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民日報》在刊登張浩來信的同時,還發表了重要的編者按,推薦了這封信,並在頭版刊登《糾正作業組為核算單位的錯誤做法》的文章。
文章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國家農委主要負責人當即批示:
人民公社大方向不能轉,隊為基礎,三級所有不能動。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在其最重要的新聞聯播節目中,將《人民日報》讀者來信和編者按作為頭條消息播出。
由此,很快在全國形成一股巨大的衝擊波。
首先引起反應的是張浩的故鄉河南洛陽。
在洛陽,當時老實的農民,原來很希望搞好責任製,
一聽廣播往地裏送的糞也不送了……
還有的人乘機造謠,一時間,農村的幹部和廣大農民人心惶惶。
3月18日至20日,為了製止這種混亂局麵,洛陽地委召開了縣、市委第一書記會議。
在會上,大家議論紛紛。
洛陽地區幹部胡兆祥在討論張浩信時,非常氣憤,還當場作打油詩一首:
張浩不寫好文章,一瓢冷水潑洛陽。
這首詩代表了不少幹部群眾的思想,一時流傳很廣。
洛陽的包產到組又受到如此大的批評,對於實行包產到戶等各種責任製的安徽、四川來說,《人民日報》讀者來信的影響更具有爆炸性。
因為信中指責“包產到組”犯了方向性原則錯誤,必須加以糾偏。而安徽、四川的許多地方早已突破包產到組的界限,搞起了包產到戶,比河南走得更遠。
於是,安徽一下子波濤洶湧,人心惶惶。在全縣推行“大包幹”,並在小崗等社隊出現了包產到戶的鳳陽縣表現得尤為突出。
早在小崗包產到戶出現不久,小崗就受到公社黨委的嚴厲批評,強令糾正。
當時,公社書記張明樓起初還有點不相信。為了證實這消息,他把嚴俊昌、嚴宏昌叫到公社,見他倆矢口否認,沒有問出什麼,隻好作罷。
又過了幾天,小崗生產隊分開單幹的消息再次傳到公社,這次張明樓重視起來了。但是,張明樓未動聲色,通過“明察暗訪”,收集證據。
一調查,張明樓才發現,小崗果然實行了包產到戶,在當時,包產到戶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這時,公社領導才感到小崗村走得過了頭,出了問題自己要負領導責任。
收集到證據後,張明樓又一次把嚴俊昌、嚴宏昌叫到公社,大聲斥責:“你們小崗膽子太大了,要逮人,先逮你倆,逮你們非同小可,連我這個公社書記也要跟著倒黴!你們年紀不大,為什麼要想這個孬點子,走這條路呢?共產黨的政策你們懂嗎?這樣是單幹!”
嚴宏昌當時不服氣地想:“我交售了糧食,對國家有貢獻,就是光榮的。難道年年吃返銷糧反而光榮?”
但是,嚴宏昌卻不能把心裏話說出來,隻好說:“我們小崗太窮,隻想多收點糧食,社員有碗飯吃。”
“你們小崗一家家收個金碾子都不遮我們的眼,我們也不稀罕。我們國家寧願給你們吃喝,也不能讓你們單幹,回去後一定並起來。”張書記下了命令。
幾天後,公社召開生產隊長以上的幹部會議。
在會上,張書記再次批評小崗,宣布小崗如果不並起來,不僅要扣除牛草,而且化肥、種子、貸款一律不給。
會後,張明樓把參加會議的嚴宏昌留下來,語重心長地對他說:“現在中央還沒有這個政策,如果有了這個政策,半夜文件到,我立即開廣播會宣布。”
看了一眼嚴宏昌,張明樓繼續說:“我也是幹過生產的人,難道不知道這樣能增產?我同情你們,你們也要理解我,搞不好我們都要犯法,回去還是並起來吧!”
