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決定親自出馬。他騎自行車到了鐵路宿舍,敲門進了屋,將兩條煙放到了桌子上,動作卻不大自然。為了獲得商業上的某種好處給對方送禮,這還是第一遭。

“要車皮的吧?”貨運主任笑吟吟地問。

這種開門見山的詢問,讓王石反而不知該怎麼回答。

“若說‘是’,突兀了點;若說‘不是’,我來幹嗎?”王石心想。

“能給批兩個計劃外車皮嗎?”他終於還是說明了來意。

姚主任將兩條煙遞到他手上:“哪,煙你拿回去,明天你或小夥計直接去貨運辦公室找我。別說兩個車皮,就是10個也批給你。”

王石愣住了。

“我早注意到你了,你不知道吧?在貨場,常看到一個城市模樣的年輕人同民工一起卸玉米,不像是犯錯誤的懲罰,也不像包工頭。我覺得這位年輕人想幹一番事業,很想幫忙。但我能幫什麼呢?我搞貨運的,能提供幫助的就是計劃外車皮。沒想到你還找上門來了。你知道計劃外車皮的行情嗎?”

“什麼行情?”王石一頭霧水。

主任伸出兩個手指頭:“一個車皮紅包100元,兩條煙隻是行情的1/10。”

王石帶著兩條煙返回了東門招待所。躺在床上腦海裏浮現著姚主任的那張笑臉,是嫌兩條煙太少還是真想幫忙?他輾轉反側,一宿難眠。

第二天,王石順利辦下了兩個計劃外車皮指標。

通過這件事,王石悟出一個道理:在商業社會裏,金錢不是萬能的,金錢是買不來尊重和榮譽的。想通了,也清楚了經營企業的底線:絕不行賄!

王石認為:

在不規範的市場環境中,這或許在短期內會遇到問題和麻煩。

但從長期來看,市場一旦公平化,大家都是處於同一條起跑線時,我們就處於一個很主動的地位。

此後不久,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沿襲了約40年的住房實物分配製度終止,這是中國房改最具突破性意義的一步。

隨著國家修改法律,把禁止出租土地的“出租”二字刪去,規定“土地的使用權可以照法律的規定轉讓”,中國房地產業發展的最根本的基石,就此奠定。

那時開發房地產的門檻很高,非建築行業的企業要想進入房地產開發必須通過招投標,拿到土地才批給單項開發權。

當時,王石的萬科公司參加了威登別墅地塊的土地拍賣,以2000萬的高價拍得這塊地,買了一張進入房地產市場的入場券。

按市場價,把附近的住宅樓買下來,拆掉再重新建的土地成本價都低於萬科獲得的這塊土地的價格。

在王石代表公司上台簽訂土地轉讓協議時,深圳市規劃局長劉佳勝望著他,劈頭就是一句:“怎麼出這麼高的價格?簡直是瞎胡鬧。不管怎麼說,還是祝賀你們。”

一度,萬科團隊的主流派視這張入場券為“燙手山芋”,建議毀約,“不執行同國土局簽訂的合同,大不了交些罰金,否則高地價的經營壓力太大。”

但是,王石認為:不僅不能毀約,還要繼續競標拿第二塊地。

一個月之後,天景地塊推出,通過投標,萬科再次奪得。深圳地產同行再也不敢輕視萬科這隻不怕虎的牛犢了。

萬科絕不行賄的底線,最初讓萬科拿地非常困難,在深圳拿到的地是免稅公司的半邊工程,地基打下來,沒有錢做了,萬科接手後四六分成,再就是高價投標拿地,拿到的地都很偏,郊區較多,價格也高,是人家都不看好的那種。

地價很貴,怎麼辦?萬科隻有非常認真研究市場。經過認真研究,他們認為:高地價帶來高建設成本,萬科地產隻有堅持“高來高走”的原則,即建高檔房、高售價,才能有利潤回報,使新拓展的房地產業繼續下去,並使公司在房地產業務的支撐下開展其他業務。

與此同時,他們也希望以建造高檔次、高品位的物業,向社會奉獻高尚的居住空間為己任,在高起點上樹立萬科地產的企業形象。

正是靠著這種敢於創先和誠信的精神,在以後的歲月裏,王石帶領萬科不斷創造出輝煌,王石也因此成了較早下海者中的佼佼者。

二、曲折前進

●村支書對王小泉說:“小泉啊,你這樣可不行,你這是雇傭勞動,要犯錯誤的。”

●溫州市委書記董朝才說:“現在憲法對私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做了規定,我們可以大膽地幹了。”

●周天輝笑著說:“我專程來表揚你,再一起合個影,好不好?”

