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12月26日,國務院決定從2006年開始,逐步將農村義務教育全麵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建立中央與地方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製。
12月30日,國家發改委、教育部《關於做好清理整頓改製學校收費準備工作的通知》,全麵叫停各地審批新的改製學校,對大規模改變公辦學校的公益性、以教育牟利的“改製學校”、“名校辦民校”進行清理整頓。
2006年7月28日,對成都市文翁實驗學校的同學來說,是一個特別難忘的日子。
當天上午,溫家寶給該校回信的消息傳遍了整個校園。給總理的信是由這個學校的周君言和陳楊敏起草,以該校五年級(3)班全體同學的名義發出的。
同學們在信中感謝黨中央、國務院出台的一係列好政策讓他們有了更好的學習條件,還介紹了學校翻天覆地的變化。
回憶起收到總理回信時的情形,周君言說“感覺自己是最幸福的中國小學生”。
該校副校長嚴寒說:“學校在不斷發展,更多的當地失地農民子女以及外來務工農民工子女,正在享受和城區學校一樣的優質教育資源。”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問題,在西部各省尤為突出,陝西省在這方麵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2008年10月12日至15日,陝西省政府教育督導團對洛川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及縣級黨政領導幹部教育工作進行了評估驗收。
洛川縣實施義務教育各項指標達到了省政府的要求,被授予“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合格縣”稱號;洛川縣委、縣政府認真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通過了陝西省縣級黨政領導幹部教育工作的考核評估。
省評估驗收組一致認為,洛川縣自從1997年實現“兩基”目標以來,實施義務教育的水平和質量均有大幅度地提高,縣委、縣政府始終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展的戰略地位,教育技術現代化裝備實現了新的飛躍,民辦教育、特殊教育和職業教育得到加強和發展,各項指標達到了省政府關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要求。
洛川縣位於陝西省中部、延安市南部,因洛河流經而得名。2007年以來,洛川縣先後投入715385萬元,用於興辦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程項目,當前已經初見成效。
為徹底改變全縣中小學校配套設施滯後,校園環境差的狀況,進一步實現設施先進、環境美化、道路美化的辦學標準,洛川縣把維修改造與建設管理並重,累計投入維修與新建校舍資金5000多萬元,為各學校內部配套設備,新建中小學教學與輔助用房和高標準學生食堂,硬化道路,新修廁所,新修圍牆,處理屋頂,粉刷樓房,改造窯洞。
另外,全部配套了中、小學實驗儀器、圖書資料與體、音、美等教學器材,使內部配套設施建設全部達到省頒標準,初步實現了義務教育辦學條件的基本均衡發展目標,各項建設任務都按照省上提出的要求全麵完成,全縣中小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得到省市教育督導團的一致好評。
洛川縣還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累計補助資金達4722萬元。截至2008年底,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20所,全縣在職中小學教職工2754人,在校學生34805名,全縣的教育事業呈現出穩步發展的良好態勢。
洛川縣教育工作始終遵循“深化改革、優化結構、協調發展、注重效益”的指導思想,圍繞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事業這一中心目標,以改革統攬全局,創新教育體製,完善管理機製,整合教育資源,使洛川教育在困境中不斷發展,先後被命名為“全國特殊教育先進縣”、“全省幼教工作先進縣”、“陝西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陝西省教育宣傳工作先進縣”。
2008年7月,洛川順利通過陝西省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省級驗收,2008年10月被陝西省政府授予“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合格縣”稱號。2009年6月又被陝西省政府授予“高質量、高水平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縣”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