作為過去斷斷續續當過隊長或副隊長,當時為生產隊長的嚴俊昌,多少知道一些政策,於是回來召開所有人開會,說明了公社領導的意思。
剛剛分了田,幹勁十足的農民,個個都表示堅決不合並。
在會上,大家一起商量決定:不給貸款自己想辦法;不給化肥,用農家肥代替;不給牛草,到外麵去借等對策。還講到用明組暗戶的辦法,把種子要來等問題。
最後,主持會議的副隊長嚴宏昌代表幹部說了話:如果大家讓我領頭幹可以,我隻有兩條意見:一是出了問題,我還有4個孩子,把我的孩子照看著點;二是我如果被關起來,大家有空看看我就行了。
《人民日報》的讀者來信發表後,鳳陽縣的幹部群眾一下子就炸開了,許多人認為這篇文章一定大有來頭,他們似乎感到一場不可捉摸的大禍即將來臨。
當時,鳳陽縣各區社正在召開旨在動員春耕生產的三級幹部會議。
一時間,人心惶惶,主張和讚成“大包幹”的人以為將發生重大變故。
不同意“大包幹”,並將“大包幹”稱之為“三級半所有”的人則為之慶幸和推波助瀾。他們紛紛說:
“這是黨報的聲音,準是有來頭的!”
“肯定是‘大人物’說話了!”
“哼!這次那些鼓動‘大包幹’的有好戲看了。”
“趕快糾正,不然會犯大錯誤……”
此時,中共鳳陽縣委左右為難:繼續幹吧,《人民日報》和中央電台的聲音不可小視,說不定會再來次批鬥。
農民出身的鳳陽縣委書記陳庭元深深懂得,農村已經劃開,農民湊集的錢已經換成了化肥和種子。如果此時采取強令的辦法,把社員聚集起來,必然阻力很大,後果嚴重。
何況眼下正處在“人誤一時,糧誤一年”的關鍵的春耕時節。如果再折騰一下,耽誤了農活,剛剛度過一個艱難旱災的鳳陽農民,今年日子將更加艱難。
一時間,陳庭元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此時,和河南洛陽、安徽鳳陽一樣,在四川、甘肅、貴州等省實行包產到組或包產到戶的地方,廣大農民都有些不知道怎麼辦,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精神受到了巨大的考驗。各地政府支持農村改革
1979年3月16日,即《人民日報》發表讀者來信的第二天,《人民日報》讀者來信引起的強烈反響,也震動了萬裏和安徽省委。
為了了解情況,萬裏從巢湖地區前往滁縣地區全椒縣了解春耕生產情況。
在視察中,當萬裏見到愁雲滿麵,無所適從的縣委領導時,萬裏解釋和勸慰說:“甘肅檔案局那位讀者的來信,我是在一個內部材料上見到的,沒想到能公開發表。我看那封來信並不反對‘包產到組’,隻是反映了‘包產到組’中存在的問題。《人民日報》批評的那些問題是支流,不要怕,搞一年再說……”。
縣委領導仍無把握地說道:“《人民日報》編者按說‘包產到組’是‘錯誤作法’……”
萬裏答道:“什麼是好辦法?能叫農業增產就是好辦法,能叫國家、集體和個人都增加收入就是好辦法,適應生產力發展,叫農業上得快就是好辦法。反之,就是孬辦法。誰吹這個風,那個風,我們也不動搖,肥西縣有的生產隊搞了‘包產到戶’,怎麼辦,我看既然搞了,就不要動了,一動就亂。”
縣委領導又反映:“我們這裏有人說‘包產到組’是三級半所有。”
萬裏明確說:“‘三級半’有什麼不好,這也是經濟核算單位嘛!四級核算也可以,家庭也要搞核算,那不是‘五級’了麼”。
麵對縣委領導還是擔心《人民日報》來頭太大,怕將來招架不住,萬裏激動地說:“《人民日報》好比公共汽車,你可以擠,我也可以擠!究竟什麼意見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這要靠實踐來檢驗,決不能讀了一封讀者來信就打退堂鼓,挫傷了群眾的積極性。”
最後,萬裏還明確地說:“產量上不去,農民餓肚子,是找你們縣委,還是找《人民日報》?《人民日報》也不能管你飯吃嘛!”
就在同一天,安徽省主管農業的省委書記王光宇到鳳陽考察。
鳳陽縣縣委書記陳庭元,把自己的顧慮和想法向王光宇作了彙報。
王光宇聽後,果斷地說:“老陳,鳳陽不要動了,就這樣幹吧!”
當天晚上,在滁州檢查工作的安徽省委第一書記萬裏,讓人打來電話說:
鳳陽不要再動了,讓實踐來檢驗,要能增產明年還要搞。
也是在這同一天,萬裏直接掛長途電話給國家農委主任王任重。
萬裏彙報說:“我們已經幹開了,不宣傳、不推廣、不見報,保護群眾的積極性。備個案,搞錯了省委檢查。”
深切了解農村情況的王任重,亦以開明的態度表示:“既然省委做了決定,可以幹嘛!”
