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君說:“1個億的虧損,讓他們給國外的市場交足了學費,在總結了教訓之後,沈陽遠大對新加坡市場開始反撲。”

隨後,沈陽遠大的幕牆越做越火,歐洲最高的大樓,430米高的俄羅斯聯邦大廈;德國的法蘭克福機場的航空鐵路運輸中心等世界著名標誌性建築,幕牆全部是由沈陽遠大提供。

在7年的時間,至少承攬超過了50個的項目,進入幕牆這一塊,大概出口銷售額達到75億美元。

遠大市場越做越大,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鳥巢工程,沈陽和天津的奧體中心,采用了他們生產的產品。

沈陽遠大的業績不斷攀升。2007年,沈陽遠大工業產值突破百億元大關,與另外兩家突破百億的企業,沈陽機床和北方重工構成了鐵西新區的鐵三角。

從2002年開始,依靠引進外資、自主創新以及民營企業的發展,鐵西區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保持著30%以上的速度增長,裝備製造業基地規模以上企業305家,主要產品達到90大類,1000多個係列,上萬個品種,其中18個產品排名世界前十名。

鐵西區調整改造的成績,已經獲得了國家的高度肯定。

2007年6月9日,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振興東北辦授予沈陽市“鐵西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暨裝備製造業發展示範區”稱號。

更喜人的是,2008年12月7日,鐵西區獲得全國第一個聯合國全球宜居城區示範獎。

批準設立營口市鮁魚圈區

1984年,在建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大經濟特區後,國務院在沿海開放的14個城市中,首批興辦了包括大連、廣州、青島等在內的14個經濟技術開發區。

同年,為了減輕營口老港,即營口市遼河港的壓力,位於渤海東北部海灣的新營口港開始興建。1990年初,港口始成。

十裏八村少人煙,一片堿灘幾隻船,這是開發區以前小漁村時的真實寫照。

20世紀80年代初期,這個沉寂已久的漁鄉開始了魚龍變化的傳奇。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全國首批經濟技術開發區中沒有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名字,但是視發展為生命的營口卻在此後一段時間裏,克服困難自行配套了數十億資金,在幾乎沒有優惠政策的情況下,悄悄搞起了開發區建設。

以至有媒體事後報道說:

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是“自費生”,當初拿到的是改革開放頭班車的“站票”。

第五章1984年1月,國務院批準設立營口市鮁魚圈區;1988年3月,遼寧省委、省政府決定在此興建營口出口加工區。

1989年7月21日,遼寧省第一家韓國外商投資企業營口化妝用具有限公司在鮁魚圈05平方公裏的工業區內落戶了,注冊資本40萬美元,主要生產和經營化妝用具,產品主要銷往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韓國等國家。

營口化妝用具有限公司落戶,打破了鮁魚圈沒有外商的局麵,鮁魚圈用“以商招商”的方式,帶來了多家日本、韓國的投資者前來考察,僅第二年就有營口三喜加工有限公司、韓國泰山服裝、剛進縫製品、新羅刺繡、宇清縫製品等8家日韓公司在鮁魚圈相繼落戶,帶動了本地區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吸引一批外地青年前來就業。

1989年實際利用外資額690萬美元,出口創彙350萬美元,這一成績也為鮁魚圈向國家級開發區邁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營口港建成後,年吞吐量提升很快,短時間內就達到了2000萬噸。

20世紀90年代初,營口開發區招商引資進入迅速發展階段,工業區從05平方公裏擴展到56平方公裏。

1990年8月,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營口考察團建議更名為營口新經濟區。

正是由於諸多的先決條件,在1992年鄧小平同誌南巡講話後,國務院第二批批準的包括北京、武漢、重慶等在內的18個經濟技術開發區中,排在第一的就是營口開發區。

營口開發區雖然躋身於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行列,但除了牌子之外,並未得到相關的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

遠比深圳,近看大連,實力懸殊,差距太大。何處去?怎麼辦?

窮則思變,隻能背水一戰!

營口開發區認準了發展這個硬道理,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就是要硬發展創奇跡。

建港,漁民遷走漁船;修路,人們舍棄家園。一代代領導者挑燈夜戰,一批批開拓者揮汗苦戰,一群群建設者晝夜鏖戰,在一窪鹽堿灘、一片高粱地上,拉開了大開發的帷幕,奏響了硬發展的序曲。

升格至開發區,一大批外資企業如伊都錦、一心箱包、三協精工、奧鎂等外資項目陸續登陸開發區,招商引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和其他開發區一樣,營口開發區的幾任管理者都把招商引資作為首要任務來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