● 曲折前進黨中央認同私營經濟

1987年10月25日,金秋的北京,天高雲淡,涼風習習。

這一天,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

出席這次大會的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代表全國4600多萬名黨員。

大會選舉了由175名委員和110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選舉了由200名委員組成的中央顧問委員會和由69名委員組成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黨的“十三大”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並製定了鼓勵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方針。黨的“十三大”報告指出:

目前全民所有製以外的其他經濟成分,不是發展得太多了,而是還很不夠。對於城鄉合作經濟、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都要繼續鼓勵他們發展。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地區,各種所有製經濟所占的比重應當允許有所不同。

同時,報告還指出:

私營經濟一定程度的發展,有利於促進生產,活躍市場,擴大就業,更好地滿足人民多方麵的生活需求,是公有製經濟必要的和有益的補充。必須盡快製定有關私營經濟的政策和法律,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加強對他們的引導、監督和管理。

黨的“十三大”如此關心私營經濟的發展,在當時是有原因的。

原來,改革之初,私營經濟政策雖開始有所鬆動,但是私營經濟並沒有得到正式認同,特別是在當時情況下,人們對私營經濟的從業人員在觀念上還是瞧不起的。在正種“妾身未名”的情況下,私營經濟的發展遇到了很多障礙。

隨著各地城鄉私營經濟的日益紅火,既然允許了個體經濟存在,那麼,效益好的個體經濟必然不斷擴大經營規模,向私營企業發展。

河南鄭州有一個叫王小泉的青年,最初是在街頭擺攤賣一些簡單的農具,包括掃帚、木鍁等。

當時,這些農具全是自己和年邁的父親親手做成的。隨著生意日益興隆起來,農具不夠賣了。

王小泉就把村裏的幾個沒事幹的老人叫來,幫自己做農具。然後,按每把一定的錢數給幾個老人結錢。

這樣一來,幾個老人有了收入,都非常高興。而王小泉也獲得了更多的農具,滿足了客戶的需求,又賺到了錢。

然而,正當王小泉和幾個老人都在高興的時候,村支書找上了門。村支書對王小泉說:“小泉啊,你這樣可不行,你這是雇傭勞動,要犯錯誤的。”

就這樣,王小泉隻好又把幾個老人解散回家了。

像王小泉這種情況的,在當時還有很多。於是,在這種情況下,給私營經濟全麵解凍,就變得格外迫切起來。

麵對這種情況,經過多年的研究,到了1987年初,中共中央終於在私營經濟問題上結束了“等一等、看一看”的觀察階段。

198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把農村改革引向深入》的決定,指出:

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在商品經濟的發展中,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個體經濟和少量的私營經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我國人多耕地少,今後將有億萬勞動力逐步從種養業轉移到非農產業。隻有實行全民、集體、個體和其他多種經濟形式一起上的辦法,才能順利實現這一轉移。而個體經濟的存在,必將不斷提出擴大經營規模的要求。幾年來,農村私人企業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事實表明,他作為社會主義經濟結構的一種補充形式,對於實現資金、技術、勞力的結合,盡快形成社會生產力,對於多方麵提供就業機會,對於促進經營人才的成長,都是有利的。

在當時,這個文件在處理私營經濟時,還有點小心翼翼。在提到允許私營經濟存在的時候,加了個前置詞:“少量的”。提到私營經濟的發展,說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這文件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份提出允許私營經濟存在的文件,是一次重要的突破。文件雖然講的是農村,其精神也適合城市。

