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1 / 3)

三十四

從海牧重開“裕魁雞飯店”那天起,海桑的中、晚正餐,基本上是在海牧這裏用的,從文中副校長到校長,再到教育局局長,以至現在的副縣長了,都是這樣。他的提拔一直得到蘇林、張偉的推薦,特別是張偉,當副縣長分管教育的那幾年,對海桑更是寵愛有加,全力提攜。從小孩子起,從抗戰勝利那天在嘉英大嫂家吃螃蟹慶賀起,他就對海桑刮目相看,現在有機會了,他當然要正兒八經地發揮褒獎後代的作用了。張偉一九八四年從常委、副縣長的任上到人大當主任,接蘇林的崗位。在這崗位時,他把海桑推薦到教育局局長的位置上來,到一九八七年,他快從人大主任的崗位上離休時,又向海南組織部極力推薦海桑進政府班子。海南組織部將海桑列為班子後備人選,進行了多次考察,到一九九〇年,終於將他作為副縣長正式候選人向縣人大推薦,海桑終於在人大會議上高票獲得委任。在海桑從政的這幾年,他的兒子新濤、女兒新瀾,先後在文中讀初中、高中,兒子還以“狀元”分數考上了清華大學。為了讓兒女讀好書,也為了讓自己專心理好政,他把銀葉調到文中來,當圖書管理員,也管理好孩子和家務。同時把媽媽接上文城養老吃“閑”,或跟自己住在文中,或跟海牧住在店裏。但媽媽在兩處住了些時日,就發膩了,執拗地要回會龍村住,大家拗不過她,隻好讓她回去了。海桑、海牧、銀葉、秋妮每星期輪流著回去看望。

這天中午,海桑和銀葉在店裏吃了飯,就提議一起逛公園,銀葉覺得奇怪,不屑地說:“那個小公園,踩都踩爛了,有什麼好逛的?”

“我帶你看就知道,很有故事的。”

“你自己去看故事吧,我有些困。”

海桑歪著頭看她,說:“上文城這幾年,就變嬌貴啦?”

“我現在吃了飯,總有點困,身上輕輕的。”

海桑還是歪著頭看她。她這幾年,發福多了,比當年的海蓮姑富態多了,摻著銀絲的頭發,襯著仍然光潔如鏡的臉龐,仍然嫩紅嫩紅的嘴唇,像個發胖的大姑娘,真是個“助夫”的好娘子呀!他越發覺出她的可愛。

“你看啥,老不正經啦。”銀葉嗔著他,走出店門口,握著停在門口的鳳凰單車把子,踢開支架,就要騎回文中休息去。

“哥,我跟你一起去,讓阿妹回去睡覺吧。”海牧穿一件馬來西亞的迷彩服走出門口,對海桑說。現在,他已不蹲廚房掌勺了,店裏請了大牌廚師,烹煮熬燉的活兒已放出去了,他的心思用在督導廚師、招攬生意和謀劃發展上。秋妮則是掌管賬目,看管才幾歲的小女孩。

“哥,你陪他去吧,我真的有點乏。”銀葉對海牧說。

他們來到了有八十年曆史的文昌公園,一個才有幾畝地的休閑去處。從飾著小圓頂的西式小門下走過,兩邊是方方的大池塘,穿過池塘,就是綠樹繁茂,亭台點綴的公園了。海桑在幾棵綠樹下停下腳步,對海牧說:“你記得這裏有個八角亭嗎?”海牧仰頭想了想,說:“好像是木頭搭的。”“對,我們一起上文中時,還進去歇腳過呢。”

“今天來這,就為這事嗎?”海牧問。

“對,”海桑應著,低著頭,沿著地麵上殘留的塔基邊沿,用腳步量著長度,口裏喃喃數著。量完了,他抬起頭對海牧說:“這是一個民國初知縣的紀念亭,叫李公去思亭,在七二年的一次大台風中,被刮倒的。”

“你現在想把他修起來嗎?”

“對,這太有意義了。”

“什麼意義?”

“我也是這段時間才知道,是文化局幹部告訴我的。他們收集文昌民間故事時,收集到這亭子的故事,縣誌上也有簡略記載。”海桑於是興味盎然地說了跟這亭有關的故事。

原來,一九一六年,文昌來了個知事,也就是縣長,叫李鍾嶽,他是安徽省桐城縣人。桐城縣是個文化名縣,其在安徽省的文化名聲,就像文昌縣在海南的文化名聲一樣。李鍾嶽在任三年,除整肅社會秩序,為民除患以外,最突出的政績,就是複辦文昌中學,修編縣誌,建設文昌公園。但到他任滿辭別時,連回鄉的盤纏都沒有。文城、清瀾一帶的縣民鄉紳知道了,都為他捐贈路費,最後由清瀾商會集中送給他。他明確表示:贈送不收,借用歸還。眾鄉親隻能依了他的意思。他回到安徽老家後,就很快湊足錢款彙來清瀾商會。商會收到這筆回款後,告知各個捐款的縣民。縣民們非常感動,一致表示不接收還款,一律集中起來,在李知縣帶領我們建設的文昌公園裏,建設一座紀念亭,紀念這位“潔己愛民”

的好知縣。這個紀念亭於一九二一年建成,取名“李公去思亭”。享裏有一牌匾,上麵刻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甚是感人。

海桑感慨地說:“這樣一位民國知縣,至今還是我們的楷模呀。我現在是位副縣長,剛好又分管文化教育,重修李公紀念亭該是我的職責呀,而且,對我們今人也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哥,你真想做這事嗎?”

“這還用問?我本想通過預算,由政府撥款重修,但又覺得發動社會捐款意義更大一點,這樣會讓更多人知道李公的故事,捐款的過程也就是大家受教育的過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