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強大輿論壓力的台灣當局,對於中國紅十字總會的建議很快做出積極的回應。考慮到簽署協議需要實地考察遣返路線,同時也為了照顧台灣方麵希望保密的要求,雙方決定協商地點定在當時尚未解除“戒嚴”、仍是國民黨“戰地”的金門島。

1990年9月11日上午,中國紅十字總會秘書長韓長林等4人乘坐一艘懸掛白底紅十字旗的鐵殼船,從廈門東渡碼頭出發,徑直朝金門方向航行。

在下榻的“仁愛新莊”,韓長林等與台灣紅十字組織秘書長陳長文等就兩岸紅十字組織參與見證主管部門執行海上遣返事宜進行協商,並於12日簽署協議。

雙方本著切實解決問題、回避當時尚難以解決的兩岸政治分歧的務實精神,就遣返的原則、對象和遣返程序等方麵作了明確的規定。

“金門協議”雖然是以兩岸紅十字組織的名義簽署的協議,但卻得到兩岸官方的認可和授權。

10月8日,雙方根據“金門協議”第一次順利進行了海上遣返工作,首批55名私自渡海去台的大陸居民從馬祖回到了福州馬尾港。

此後,共有120多批近兩萬名違反有關規定進入對方地區的兩岸居民和刑事嫌疑犯、刑事犯循“金門協議”的模式完成遣返。

10月9日,台灣紅十字組織將盜竊34億美元彙票的原中國銀行北京分行麗都分理處職員吳大鵬遣送至海上,交由大陸警方和中國紅十字總會帶回,成為轟動一時的刑事犯遣返案。

10月20日,吳文信等17名台籍刑事犯通過同樣的方式被中國紅十字總會移交給台灣紅十字組織。截至1992年8月底,台灣紅十字組織共遣返祖國大陸籍非法入台者和刑事嫌疑犯共44批,6900多人。

與此同時,中國紅十字總會也遣返了一批在祖國大陸從事非法活動的台籍人員。

“金門協議”是1949年以來兩岸分別授權的民間團體簽訂的第一個書麵協議,它實質上打破了台灣當局僵化的“三不”政策。

“金門協議”的簽署,不僅保證了兩岸遣返作業的順利進行和兩岸同胞的生命安全,也為其後兩岸的授權民間機構的商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提出八項主張

●江澤民揮毫寫下剛勁有力的大字:“辦好統一論壇,促進和平統一。”

●江澤民說:“兩岸的文化是一致的,我們的心也是連在一起的。”

●江澤民說:“早日完成祖國統一,是中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

● 提出八項主張江澤民在對台會議上講話

1990年12月6日,中共中央召開的全國對台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會議期間,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楊尚昆、李鵬、喬石、宋平、李瑞環會見了全體代表。參加會見的還有吳學謙、丁關根、溫家寶、彭衝、王任重、羅幹、朱穆之、楊斯德、王兆國等。會議由吳學謙主持,從12月6日開始,曆時7天。

這次會議是在國內政治局勢穩定,改革開放深入發展,台灣局勢和兩岸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召開的。會議總結了近幾年來的工作,分析了祖國和平統一的形勢,研究了今後的工作任務。

江澤民、楊尚昆、李鵬分別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

江澤民在講話中指出,爭取早日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全黨全國90年代的重大政治任務,全黨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和平統一、一國兩製”方針,紮紮實實做好對台工作,積極主動地促進兩岸關係深入發展,加速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與會人員認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根據鄧小平同誌的倡導,將實現國家和平統一列為黨在新時期的三大任務之一,並確立了“和平統一、一國兩製”的方針。10多年來,經過全國各地、各部門和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共同努力,海峽兩岸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

長期隔絕的局麵已經打破,大量台胞來大陸探親、旅遊、經商,間接的通郵、通航、通商已經實現,民間的文化、學術、體育、科技等領域的交流不斷擴大。海峽兩岸發展的總趨勢有利於祖國的和平統一。事實證明,中央製定的一係列對台方針是正確的,是深得人心的。與會同誌滿懷信心地認為,統一祖國,振興中華,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是必定能夠實現的。

會議重申,實現國家統一,寄希望於台灣當局,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國共兩黨應當盡早接觸談判。談判中可以吸收兩岸其他政黨、團體有代表性的人士參加。談判可以在高層進行,也可以先從較低的層次開始。可以先談統一問題,也可以先談如何促進兩岸雙向交流、實現直接“三通”。

大家認為:

許多問題,隻要談起來,總是可以解決的。對於台灣當局堅持一個中國的言論,以及緩和兩岸關係、放寬雙方交往的措施,應予熱誠歡迎;對於台灣當局推行“一國兩府”、“彈性外交”,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和姑息“台獨”活動行為,必須堅決反對。

會議強調,對於台灣各政黨、團體和各界人士要進行廣泛的接觸溝通,以消除隔閡,增進了解,建立共識。有了共識和互信,就有了實現統一的基礎。兩岸都應為此而共同努力。

會議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加強兩岸的聯係,盡快實現雙向的、直接的“三通”。應當進一步擴大人員交往和各種交流,特別是加強經貿往來。

幾年來的事實證明,擴大兩岸經貿聯係,有利於兩岸經濟互補互益,互惠互利,共同發展。要不斷研究新情況、新問題,進一步製定有關法律法規,充實和完善各項政策措施,鼓勵和便利兩岸人民來往和交流。

會議還指出:

