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二、進行改革

●鄧小平說:“我們要提高人民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不但學生應當尊重教師,整個社會都應當尊重教師。”

●胡啟立強調:“我們現在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是順乎民心、合乎曆史要求的。”

●李鵬說:“實現《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的目標和任務,是一項偉大而光榮的使命,任重而道遠。”

● 進行改革

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

1978年4月22日,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召開這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學習毛主席的教育思想和華國鋒、黨中央關於教育工作的一係列指示;在思想、路線、方針、政策等方麵明確一些問題;認真總結正反兩方麵的經驗;討論研究有關發展全國教育事業規劃和大、中、小學工作條例等問題。

開幕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紅色巨幅標語橫貫大會會場:

高舉毛主席的偉大旗幟,抓綱治教,為實現新時期的總任務而奮鬥!

參加當天大會的有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央直屬機關和國家機關,中國人民解放軍各總部、軍兵種、軍事院校、北京部隊的負責人以及主管文教的負責人;全國部分大、中、小學的負責人;部分七二一工人大學、共產主義勞動大學負責人;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城鄉業餘教育、幼兒園、盲聾啞學校等各方麵的代表,以及北京市各有關部門和大、中、小學的代表共6000多人。

當鄧小平、李先念副主席笑容滿麵地登上主席台,並在前排就坐時,全場歡騰起來,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

在主席台前排就坐的還有黨和國家其他領導人烏蘭夫、餘秋裏、陳錫聯、耿飆、方毅、王震、穀牧、康世恩,以及中共中央宣傳部長張平化、中共中央組織部長胡耀邦、教育部長劉西堯。

15時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宣布大會開幕。

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在熱烈的掌聲中作了重要講話。

鄧小平說:

同誌們!

……改革高等學校招生製度和批判“兩個估計”之後,教育戰線出現了許多新氣象。成績應當充分肯定。但是,無論在教育界,還是在社會上,大家都希望教育工作有更快的進展。

……為著實現這些要求,我們教育工作有許多問題要解決,有許多事情要做。這裏主要的關鍵,是怎樣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進一步貫徹執行毛主席提出的“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根本方針。

鄧小平指出:國家計委、教育部和各部門,要共同努力,使教育事業的計劃成為國民經濟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個計劃,應當考慮各級各類學校發展的比例,特別是擴大農業中學、各種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的比例;要研究發展什麼樣的高等學校,怎樣調整專業設置、安排基礎理論課程和進行教材改革。要製訂加速發展電視、廣播等現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這是多快好省發展教育事業的重要途徑,必須引起充分的重視。

鄧小平說:

我們要提高人民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不但學生應當尊重教師,整個社會都應當尊重教師。要熱情地關心和幫助教師思想政治上的進步,積極地在優秀的教師中發展黨員。要努力提高現有教師隊伍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要研究教師首先是中小學教師的工資製度。特別優秀的教師,可以定為特級教師。

鄧小平的講話,不斷被雷鳴般的掌聲打斷。

接著,劉西堯部長在報告中指出:

教育戰線在完成新時期的總任務中,肩負著重大的責任。我們要培養億萬有社會主義覺悟的能夠掌握現代生產技能的勞動者,培養千千萬萬的各種專門人才和懂得管理現代經濟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專家和幹部。這是曆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任務。

他說,當前,中心環節是提高教育質量。要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在提高教育質量和培養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同時,要認真從中、小學抓起,切實打好基礎。集中力量辦好一批重點大學、中學和小學。要注意立足現有基礎,充分挖掘潛力,調動各方麵的積極性。

劉西堯部長說,中共中央決定,在明年的適當時候召開全國教育大會,表彰先進,交流經驗,進一步發展教育戰線的大好形勢。全體教育工作者,要以優異成績,迎接大會的召開。

這是一次成功的大會,這是一次勝利的大會。會議推動了中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北京景山學校特級教師、教數學的鄭俊選,後來回憶1978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後發生的變化說:

我從教40多年,有兩件事使我終身難忘。一是我擔任北京景山學校成立後的第一個教改實驗班的班主任和數學課教師,另一件是我被首批評為特級教師,這件事得到了鄧小平同誌的親自批準。

