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此外,總場改革職工養老統籌金收繳辦法。過去,職工養老保險統籌金,由企業和個人按比例上繳,企業負責16%。企業承擔的這部分,往往因為資金短缺,不能及時上繳,職工對此意見非常大。

新班子組建後,借鑒寧夏地區農場的經驗,對耕地“一田製”進行了改革,實行承包田和養老保險統籌田相結合的“兩田製”,把企業應承擔的16%養老保險統籌金,以土地的形式轉嫁給職工,企業不再為職工交養老保險統籌金。

用龐國文的話講就是:“千斤重擔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標”。

為使改革的目的得以實現,場領導們起早貪黑研究政策,對場內耕地重新進行了實拉實測,並張榜公布。

從退休老幹部、老職工入手,先後在各分場開了8個座談會,認真細致地做職工思想工作。經過班子成員的共同努力,全場職工不僅打消了思想顧慮,而且對這次改革非常讚同。全場共為1117名參保職工,劃撥養老保險統籌田4468公頃。

分田到戶後,職工為了解決自己的養老問題,每月都能及時足額繳納養老保險統籌金,免除了職工的後顧之憂,又減輕了企業負擔,實現了企業和職工的雙贏。

通過一係列的改革,廣大幹部群眾看到,新組建的領導班子有膽有識,真想幹事,也能幹成事,全都動真格的。原本散了的心又重新聚到一起,工作幹勁十足,機關作風明顯改善,工作效率顯著提高,使企業重新煥發了生機。

規範改製取得明顯成效

自新一輪的企業改革開始之後,全國企業從產權製度改革入手,以股份製、出售、破產重組為主要形式,進行規範改製,取得了明顯成效。

甘肅省武威市在總結以往企業改革經驗教訓、借鑒外地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又安排部署了全市新一輪企業改革,注重產權改革的徹底性、機製轉換的徹底性、職工身份置換的徹底性。

為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武威市從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企業運行機製入手,全麵啟動農墾、糧食、流通和公路交通等領域的國有企業改革,以及相關管理體製的配套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管理製度。

對於已完成改革的企業,充分發揮企業和政府兩方麵的積極性,繼續推進規範的公司製改革,以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與市場機製相適應的企業內部管理製度為核心,不斷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落實出資人製度,強化企業管理和自主創新能力,提高企業運行質量和效益,切實增強其市場競爭力。

甘南藏族自治州國有企業改革攻堅,也取得了重大進展。一大批國有企業,通過改製和重組,煥發了新的生機。

甘南州因企施策,注重實效,進行了多次探索和實踐,產權結構調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州列入改製計劃的國有企業共153戶,按照“動產權,轉機製,變身份,增效益”的思路,以“國家增稅,企業增效,員工增收”為目的,以企業產權製度改革為核心,以“兩置換一保障”為突破口,徹底轉變企業經營機製,實現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和結構性調整。

對負債相對較大、自身無力發展、但產品有市場、發展有前景的企業,通過招商引資,實施產權轉讓。全州實施產權轉讓的企業共69戶,產權轉讓總額273億元,全部組建為新的民營企業。

對部分負債小或發展前景看好的企業,在企業職工自願的前提下,實行股份合作製改造,明晰產權,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完全按市場經濟對現代企業的要求運作,退出國有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