑了:“是搞了點工業基礎,但與一些發達國家比,我們還是比較落後。我們還要努力啊!”
席間,一些日本專家過來向黃植誠敬酒:“非常欽佩你的勇敢行為。”
黃植誠雙手舉杯表示感謝:“謝謝,祖國是我的偉大母親,我早就想回到她的懷抱。”
一會兒,外國駐京記者發現了黃植誠,包圍了黃植誠。美聯社、法新社、《時代》周刊、日本記者,都用中文向黃植誠提問。
一位記者問:“今天中午,葉劍英委員長發表談話,進一步闡明了台灣回歸、實現和平統一的9點方針,請你談談看法?”
黃植誠說:“我聽了4遍,覺得講得很好,完全符合大陸和台灣人民的心意。”
另一位記者問:“你認為台灣政府會同意嗎?”
黃植誠略加思索說:“我想他們應該考慮。我深知台灣同胞飽經長久分離的痛苦,深感和平統一祖國的可貴。”
一位記者問:“台灣宣傳你是飛機發生故障才在大陸降落的,到底怎樣?”
黃植誠說:“我是個資深的飛行員。我飛行了8年,桃園機場的環境我非常熟悉,即使通訊聯絡全壞了,憑我的經驗也能飛回去。”
大家笑了起來。黃植誠鼓舞祖國統一
黃植誠回到大陸,他沒有別的目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講:
這次回來就想鼓舞統一祖國的士氣。
黃植誠對為祖國爭氣、爭光的一切事情感到驕傲。黃植誠回大陸後,從電視上觀看了中國女排戰勝古巴女排的那一場激烈比賽,對郎平的重磅扣殺特別讚賞。
應黃植誠的要求,他會見了國家女子排球隊全體隊員。黃植誠一見郎平,就說:“你是好樣的。我為中國人的勝利感到自豪。”女排隊員們也在一個排球上簽上她們的芳名,送給黃植誠表示紀念。
在北京體育館,黃植誠會見了女子體操運動員和教練,觀看了女籃隊員的比賽。他聽說大陸運動員在國外比賽中已經同台灣運動員來往和接觸,很高興,說:“台灣的國泰女子籃球隊的水平也不錯。台灣女子足球、青少年棒球也極好。希望台灣和大陸的運動員多多交流,攜起手來。”
在明十三陵觀賞出土的金冠時,黃植誠說:“幾百年前祖先就能做出這樣精致的帽子,中國人實在太聰明了,所以說中國怎能不強大。”
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黃植誠拒絕外國記者要他用英語回答問題的請求,說:“我用祖國語言更能表達我的思想”。
黃植誠到北京後,思緒萬千,寫了一首詩:
自幼生長在寶島,心念祖國早強豪。
多少憂愁係中華,一展抱負振舜堯。
10月4日,鄧小平和鄧穎超也接見了黃植誠。鄧小平說:“你的愛國行動產生了很好的影響。”並建議黃植誠回家鄉看望親友,看看國家的建設情況和祖國的壯麗河山。鄧穎超也勉勵黃植誠發揚愛國主義精神,並向他贈送書籍。
黃植誠深受鼓舞,他從內心深處希望祖國和平統一。他認為葉劍英委員長的9條建議,對祖國統一後,台灣的行政管理、政治製度、經濟利益、社會生活、私有財產、個人地位等等,都作了合情合理的規定。
黃植誠說:
中國有句古話:“和為貴”。我想,如果兩岸能坐在一起,開誠布公地商談,盡快結束目前祖國分裂的局麵,早日實現“愛國一家欣此日,神州兄弟永同飛”。
黃植誠為了國家統一而回歸,他的衝天一飛,是兩岸統一的一個信號。
這一飛越海峽的壯舉,在海峽兩岸的炎黃子孫中激起了強烈的衝擊波,使人們明白,台灣同胞,包括在寶島上生長的一代青年,是多麼渴望祖國的統一。
兩岸統一的局麵必將出現,這是人心所向,潮流所趨。
三、李大維駕機飛回大陸
●李大維立即下降高度,改變航向,繞過基隆灣,緊貼海麵朝福建方向飛來。
●港內立即響起了震耳欲聾的防空警報聲,一艘艘快艇、護衛艦,獵潛艦和輔助艦船紛紛起錨,駛離碼頭,大小艦炮搖向天空。
●李大維看到港內海堤外有一片稍為平坦的泥灘,便拉了一下飛機操縱杆,猛然把機頭向下一壓,使飛機在水麵上滑行了50多米後斜刺著衝向泥灘,著地後濺起一股股泥水。
● 李大維駕機飛回大陸李大維選擇駕機歸國之路
1983年4月22日,國民黨陸軍航空兵第一支隊第一分隊少校分隊長李大維,駕駛一架U-6A偵察機,從台灣花蓮起飛,飛往大陸,在福建寧德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