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年底,在前線辛苦經營的吳海軍被告之整個集團居然沒有獲得贏利。

對此,吳海軍非常失望,他陷入了困惑和迷茫。的確,要吳海軍離開對他有知遇之恩的中銀和夏樂冰是件痛苦的事情,尤其對吳海軍這樣一位重感情的人來說。但現狀又要求吳海軍必須離開。

1995年初,吳海軍離開了福建中銀,自己在深圳成立了新天下實業有限公司。

就這樣,新天下正式成立了,一個今天對中國電腦配件市場有決定性影響力量的公司就開始起步了。

沒有錢,吳海軍將老家南通開辦的電腦公司賣掉獲得了20萬元,又向母親借走了積蓄多年的3萬元,滿打滿算25萬元不到。

沒有辦公地點,吳海軍就租了一個居民住宅樓內104平方米的兩室兩廳房子。

當時,吳海軍把陽台改造成倉庫,兩間屋子睡人,一間辦公,一間做餐廳自己開火做飯。

沒有人,吳海軍親自上陣,員工連他自己在內隻有4個人。

和一切艱苦創業、投資缺乏的小企業一樣,創業之初,吳海軍遭遇了很多艱難的考驗。

良好的業界關係給吳海軍的起步很大的幫助。而吳海軍和他的團隊對新天下的投入更是成功的保障。

當時,吳海軍等人說的最多的有兩句話,一句是“趁著還有時間,趕快去吃一點飯。”另外一句是“趁著還有點時間,趕快去打個盹。”

吳海軍的迅速崛起的另一個原因,要歸功於吳海軍的眼光,就像他成功的預測了春節將成為銷售旺季一樣,1995年春天,他又一次把握住計算機多媒體的浪潮。

創業的激情是人和,良好的業界關係可謂是地利,把握住多媒體浪潮是天時,天時地利人和都向吳海軍招手,吳海軍想不成功都不行。

第一個月,他們胼手抵足,獲得了5萬元的贏利,初戰告捷,他們一鼓作氣,在第二個月再創新高,贏利達到了27萬元,再其後的短短的5個月內,他們奇跡般地償還了中銀的借款和利息。

到1995年年底,吳海軍清點賬目,新天下獲利600萬元人民幣。

吳海軍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他知道,人生的第一桶金子已經被他掘到了。

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吳海軍和他的新天下開始快速發展。

1995年10月,在電影卡正逢熱銷旺季的時候,台灣有一批1000片的電影卡要到內地來銷售,每片成本需要1000多元人民幣。

由於資金壓力,新天下隻能吃進一半。吳海軍一麵積極調貨回內地悄悄發售到各地,同時,他大造聲勢海外將有大批電影卡到貨,以穩定下遊商家。

另一方麵,吳海軍又派人在自己的店麵上擺上樣品出低價壓對手,對手以為貨源充足,恨不能快點出手,貨物上櫃後平價出售,新天下立刻派人全部吃進。

這樣一來,市場上隻有新天下一家有貨出售,電影卡市場唯新天下馬首是瞻,電影卡價格頓時在全國範圍內飄漲20%至30%。

2001年8月,吳海軍成立了神舟電腦股份有限公司。當月,神舟電腦就已經在全國家用電腦的排名中躍居第五位。

2003年9月,更是躍升至國內台式機市場第二位,在筆記本市場也已經進入全國前三,2003年,神州全年銷售額近40億元。

神舟一出道,吳海軍就把矛頭直指國內電腦行業的老大聯想。

麵對聯想的各種優勢,吳海軍決定采取低價策略,從“4998,奔4電腦抱回家”的宣傳口號,到“5980,筆記本提回家”,再到後來7999元的迅馳、6999元的迅馳2代、3999元的一體式電腦、2999元的筆記本、4999元的雙核筆記本,神舟的每一個舉動都在觸動著中國電腦業的神經。

就這樣,神舟真正開啟了中國電腦的低價時代。

吳海軍挑戰聯想,可看做螞蟻戰大象。但螞蟻自有取勝之道。

聯想靠的是品牌,吳海軍靠的是製造。吳海軍在華北擺弄過所有的電腦零部件,並且自己製造主板,市場上流行的“奔馳”、“磐英”、“神龍”主板和小影霸顯卡都在他的手中。

因此,吳海軍對如何以最低的價格、最合理的配置達到最優質的效果了然於胸,並對市場上每一個小部件的變化都清清楚楚。

2001年8月,吳海軍推出4998元的奔4電腦,喊出“4998,奔4電腦抱回家”的口號,很多人不敢相信,當時其他廠商奔4機器動輒8000元或者一萬元,吳海軍怎麼能把價格一下子拉下一半來?