與此同時,受萬裏關於“《人民日報》好比公共汽車,你我都可以擠”意見的啟示,安徽省農委決定采取主動態度,撰文回答有關對聯產承包責任製的種種非難。
當時,其他地方領導人和群眾紛紛打電話或寫信質問《人民日報》,對《人民日報》發表的讀者來信和編者按引起的混亂表示深深地憂慮和不滿。
於是,《人民日報》的態度也因此發生了變化。
3月30日,《人民日報》也在頭版位置發表了安徽省農委辛生、盧家豐二人撰寫的題為《正確看待聯係產量的責任製》的讀者來信。
該信尖銳地批評了3月15日讀者來信。信中明確指出張浩來信帶來的影響:
在我們這裏造成了混亂,已經搞了以組作業,聯係產量責任製的幹部和群眾擔心又要挨批了,原來害怕黨的政策有變化的人,現在顧慮更大了。有人看到報紙,好像找到了新論據,把聯係產量責任製說得一無是處。
《人民日報》也為這封讀者來信加了題為《發揚集
體經濟的優越性,因地製宜實行計酬方法》的編者按。
編者按指出3月15日刊登的讀者來信和編者按“有些提法不夠準確”,“今後應注意改正”。
同時,編者按還強調:
包工到組,聯係產量是一種新的計酬方法,在試行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是難免的。隻要堅持生產隊統一核算和統一分配這個前提,不準搞包產到戶和分田單幹,就可以試行。
《正確看待聯係產量的責任製》和編者按的發表,以及各地幹部對農村改革的支持,使農民對改革再一次看到了希望,各地的改革又悄然開始了。中央再次放寬農業政策
1979年春天,受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鼓舞,一些試行承包責任製,但一直處於秘密狀態的地方公開了其做法,各種形式的生產責任製開始由點到麵在全國興起。這一新情況的出現,引起了中央決策層的重視。
1979年3月12日至24日,國家農委邀請廣東、湖南、四川、江蘇、安徽、河北、吉林7省農村工作部門和安徽全椒、廣東博羅、四川廣漢3個縣的負責人,就農村中的一些迫切問題進行了座談。
座談會比較集中地討論了建立健全生產責任製問題。
在座談會上,圍繞聯產計酬,特別是包產到戶問題,爭論十分激烈。
安徽省農委的周曰禮作了長篇發言,在小組會上,周曰禮結合安徽的實際情況,大膽提出:
學大寨不應該盲目地模仿其形式;人民公社的體製存在弊病,應該改革;農業生產應該建立聯係產量的責任製;全黨應該少搞政治運動,集中力量搞經濟等等……
這些嶄新的論點,在會議期間產生很大轟動。其他省、市與會人員,對周曰禮的發言驚訝地說,你們安徽人真敢講。
很明顯,在當時,周曰禮的論點,基本代表了安徽省委的觀點,也代表了全國廣大農民的心聲。
最後,經過10多天的討論,會議大體取得了一致意見:
1、充分發揮集體經濟的優越性,調動社員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加快農業發展速度,這是建立健全生產責任製的根本出發點。生產責任製的形式,必然是多種多樣,絕不可強求整齊劃一,搞“一刀切”。
2、各地實行的聯係產量責任製,具體辦法多種多樣,不論實行哪種辦法,除特殊情況經縣委批準者以外,都不許包產到戶,不許劃小核算單位,一律不許分田單幹。
3、必須注意人民公社體製的穩定。
4、搞了包產到戶、分田單幹的地方要積極引導農民重新組織起來。深山、偏僻地區的孤門獨戶,實行包產到戶,應當許可。
5、不論實行哪種辦法,都必須強調領導,不能放任自流。
6、我們在實行農業生產責任製方麵的經驗還很不夠,必須在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充分發揮集體經濟優越性的前提下,不斷解決新矛盾、新問題,多方麵試驗,不斷總結經驗。
7、要堅持群眾路線,體諒農民的苦衷,和他們一起探討有效的辦法,熱情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搞好春耕生產。
這次會議是中央決策層,第一次集中討論農村承包製問題,並肯定和支持廣大農民根據自己的經驗創造和實行各種形式的生產責任製。
雖然此次會議文件仍繼續重申“不許包產到戶”,“穩定人民公社體製”,但卻允許具有特殊情況的一些地方可以例外,強調從實際出發,堅持群眾路線,這就從實際上推動並引導了剛剛興起的農村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