實現國家的統一,不是誰要吃掉誰,而是要使整個中華民族聯合起來,團結起來,使國家得到很快發展。

當今國際局勢風雲變幻,中華民族麵臨著曆史的機遇和挑戰。

90年代是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重要時期,對台工作是全黨的大事、全國的大事。應當動員全黨、全國各方麵的力量,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多層次、多渠道、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要高舉愛國統一旗幟,團結台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和一切熱愛中華民族的人們,為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和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努力奮鬥。

當時,中共中央召開對台工作會議的消息深受台灣各界的關注,台灣政界、輿論界,以及一些學者紛紛發表談話或評論,認為這是一次“層次很高”的會議,“仍然秉持鄧小平倡導的‘和平統一、一國兩製’方針”,“也傳出了新的信息”。

台灣《聯合報》認為,會議明確90年代是推進祖國統一的重要時期,文章指出:

在正麵意義上,它強調和平統一,也說國共兩黨應盡早接觸談判,談判中可以吸收兩岸其他政黨、團體有代表性人士參加,談判可以在高層進行,也可以從較低的層次開始,可以先談統一問題,也可以先談如何促進兩岸雙向交流,實現直接三通。

這家報紙認為,“中共已藉此相當透明化了它的對台工作”,是“積極作為”。

《台灣時報》署名文章說,中共“更寄希望於人民”的提法,以及“談判可先從較低層次開始”的政策,“在台灣民間大陸熱高溫不退之際,可能會產生極大的作用”。

文章還認為,會議顯示中共“要照既定方針統一中國的決心的堅定”。

一些人士和報紙對中國共產黨對台政策還作了“總體評估”,認為“趨向務實”。

《工商時報》報道某位“黨政高階人士分析”說,“顯示中共已經在對台政策上作了某些調整,比較以前更為實際,將有助於未來兩岸關係的緩和”。這家報紙另一篇述評中說,會議為促進海峽兩岸民間交流“強調並肯定民間經貿交流的重要性,此一政策取向,不但顯示出未來兩岸經貿交流將呈現一個更廣闊的空間,也替兩岸統一形式預留了一個轉圜的餘地”。

《台灣新生報》表示對會議中“消除隔閡,增進了解,建立共識”提法的認同,並認為,這次會議“無形間也為統一定下10年的時間表”,今後“兩岸關係必然因中共主導態度的積極而呈現一波又一波的大陸熱潮”。

同時,台灣當局一些高層官員也發表談話,對中共中央對台工作會做出反應。國民黨中央副秘書長鄭心雄稱,“兩岸目前進行談判的可能性不大”,未來是否談判也“言之過早”。

對於強調增進共識,邱進益說“多少有回應我們的意思”。邱進益並稱,“兩岸關係已邁入重整階段”。

台灣民進黨也做出反應。其中央副秘書長陳漢卿稱,“民進黨參與對中共的談判,將來一定有必要”。文宣部主任蔡仁堅則說,“民進黨也有‘全方位’的概念,民進黨願在未來,先就兩岸功能性事務與中共交涉”。

一些報章、學者還對台灣當局提出若幹建議。

12月15日,《中國時報》發表社論,建議台灣當局改變僵化的“三不政策”,“審慎評估與中共談判的可行性”,當前可以先談判“統一以外次一級的問題”。

《聯合報》當天的社論建議國民黨,以後應“盡量擴大一切非政治性的各種交流工作,以使兩岸對立的氣氛一天比一天和緩下來”。

1992年3月2日,中央對台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的負責人也應邀參加會議。部分省市及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出席這次會議。

國家主席楊尚昆、國務院副總理吳學謙到會作講話。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王兆國主持會議並作工作報告。

這次會議回顧總結了自1990年12月全國對台工作會議以來對台工作的發展情況,研究部署了當年的工作。

會議認為,一年來,通過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海峽兩岸關係雖然經曆了一些曲折,但仍然繼續保持了發展的勢頭,並取得了一些突破。去年,來大陸探親、旅遊、經商的台灣同胞近100萬人次,兩岸間接貿易總額近58億美元,台商來大陸投資不斷增加,民間的文化、學術、科技、體育等領域的交流進一步擴大,兩岸間事務性接觸商談也邁出了可喜的一步,整個形勢繼續朝著有利於祖國和平統一的方向發展。

在會上,與會人員指出:

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共產黨本著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誠意,從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采取了一係列重要措施,緩和兩岸局勢,促進兩岸交流,推動直接“三通”,提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3點建議,得到兩岸人民廣泛的認同。其間,台灣當局也采取了一些有利於增進相互溝通與了解的措施,逐步放寬了對兩岸交流的某些限製,還提出以大陸為腹地發展台灣經濟等主張,這是符合兩岸人民願望的。

希望台灣當局秉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以積極務實的態度,進一步消除各種人為的障礙,推動兩岸經貿合作,盡早開放直接“三通”和雙向交流,在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國家統一方麵邁出更大的步子。

會議要求,全國各對台工作部門,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製”的基本方針,繼續深入貫徹全國對台工作會議精神,大力加強兩岸間的經濟聯係,積極擴大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項交流,紮紮實實地推動祖國和平統一的進程。江澤民為統一論壇題詞

1993年3月16日,江澤民應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執行會長錢偉長之請,為《統一論壇》雜誌題詞。

當天上午,江澤民揮毫寫下剛勁有力的大字:

辦好統一論壇,促進和平統一。

由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主辦的《統一論壇》創刊於198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