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新華社記者徐人仲的一篇報道,真實地反映了承包製給首鋼帶來的變化。徐人仲寫道:

首都鋼鐵公司從今年6月起,實行經濟責任製。幾個月來,企業麵貌發生了深刻地變化,經濟效益越來越明顯,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廣大職工精神振奮,為國分憂,大幹四化的主人翁責任感日益增強。

首鋼實行的是利潤層層包幹的經濟責任製。把他們實行經濟責任製以後7月至10月的盈利情況和今年上半年相比,平均每月利潤增長21%,創曆史最高水平;平均每月的生產成本降低了74%。

廣大職工中,關心國家、關心企業的更多了,認真負責、勇挑重擔的更多了,精打細算、當家理財的更多了,鑽研業務、好學上進的更多了。

1981年底,首鋼實現利潤316億元,不僅實現了312億的目標,還超過了400萬。

看到這個成果周冠五笑了,整個首鋼都笑了,他們看到了承包製的巨大魅力,更看到了首鋼的未來發展方向。

二、曲折前進

●蔣一葦、林淩哈哈大笑道:“周書記,咱們想到一塊兒去了,你不說,我們也會寫的。”

●呂東從座位上站起來,大聲說:“這樣吧,國務院領導不是說把遞增略提高一點嗎,我看遞增率變成6%,好讓有關的部門放心。”

●參加座談會的代表還高興地說:“這次學習,是國家經委為我們各地工業部門培訓完善經濟責任製的‘種子工廠’啊!”。

● 曲折前進首鋼遞增包幹被擱淺

1982年初,首鋼在上年實行“利潤包幹”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利潤遞增包幹”的新的承包方案:

以1981年上繳利潤27億元為基數,每年遞增72%上繳國家,超額歸首鋼。

超額部分按照60%用於生產發展、20%用於職工集體福利、20%用於工資獎勵的方式,自主分配使用。

“利潤遞增包幹”的承包方案,一方麵是國家不再給首鋼一分錢的投資,職工的工資、福利,還有擴大再生產的資金,全由企業自己來解決。

而另一方麵,周冠五等人是希望通過“利潤遞增包幹”,讓國家允許首鋼一包幾年或者10多年不變。

包幹後,包死基數,確保上繳,超包全留,欠收自負,這就是周冠五的“遞增包幹”。

然而,就在首鋼抖開翅膀準備騰飛的時候,有人對首鋼1981年的承包投來了大惑不解的目光。他們懷疑承包製到底有沒有這麼的效力,懷疑27億元是否有水分。

不久,國務院派了一個工作組到首鋼調查真偽。

此時,周冠五和首鋼人都對工作組寄予很大的希望。麵對工作組,首鋼不需要粉飾,不必誇大,因為工作組隻需看一看承包製給這個企業以帶來的生動活潑的局麵,就會明白承包製的巨大好處。

同時,周冠五和首鋼人還希望,工作組能夠在發現承包製好處時,能夠給承包製說一句讚揚的話,以平息各種壓力和質疑。

但是,首鋼人失望了。

工作組在首鋼前前後後調查了40天後,調查人員最初對首鋼承包製的懷疑消除了。但是,盡管沒有懷疑了,他們仍然不肯承認承包製的好處,更不肯為承包製說一句肯定的話。

就這樣,國務院工作組走了。

就在首鋼人心懷忐忑時,又有兩個人來到了首鋼,這就是經濟學家蔣一葦、林淩。

蔣一葦、林淩也是國務院領導派來的。原來,國務院領導對第一個工作組的調查是不滿意的,為此他們又派出了第二批調查人員。

蔣一葦、林淩到來後,他們被首鋼的大包幹吸引了。剛剛結束的1981年大顯神威的大包幹,像一爐新出爐的鋼水映入兩位經濟學家的眼簾。

承包製給首鋼帶來了巨大變化:首鋼的一切人的話語都是新鮮的,一切車輛的飛輪都是冒著熱氣的,一切歌聲都是向著明天唱的!

蔣一葦、林淩被感染了,他們親自察看,召集人座談,走訪職工家庭來詳細了解首鋼的變化。

在首鋼的一個多月時間裏,兩位經濟學家和周冠五進行了多次地貼心交談。

在會談中,周冠五提了個建議:“把我們要搞遞增包幹的想法寫上。”

蔣一葦、林淩哈哈大笑道:“周書記,咱們想到一塊兒去了,你不說,我們也會寫的。”

很快,一份《從首鋼看體製改革的問題》的報告擺在了國務院領導的案頭。

蔣一葦、林淩在這份很有份量的報告中,真實地記錄了首鋼改革的成果和首鋼人對於進一步改革的期盼。報告寫道:

擴權3年,首鋼利潤淨額共826億元,比擴權前1978年平均每年增長45%;3年向國家上繳利潤73億元,平均每年比1978年增長34%。

擴權前,國家一手從首鋼收得利潤,另一手又撥給首鋼基建與專款投資。

擴權後,上繳國家利潤逐年增加,國家返還的撥款逐年減少。3年國家實收共59億元,比擴權前1978年平均每年增長75%。

從首鋼看,改革並不衝擊國家財政收入,而是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首鋼的同誌認為,像首鋼這樣管理有基礎、潛力的企業,還有不少,實行全額留成對企業的鼓勵作用不大。他們主張最好是實行逐年遞增的包幹辦法,既保證國家收入穩定地逐年增長,企業又有明確的奮鬥目標……

這是一份有事實、有分析、有說服力的報告。國務院的領導審閱後,非常重視,並在報告上批示:

