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四、走向富裕
●國務院的一個領導說:“包產到戶,堵是堵不住的,隻能導,不能堵,群眾要求政策3年不變,我們就按群眾意見辦。”
●大寨農民高興地說:“砸了大鍋飯,磨不推自轉”。
●遼寧農民說:“俺們3年吃了3顆定心丸。第一顆定心丸,致富開了竅;第二顆定心丸,致富有了道;第三顆定心丸,致富顧慮消。”
● 走向富裕中央完善包產到戶政策
1980年底,中央召開了專門工作會議,討論農村包產到戶及各種經濟發展政策。
在此次會議上,鄧小平指出:
三中全會關於農業的決定和今年中央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製的幾個問題的文件,已經充分證明行之有效,要繼續貫徹執行,大力落實。
並注意隨時解決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國農業現代化,不能照抄西方國家或蘇聯一類國家的辦法,要走出一條在社會主義製度下合乎中國情況的道路。
鄧小平的講話除了肯定生產責任製外,還鼓勵大膽探索新的農業發展道路。這對於全黨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有重要積極意義。
1981年1月1日至8日,中央的一位領導人到湖北、河南、山東省的宜昌、荊州、南陽、開封和菏澤專區的農村進行考察。
在考察中,這位領導人聽取了地方幹部的彙報,訪問了一些農戶,對農村中正在進行的生產經營方式的改革給予了熱情的肯定和支持,並提出了進一步改革的方向。
在同困難地區的幹部談話中,這位領導人說:“包產到戶,堵是堵不住的,隻能導,不能堵,群眾要求政策3年不變,我們就按群眾意見辦,在這些地方包產到戶的辦法要穩定一個時期。”
針對中央不許先進地區實行包產到戶的情況,這位領導人說:“就是先進地區,也存在壓抑生產力的矛盾,也需要改革,不能總是照原樣搞下去。”
考察回北京後,這位領導人總結沿途所見所聞,提出全國三類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可以采取不同的責任製形式:
好的地區,集體經濟比較鞏固,生產在逐年發展,農民生活在逐步提高,這樣的地區主要應該實行專業承包、聯係產量計酬的責任製,實行包產到組的作業組可以自願結合。
中間狀態的地區,應該引導到在“統一經營、聯產到勞”,實行包產到勞,聯產計酬的辦法。
困難落後的地區,可以搞包產到戶、包幹到戶。
4月14日前後,國務院農口各部門派出17個調查組,重點調查農業生產中的聯產計酬責任製等問題,為中央進一步製定農村改革的方針政策提供資料和建議。
1981年6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審議和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對建國以來黨的大政方針、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進行了正確的總結和評價,分清了是非,黨的思想認識得到進一步統一。
與此同時,六中全會對中央人事作了重大調整。華國鋒辭去黨中央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職務。胡耀邦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鄧小平為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胡耀邦為主要成員的中共第二代領導集體正式形成。
第二代領導集體的形成,對於積極貫徹三中全會精神,實事求是,大膽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提供了組織保證,也為農業生產責任製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政治空間。包產到戶推廣到全國
1981年,在中央文件的支持下,包產到戶突破了隻在落後地區實施的情況,開始迅速向中心、富裕地區全方位地遞次擴展。
1981年1月15日至23日,內蒙古自治區召開了農區半農半牧區經營管理座談會。
會議談到在1979至1980兩年裏,自治區90%的生產隊建立了多種形式的生產責任製。其中40%左右的生產隊實行了包產到戶、包幹到戶。實行責任製後,自治區的農業生產出現了少有的好形勢。
因此,會議認為,內蒙古屬中國北部邊遠地區,經濟落後,各地情況千差萬別,應因地製宜采用包括包產到戶、包幹到戶在內的多種形式的農業生產責任製。
在此次會議的帶動下,在內蒙古自治區各地紛紛實行了包產到戶等各種形式的責任製。
1981年,在中央領導人的支持和中央文件鼓勵下,雲南的“雙包到戶”責任製迅速興起。
最初,雲南省委隻決定在邊疆民族地區和內地高寒貧瘠山區推廣“雙包到戶”。
不料,“雙包到戶”在這些地方取得明顯成效後,形成了強烈的衝擊波,使山區、半山區以至平壩地區產生了極大的震動。
在此種情況下,這些地區的廣大農民紛紛議論並強烈要求推行“雙包到戶”,有的甚至自行采用這類形式。
麵對這一情況,雲南省委的態度變被動為主動。
1981年5月,雲南省委召開了全省地州市委書記會議,討論農業政策問題。
在會上,雲南省委總結了推行多種生產責任製的情況,開始糾正那種“硬頂”、“硬扭”的做法,鄭重指出:
建立生產責任製,要敢於從實際出發,不能單純按自然條件和區域來機械地規定山區、壩區、邊疆、內地隻能實行什麼形式的生產責任製,不能實行什麼形式的生產責任製。一個生產隊到底采取哪一種生產責任製,應根據群眾的意願,尊重生產隊的自主權。
同年11月,在雲南全省縣委書記會上,省委書記安平生進一步指出:
關家生產隊的經驗說明,即使在平壩地區,在一個生產隊內,對糧食實行統一經營,包幹到戶;對多種經營實行專業承包,聯產計酬是可行的。我們應當以滿腔的熱情支持這一新鮮經驗。
不要為自己原先說過的話或發過的文件所束縛,隻要為實踐證明一種觀點已經過時或有不完備或錯誤之處,就要勇於拋棄或改正。
在雲南省委的領導下,大包幹責任製在雲南突破了隻在落後地區實施的限製,開始在一般的生產隊得到了普遍推廣。
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僅僅過了一年,雲南全省農田包幹到戶的隊達到917%。
湖北是產糧產棉大省。受毗鄰的四川、安徽等省份的影響,包產到戶責任製首先在鄂西的恩施等山區和邊遠地區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