在英特爾全力推奔4CPU的時候,同時也在強力推新型的Socket478的架構,以至於所有的廠商都在瘋狂地吃進新型的Socket478架構的處理器。

而與此相反,吳海軍卻投入幾千萬元巨資大量收購了在廠商們看來是落後產品的423架構的奔4處理器。

在英特爾停產423架構的CPU前,很多台灣廠商大量生產了423的主機板,而這樣的主機板隻有配423的CPU才能出售,否則隻能當電子垃圾扔掉。

在423架構CPU幾乎被神舟全部收購的情況下,這些主板廠商隻能來找吳海軍談判。

由於神舟自己也有一定生產主機板的能力,並不擔心消化不了吃進的423架構的CPU。於是,這就使得這些廠商沒有任何的還價餘地,隻能將七八十美元的產品以25美元的價格賣給吳海軍。

由於423架構的奔4CPU本身就比478價格低200多元,再加上低價購來的主板,這樣,新天下每台電腦能夠節省成本800元左右。

對此,新天下的人說:“我可以多投入200塊,把其他配置部件提升很多,所以整體性能並不遜色於其他品牌的奔4。”

於是,這樣就有了當年4998元奔4的一舉成功。新天下總資產已經超過15億元,淨資產超過一億元,年銷售收入10多億元。

新天下先後打造出了“小影霸”、“磐英”、“奔馳”等一係列全新的電腦配件品牌,是第一家提出IT麥當勞創新銷售模式、第一家引入經銷商二次增值開發的中國IT企業。

和吳海軍的新天下一樣,在我國的科技領域有聯想、用友等一大批私營企業,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中國在科技領域才邁開了向發達國家奮起直追的步伐。私企在房地產行業稱雄

2007年9月,伴隨著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用35億元的天價,在北京三裏屯拿到47萬平方米的黃金地段,並定名為“三裏屯SOHO”之後,又一個奧運的寵兒橫空出世。

不論潘石屹是否想把概念演繹到極致,亦無論這個被視為北京最國際化的區域未來是否真的應驗,人們所感受到的是潘石屹和SOHO再一次顯示了他們的實力。

潘石屹出生在甘肅天水麥積山附近的一個村子裏。由於他的祖父是國民黨的軍官,他父親讀大學的時候,被打成右派送回了農村。

因為家庭成分不好,他母親又長年癱瘓,而且又在西北最荒涼最苦的地方,所以潘石屹小時候家裏的生活很苦。

他家裏有5個小孩,潘石屹是老大,因為養活不了,父母隻好把他的兩個妹妹送給了山裏的農民。

童年的磨難,培養了潘石屹對成功的執著追求。恢複高考後,他憑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學。

1984年,他畢業後,被分配到石油部某局工作。對此,潘一直視為人生的一次重要機遇。他覺得,一個農村小孩,在父親平反後才進的縣城,現在在首都工作,這反差多大啊。

潘石屹用出色的工作贏得了領導的信任,並被確定為“第三梯隊”。所以,此時,潘石屹從心裏麵感激這個社會。

那時辦公室新分配來一位女大學生,她對分配給自己的桌椅十分挑剔。

當潘石屹勸她湊合著用時,這位女大學生非常認真地說:“小潘你知道嗎,這套桌椅可能要陪我一輩子的。”

這不經意的一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潘石屹。他想:難道這一生真的會與這套桌椅共同度過?

正在思變的時候,潘石屹遇見了一位遠在剛剛開放的深圳創業的老師。

老師告訴潘石屹,在深圳有很多機會,也能賺到很多錢。潘石屹就問:“要那麼多錢幹什麼?”