終於,在黨的“十三大”上,私營經濟獲得了認同,並明確提出鼓勵私營經濟發展。把私營經濟寫入憲法

1988年3月25日至4月13日,備受關注的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

4月12日,也即是會議閉幕的前一天,《憲法修正案(草案)》正提請全國人大代表審議。

與會代表們普遍讚成憲法中增加“國家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存在和發展”這一規定。

福建上杭縣農民、人大代表賴永興,前幾年同鄉親們籌集資金辦起一座水泥廠,當時擁有固定資產102萬元,年產水泥能力為一萬噸,經濟效益很好。

可是,一些好心人對賴永興說,你辦的廠是私營企業,政策一變,你可就成了資本家了。

因此,這次賴永興看了憲法修正案後高興地說:“把國家保護私營經濟的合法權利寫進國家根本大法,我心裏的一塊石頭落了地。”

依靠興辦孵鴨場致富的胡麗華代表說,孵鴨是她的祖傳手藝,可是在以前不讓她搞孵鴨場,一家人過得很艱苦。

1979年,政策放寬後,胡麗華從興國縣來到自己哥哥所在的吉水縣八都鎮又辦起了孵鴨場,年孵鴨30多萬隻,純收入7000至8000元。然而,在當時,胡麗華的丈夫由於害怕政策多變,不敢同她一塊去辦孵鴨場。

在此次人代會上,胡麗華說:“這次憲法修正案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存在和發展,使我們打消了顧慮,我準備回去就把丈夫從家裏動員出來,與我一塊把孵鴨場的規模辦得更大些,效益更好些。”

溫州的代表看到憲法修正案後,更是非常高興。

在當時,有人把溫州發展私營經濟看成是“資本主義”,並誇張地說:“誰沒有見過資本主義,請到溫州去”。

在此次人代會上,溫州市委書記董朝才在審議憲法修正案草案時說:“盡管私營經濟對促進溫州經濟發展起了重大作用,可是個體經營者不敢放開手腳幹,幹部也心有餘悸。現在憲法對私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做了規定,我們可以大膽地幹了。”

會後,董朝才還高興地對記者說:“目前溫州市私營企業達到14萬多個。去年,全市地方財政收入比1983年翻了兩番多,有一半來自私營經濟。”

餘興未盡的這位市委書記看了看吃驚的記者,又果斷地說:“今後我們將采取措施,促進私營經濟更快地發展,使之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代表在審議中,對私營經濟的發展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議或更高的要求。

代表中的個體經營者說:“國家把私營經濟通過憲法加以保護,對此我們從內心深處非常感激。但是我們還不能高枕無憂。現在,社會上‘紅眼病’厲害得很,從生產和生活各個方麵為難我們。盡管憲法中明確了我們的社會地位,但是要轉變人們固有的思想觀念並非易事。況且憲法中又沒有具體規定,要想從經濟上保證私營企業在社會上的平等地位是很難的。”

一些來自國營企業的代表說:“國家把私營經濟在憲法中加以承認,對此我們舉手讚同。實際上,私營經濟早已在與我們相互合作和競爭了。”

還有一些國營企業的代表說:“現在從政治上把私營企業放在與我們平等的地位上很必要,可是事情又不能到此為止,還必須采取措施,從稅收、財務等方麵對私營經濟加以具體規定。從經濟管理上把二者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否則,二者在經濟上的競爭將是不公平的。”

一些幹部和專家說:“保護私營經濟發展是對的,但‘有法可依,無章可循’不行。如果缺乏具體規定,在製定經濟規劃、購銷原材料和產品,以及安排信貸等方麵就很難辦。”

還有一些經濟專家認為,私營經濟內部管理方式、利潤分配方式、社會活動方式等許多方麵與國營、集體經濟不同,我們既不能簡單地斥之為“資本主義”、“剝削”加以否定,也不能光冠以合法的帽子放任自流,而必須加以引導和利用。因此,隻在政治上承認私營經濟的合法地位還不夠,政策規定、計劃管理、思想觀念等方麵的工作也應盡快地跟上去,以免在社會上引起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