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埃塞俄比亞規定,要在當地開辦診所,必須辦理當地的全科醫生執照。
2008年3月,在眾多考官麵前,謝誌剛從容作答,通過了麵試、口試,然後進入筆試。
兩個月後,謝誌剛如願以償拿到當地全科醫生執照,他開始申請開辦診所。9月份,他已完成紅十字誌願者任務了,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郊區租下了一個200平方米的門麵,診所開張。
開辦診所也遇到難題,需要一些醫療器械。血壓計、心電圖等小儀器,都是謝誌剛父親在武漢買好後寄過去的。而一些大型的醫療儀器,則困擾著謝誌剛。
2008年9月11日,當地的新年,謝誌剛通過E-mail發給記者一封求助信,希望能有好心人捐助醫療儀器。
有一件喜事讓謝誌剛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在當地找到一位妻子。
2007年底,他為一位男子治好病後,男子感激不已,“中國人的醫術真是好,我將親戚的女兒介紹給您吧!”這位女孩就是今年28歲的YENEALEM,當地語的意思是:我的世界。
初中畢業的YENEALEM,有7個姊妹,她最小。父親是位廚師,母親沒有工作。
平時,YENEALEM作為謝誌剛的助手,經常在診所幫助做一些事情,而謝誌剛也請了一位護士。
2008年12月,謝誌剛與YENEALEM在當地領取結婚證。拿到結婚證後,按當地習俗,妻子家人、親戚,大家一起通宵跳舞、吃羊肉慶祝。
眼看中國人的春節到來了,謝誌剛決定帶妻子回中國過一個春節。元月9日下午,他和YENEALEM乘飛機輾轉香港、深圳、廣州,最後於12日到達武漢。
下火車第一件事,謝誌剛就是為愛妻買毛衣棉衣。因為第一次到中國來的YENEALEM從沒感受過寒冷。在當地,一年四季都是攝氏30度左右的溫度。
得知兒媳將要到來,謝誌剛家人,特意熬好一罐排骨藕湯。
YENEALEM喝後,笑著說:“OK,OK!”漢陽區建橋街橋一社區的領導還特意送來紅色羽絨服,給這位洋媳婦保暖。
1月13日上午,根據相關規定,謝誌剛帶著愛妻來到武漢市涉外婚姻登記處,辦理中國的結婚證。
謝誌剛告訴記者,“我雖然在國外行醫,但始終記住自己是中國人!”
謝誌剛把中國的“你好”、“歡迎”等130個常用的口語詞彙寫在本子上,讓YENEALEM學習中國話,他說,“她是中國媳婦啊!”
四、美好前途
●2月27日是個星期天,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的胡錦濤,在百忙中抽出時間,以誌願者的身份參加為“三老獻愛心”活動。
●中央電視台的主持人孫小梅現場采訪了這位死裏逃生的女孩,她動情地說:“誌願者在我心中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誌願服務國際會議”在北京召開,是對中國誌願服務事業的肯定和促進,是中國誌願服務事業在與國際接軌方麵邁出的重要步伐,也是中國誌願服務事業走向世界的又一新的標誌。
● 美好前途
不斷進行體製建立完善
2002年3月,團中央頒行了《中國青年誌願者注冊管理辦法(試行)》。此後,各地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廣泛開展誌願者注冊工作,並以此帶動誌願服務其他各項建設的發展。
一個是誌願服務的組織網絡不斷健全。
1998年8月,團中央青年誌願者行動指導中心正式成立,負責規劃、協調、指導全團的青年誌願者工作,並承擔中國青年誌願者協會秘書處的職能。山西、廣西、廣東、上海、貴州、重慶、遼寧、湖北、四川、北京等省(區、市)也成立了相應的專門工作機構。
2009年1月,成立了中國青年誌願者協會、35個省級協會、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市)級協會,以及部分縣級協會,這為青年誌願者行動的開展,進一步調動社會資源,創造條件。
各級協會依托街道社區,建立了3萬多個青年誌願者服務站,促進了誌願服務在基層的組織實施。
江蘇省還在全國率先成立了由省委副書記牽頭、相關部門參與、團省委負責日常工作的全省誌願者行動協調委員會,這將對加強誌願服務的組織協調和有效整合社會資源,發揮積極作用。
再一個是誌願服務的工作機製不斷完善。
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誌願者招募、培訓、選派、服務期間的日常管理、評估、獎勵及項目運行、資金籌措等內部機製。積極為誌願服務的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保障和法律環境。
自1998年以來,團中央積極爭取有關部委支持,頒布實施鼓勵青年參加誌願服務的保障政策,努力營造黨政部門和全社會支持誌願服務的局麵。
繼1999年廣東頒布國內第一部青年誌願服務地方立法後,山東、南京、寧波、福建等省、市也先後通過本地的青年誌願服務立法,河南、黑龍江、杭州、深圳、撫順等省、市的立法工作,也已納入當地人大立法規劃。
這些工作,都為推進全國誌願服務立法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2年7月,全國政協首次組成以王文元副主席為團長的視察團,對青年誌願者行動實施情況進行視察。視察團撰寫了《關於青年誌願者行動實施情況的視察報告》並報送中央,對青年誌願者行動的深化和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在黨的關懷下不斷發展
青年誌願者行動從誕生之日起,就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和支持。
1994年2月下旬,青年誌願者行動在全國拉開帷幕不久,共青團北京市委開展“為老科學家、老教育家、老幹部獻愛心”青年誌願者行動。
這項活動組織以中青年醫護人員和科技工作者為骨幹的青年誌願者隊伍,為老科學家、老教育家和老幹部提供醫療保健、整理資料等長期誌願服務。
2月27日是星期天,北京寒風凜冽。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的胡錦濤在百忙中抽出時間,以誌願者的身份參加為“三老獻愛心”活動。
從9時到11時多,胡錦濤和團中央的同誌一起,帶著北京醫院、中關村醫院、海澱醫院和清華大學的青年誌願者,先後看望了從20世紀50年代末就參加我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方定、1938年就參加革命的中國科學院空間研究中心副主任呂強、海澱區第四十七中學化學特級教師部祿和。
胡錦濤和3位老人親切交談,同時對青年誌願者行動作出重要指示。
胡錦濤說:
青年誌願者上門服務,一是為老同誌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困難,重要的是在全社會弘揚尊師重教、尊老愛幼、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推動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使青年一代在實踐中把自己鍛煉成為跨世紀的一代“四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