同意文中意見在首鋼試點,最好上繳利潤遞增率再略高一點。請經委給有關方麵打招呼,予以配合。

看到國務院的這個批示後,周冠五和首鋼的同誌們都非常興奮,他們感到首鋼的騰飛就要到來了。

然而,問題並沒有如此輕易地解決。

國務院領導的指示已經一個月了,因為部分領導不同意在首鋼搞遞增包幹試點。因此,有關部門對首鋼改革的文件,卻遲遲不下,沒有紅頭文件,光批幾個字是不算數的。

一晃,3個月過去了。

當時,首鋼的廣大職工早就聽到了領導同誌的指示精神,大家都在磨拳擦掌地等著大幹一場呢!此時文件遲遲不下,周冠五非常焦急。

無奈之下,周冠五還得向中央求助。

很快,事情反映到國務院,並引起了領導的重視,國家經委主任呂東召集幾個有關部門和首鋼的同誌專門協調此事。

會議開始後,呂東傳達了國務院領導的批示。

接著,首鋼的代表也講了他們改革的成果。

隨後,國家經委、冶金部和北京市都發表了支持首鋼改革的意見。

但是,有一個部門的代表卻是一言不發。

首鋼的與會代表急了,他們無奈地說:“公司剛剛開過職代會,大家都準備按照國務院領導的批示精神去幹,眼巴巴地等著文件下來。”

呂東也從座位上站起來,大聲說:“我是當過冶金部長的,知道這遞增5%是個很不容易的事。這樣吧,國務院領導不是說把遞增略提高一點嗎,我看遞增率變成6%,好讓有關的部門放心。”

那個部門的代表仍然沒有口音。呂東似乎有點忍耐不住了,便直呼其名地問有關部門的那位領導:“你是不是不同意首鋼搞遞增包幹?”

這位代表幹脆說:“是的,我們不同意這樣搞。”

就這樣,協調會也沒有能解決首鋼的問題,首鋼的遞增包幹被暫時擱淺了。國務院批準遞增包幹

1982年5月,著名經濟學家薛暮橋提出,首鋼實行經濟責任製的經驗值得重視。

為此,薛暮橋向全國工業戰線的同誌,推薦了當時由《北京日報》出版社出版的《首鋼實行經濟責任製的經驗》一書,薛暮橋在為這本書寫的序言中說:

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一個根本問題,就是怎樣做到既能保證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又能充分發揮地方、企業和職工的主動性、積極性。首鋼實行經濟責任製,提供了像這類重點工業企業如何正確解決這個問題的有益經驗。

……

首鋼實行的經濟責任製,是在社會主義公有製基礎上的一種企業管理製度。首鋼的經驗對於建立我國工業企業的科學的管理製度,會有很多啟發。

作為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薛暮橋的表態在工業戰線上產生了很大影響。

從5月中旬開始,國家經委分期分批在北京舉辦座談會,組織各地工業主管部門和重點企業的幹部學習、研究首都鋼鐵公司實行經濟責任製的經驗。

學習研究座談會每期10天。參加第一期學習的人員,有來自8個省、市的經委領導幹部,22個企業的領導幹部和生產、計劃、財務、勞動工資等科室的負責人,以及北京市有關經濟院校、黨校從事教學、研究工作的人員。

在座談會上,首鋼的領導幹部積極介紹了他們實行經濟責任製的經驗,還分別作了關於做好生產調度、計劃管理、財務管理、勞動工資和思想政治工作等的專題報告。

首鋼的實踐,為推行經濟責任製提供了一整套成功的經驗,受到了與會同誌的廣泛重視。他們認為,首鋼經驗對於當前整頓企業、完善經濟責任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鑒於此,參加座談會的同誌聽了首鋼的經驗時,都非常振奮,他們一邊學習,一邊還聯係自己地區、企業的現狀和問題,對照比較,總結經驗,找出差距。

參加座談會的同誌普遍反映,聽了首鋼的經驗收益很大,找到了進一步完善經濟責任製,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途徑。

有的參加座談會的代表還高興地說:“這次學習,是國家經委為我們各地工業部門培訓完善經濟責任製的‘種子工廠’啊!”。

他們還表示:“我們一定要把學得的經驗帶回各地,使之開花、結果,使經濟責任製在我們那裏,也能更加健康地向前發展。”

在工業界的一致讚同聲中,首鋼責任製改革的阻力逐漸消除了。

1982年7月,首都北京,烈日炎炎。

此時,對於首鋼的周冠五和全體首鋼人來說,他們經過幾個月的渴盼,現在對改革的渴求更加強烈了。

很快,首鋼人的期盼就將變成現實了。

7月下旬,在國務院領導的親自批示下,全國企業整頓座談會在北京召開。

座談會上,首鋼的同誌介紹了首鋼實行經濟責任製的經驗。

首鋼代表的發言,贏得了陣陣掌聲。

接著,遼寧、山東、上海、天津等省、市和大慶、鞍鋼等企業共14個單位,在發言中都對首鋼的經驗給予了很高評價。

有的與會同誌說:“首鋼改革的經驗非常豐富,它是我們企業推行責任製需要學習的經驗。”

有的與會同誌說:“實際上,首鋼改革是對企業進行全麵整頓、綜合治理的經驗,是國民經濟走新路子,提高經濟效益的經驗。”

還有與會同誌說:“首鋼是辦好社會主義企業的一個好樣板,它的基本經驗具有普遍意義。”

在會上,國務院的領導也作了重要講話,當講到企業擴權問題時,他說:“以首鋼周冠五為代表,他們的指導思想明確,就是把企業搞好,對國家多做貢獻,這種廠長就要給他權大一點。”

全國企業整頓座談會和國務院領導的談話,給首鋼的改革消除了阻力。

8月3日,即會議的一周後,國務院領導對首鋼進行體製改革再次作了明確批示:

首鋼按原定方案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