這位老師就給他舉了一個例子:“就說你身上的襯衫,如果你有錢,你就可以買兩件,這樣一件穿髒了你就可以換另外一件。”

於是,這個年輕人很快就不滿足於在機關裏坐著,一張報紙一杯茶地混日子了。

潘石屹感到,他在機關幹的工作完全是多餘的。他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多餘的、不能給社會帶來價值的環節,遲早會被淘汰掉,所以還不如自己主動離開。

潘石屹在眾人驚詫的目光中,辭去了令人羨慕的機關工作,蹦進了商海。

他辭職離開北京去深圳的時候,把自己所有的家當都變賣了,也隻有80多元人民幣。他就用這80元錢買了張去深圳的火車票,到深圳因為沒有特區通行證,又花了10多元找人帶著鑽鐵絲網,這才進了深圳。

在深圳的這段時間,他在一家谘詢公司工作。香港一些嚴重汙染的工廠要遷往深圳、珠江三角洲,他們幫助做一些前期工作。

由於語言不通,飲食不適應,深圳的生活始終讓潘石屹感到非常壓抑。

剛下海時,幾乎所有人都勸他走回頭路,隻有一個在伊拉克做過工程的朋友跟他說:你堅持往前走,哪怕要飯也不要往回走。

兩年後的1989年,公司正好要到剛剛建省的海南設立分號,認為“不能錯過曆史機會”的潘石屹主動請纓南下海南,迎來了他自認為最多姿多彩的人生階段。

1990年春節前後,海南刮了一次特別大的台風,損失很大。海南經濟一困難,很多人沒有工作,就紛紛又回去了。他的老板在那裏承包了一個磚廠,讓潘石屹當法人代表、廠長,帶著300多個民工。

那時所有工程都停了,民工就在那裏餓著,他們是計件工資,沒人要磚,他們就一分錢沒有。

出於強烈的責任心,潘石屹就把自己的錢掏出來,讓民工買上一袋米,吃完了掏錢再買一袋。

“小偷經常光顧,夜裏提供照明的小發電機一個月內被偷過3次,”潘石屹後來回憶說:“人剛剛躺下,電燈突然滅了,那肯定是發電機被偷了,於是便狂追,直到小偷抬不動了,棄機而逃。”

更麻煩的是民工情緒問題,有一天,潘廠長正在一個廢棄的水塔裏休息,突然一塊磚頭破窗而入,水塔下麵,聚集了上百位談工資的民工。“想跑都跑不了,隻能硬著頭皮下去跟他們談!”

1990年,大部分下海南的人都回了內地,潘石屹一直在那裏堅持。

據潘石屹回憶,他工作後積攢的第一筆錢,就是給家裏買了一台電視機。媽媽長年癱瘓在床,電視對她太重要了。

從那以後,潘石屹的過年標誌就是回到老家,在西北的熱炕上看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一年都沒有落下。

但1990年的春節,因為磚廠停產,沒有路費回家。為了象征性地彌補母親的遺憾,潘石屹就打算在招待所的值班室看春節聯歡晚會。但服務員推說要休息,抹殺了那個小小的心願。

此時,潘石屹感到這是一個非常孤獨的除夕夜,因為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和生機。

正是在這一年,潘石屹遇見了在海南工作的易小迪。

易小迪推薦潘石屹做了自己組建的“海南省佛學研究會秘書長”,在艱難時期兩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為很好的朋友。

1991年下半年,海南的經濟正遭受著第一次低潮。和許許多多的淘金者一樣,潘石屹和朋友馮侖幾個人成天混跡於海口的街邊排檔,沙灘浴場,無聊的時候騎著自行車繞島一周,回來時已經滿臉胡子。

後來,隨著形勢的好轉,他們幾個朋友才在一起成立了海南農業高科技投資聯合開發總公司。

他們公司一共6個合夥人,一個是馮侖,曾經在蘭德公司打工,當過辦公室主任。另一個叫王功權,原來也在蘭德公司當過總經理。

有一段時間,他們幾個人和一位女士走得比較近,大家自認為意氣相投,常常一塊喝酒聊天。直到有一天,這位女士來到他們注冊的“萬通公司”辦公室參觀了一番,從此不辭而別。

多年以後,當潘偶然再次遇到這位女士時,不忘對此問個究竟。這位女士坦言,“你們唯一的一張辦公桌上都是厚厚一層塵土,和這樣的人交往,實在怕惹是非!”

他們基本是炒房、炒地起家。沒錢他們就想辦法找到了北京的一家集團公司。公司老板認為他們這幫小夥子可以。於是達成一個條件,給他們貸款500萬人民幣,利息是20%,這筆錢由他派人監控,利潤五五分成,於是,他們就取得了第一筆種子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