北京景山學校的變化可以追溯到1978年3月,當時,鄧小平在談到《堅持按勞分配原則》時就指出,現在小學教員的工資太低,一個好的小學教員,其付出的勞動是相當繁重的,要提高他們的工資。將來,有些教得很好的小學教員,工資可以評為特級。

時隔不久,北京景山學校的領導根據鄧小平的講話精神,向中央教育部報請授予3名小學教員為特級教師。這個具有突破性的舉措,得到了鄧小平的親自批準。

鄭俊選後來回憶道:

1978年5月,我和另外兩位同事被首批評為特級教師的消息通過新聞媒體傳遍了全國各地,同事好友以及許多曾經教過的學生紛紛向我表示祝賀。一時間,來景山學校聽課的教師絡繹不絕。這對我們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工作是一個有力的促進,對我個人來說,更受到了極大的鼓勵與鞭策,使我前進的方向更加明確了,下決心要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中,探索出一套既適合我國國情,又符合小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小學數學教學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

這3名教師長期在北京景山學校堅持教育改革實驗,分別在識字教學、小學數學和外語教學方麵創新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受到普遍的讚揚。借著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尊重教師的春風,他們成為國家批準的最早的特級教師。

1983年國慶前夕,鄧小平為北京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鄧小平的這個題詞後來被簡稱為“三個麵向”。

“三個麵向”為麵向21世紀中國教育的宏觀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成為黨和政府領導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方針,對於開創教育工作的新局麵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在中小學教師中評定“特級”的舉措,絕不僅僅是對幾位教師工作的認可,而是體現了整個社會對中小學教師長期默默無聞、辛勤工作的充分肯定。

它意味著中小學教師地位的提高,經濟待遇的改善,代表著社會上尊師重教風氣的重新興起,成為當時我們國家推進科教事業發展的一項重大決策。

此後,全國各地都開展了評選特級教師的工作,使“教師工作成為陽光下最令人羨慕的職業”逐步變為現實。

全國人大決議設立教師節

1981年3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在這次會議上,中國民主促進會的17位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一份提案:

教師擔負著培養四化建設人才的重任,應當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尊師問題,不僅是學生的問題,我們整個社會的成員,所有學生的家長,特別是我們各級政府的負責人都要尊師……現在兒童有兒童節,青年有青年節,我們認為培養他們成為社會主義宏偉事業接班人的人民教師也應該有教師節。

該提案被全國政協編為第170號提案。

政協審查的意見如下:

建議國務院交教育部研究辦理。

1983年3月,全國政協六屆一次會議上,民進18位政協委員聯名再次提出:

為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造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建議恢複教師節。

全國政協審查的意見如下:

建議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會同教育部研究辦理。

同年9月,中宣部辦公廳致函教育部辦公廳,經研究同意恢複教師節。12月,由教育部何東昌部長簽發的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關於恢複“教師節”的請示》送中央宣傳部。

1984年12月9日,北京師範大學的王梓坤校長一大早起床後,“突然”有了給教師設立節日的念頭。王梓坤回憶說:

當時就想,婦女有一個婦女節,工人有一個“五一”勞動節,如果有一個教師節,教師職業可能會引起社會的重視。

這個想法讓他有些激動,他5時就來到了辦公室,想把這個想法告訴別人,但是,當時辦公室還沒人來上班。

8時,王梓坤第二次來到辦公室,就直接把電話打到自己認識的一位《北京晚報》的記者那裏,並告訴對方這個想法,得到這位記者的讚同。

第二天,《北京晚報》刊出了一條題為“王梓坤校長建議開展尊師重教月活動”的200多字的簡訊,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

當時,王梓坤在北京師範大學工作,正值改革開放初期。他後來回憶到:

在鄧小平同誌“要強調尊重教師”的大聲疾呼下,輕視知識、輕視知識分子的不良風氣得到了轉變,教師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

但是,地方各級各類行政部門對教育還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不重視教育的直接後果之一就是教師的待遇偏低。

在京郊調研時,王梓坤發現一些民辦教師的生活異常清貧,隻拿幾元錢的工資卻承擔著和其他公辦教師同樣的教學任務。

由於當時社會上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社會風氣,諸如“造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之類的言論流傳比較廣泛,因此,很少人願意從事教師職業,對教師的侮辱性言論也比較多。甚至在1984年前後,有些地方更是出現了毆打教師的極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