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錢後,他們以不到3000元一平方米買過來8棟別墅,但是在手裏放了一兩個月,卻賣不出去。

他們就在一起想辦法,盼著海南的發展……

恰在此時,鄧小平南巡,並發表了重要的“南巡講話”,於是,海南開始發展了。他們的房子很快就賣出去了。

在當時,山西來了個叫韓九吉的大老板要買潘石屹的房子,潘石屹開價每平方米4000元,韓九吉還沒想好要不要買。

此時,又來了一個內蒙古的買主,潘石屹隨即將價格提到了每平方米4100元。

潘石屹說:“反正有人要,我打的就是心理戰,就賭他肯定買漲。”

韓九吉氣急了,質問潘石屹:“你怎麼可以這麼做買賣?”韓九吉的兩個兒子也說:“不談了,咱們走。”

可韓九吉說沉下心,再談談。

潘石屹告訴他:“我重合同,我也重信譽,但開價可以正向開,也可以逆向開。”

潘石屹說到做到,繼續抬高價碼,韓九吉最後以每平方米4200元的價格買下了3棟別墅。

沒過多長時間,那個內蒙古買主以每平方米6100元的價格買了另外兩棟別墅。

後來,韓九吉還成了潘石屹的好朋友,也不覺得潘石屹騙他,相反他認為潘石屹太有智慧了。潘石屹結婚那天,他專門扛著山西的玉條、景泰藍,用大布包著,非要親手送到潘石屹手裏不可。

當海南房地產如火如荼之時,潘石屹在海口房地局看到兩個對比數字讓他心驚膽寒:當時,海口有兩個數字引起潘石屹的注意:常住人口15萬,暫住人口50萬。而他去規劃局看報建麵積大約是人均每人50平方米,當時北京人均才7平方米多一點。

一個窮得叮當響的地方,人均50平米的住房麵積,潘石屹感覺快出事了!

在潘石屹看來,這個數字隻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海南省的房地產行業快出事了。商人的敏銳直覺挽救了潘石屹。

於是,他們幾個人立即開了個會,考慮怎樣把風險分散一下。

此時,潘石屹想回家看看,就去了西北。他再也不是西北的一個窮學生了,可以吃頓好飯,坐出租車了。看了一圈之後,覺得西北還是太窮,沒有任何投資的價值,就領了5萬元差旅費到了北京。

回到北京之後,潘石屹先去了懷柔,通過朋友介紹,他認識了主管懷柔經濟的副書記。這位副書記特別開明,他們也很能談得來。副書記說:你們來吧,在我這兒注冊公司,先領個執照。

過了兩三天,工商局就給他們批了執照。注冊後就住在懷柔的龍山賓館,百無聊賴,什麼事也沒有,不過也顯得很清靜。

一天在懷柔縣政府食堂吃飯,突然聽說北京市政府下發了一個文件,給懷柔縣4個指標,搞定向募集的股份公司,現在沒人做。

潘石屹就和縣體改辦主任邊吃邊聊,潘石屹說:“我們來做一個行不行?”

“好哇,可是現在來不及了,要準備6份材料,並且讓下星期就報上去。”縣體改辦主任說。

潘石屹就直接找了北京市體改委主任賀陽,賀陽認為這是個好事,以後都要按公司形式組建,他們報就是積極支持改革。

於是,潘石屹他們就先按要求找發起單位,碰巧,潘石屹有一個朋友的父親在煤炭部工作。他的朋友從日本一回來就與他通話,潘石屹就問他能不能幫個忙。當天,他們就與他父親商量,決定找一找中國工程學會聯合會和中國煤炭科學研究院。與他們談了想法都很快就同意了。中國華誠集團,也就成了萬通的發起單位。

潘石屹問馮侖,注冊資金應該多大,他說咱們現在做事要往大裏做,不能小打小鬧的,能不能上億啊?這樣執照拿出來才有影響力。

潘石屹說:“咱們在海南島呆過,都比較迷信,8不就是‘發’嗎?我注冊8億吧。”大家都同意了。

注冊時就用“北京萬通實業有限公司”,潘石屹準備好材料,北京市體改委馬上就給批了,人民銀行也很快批了。

募資公司注冊下來後,股本金怎樣到位呢?按規定兩個月就得到位,否則兩個月以後就取消。哪來這些錢呢?潘石屹想到了廣告,於是,他們在《金融時報》做了一個整版的廣告。按國家體改委的規範意見,應該叫招股說明書,他們起草時學習海南的叫法寫成“招股通函”。

廣告印出去後,證監會副主席先看到了,馬上給國家體改委和人民銀行打了電話,國家體改委與人民銀行又給北京市打電話,讓他們去彙報情況。

潘石屹到了中南海邊上的體改委,一進門,體改委幾個處長都在,一人手裏拿個複印件,都是他們在報上登的廣告。

此時社會上風風雨雨傳說,讓他們很緊張。潘石屹一到會上才發現,外麵說的和體改委關心的,完全是兩回事。

此時全國各地都在搞定向募資,體改委關心的是文件下發後,定向募資到底怎麼做,政策怎麼進一步製定。他們問潘石屹,潘石屹就拿著資料一邊流汗一邊說,彙報了一個多小時,滿臉是汗。

當時有個司長說,小夥子你別緊張,慢慢說。他問潘石屹:“你給你的股東發的股權證是什麼樣?”

潘石屹回答說:“我已經印好了,每人發了一張。”這個股權證我是在印人民幣的白紙坊印的,用與人民幣一樣的紙張,還帶著水印,就是尺寸比人民幣大一點。背麵是一個一個框,誰轉讓給誰都可以蓋章,並且把國家體改委關於股權證的規範意見一條條都印了上去。

這個司長看了之後說:“這還真不錯。”

他又拿出一個海南做的股權證,說這就是街上買的收據,代股權證。

司長又說:“我們這政策剛出台,還得總結經驗,不要出問題。”

潘石屹覺得一個人在一個環境裏呆久了,會變得懶惰,因為聽同樣人的話,接觸水平一樣的人,就會形成思維定勢,跳不出去。

做萬通新世界廣場主要靠廣告,當大家還沒開始打廣告時,一打廣告的效果,就像沒吃過藥的人第一次吃感冒藥,再重的感冒一片藥就治好了,沒抗藥性。

當初潘石屹他們在廣告上打了大約有1000萬元的廣告,在當時來說是天文數字,《人民日報》海外版、《文彙報》、《大公報》上都是整版整版的廣告,工程還挖坑時就銷售得差不多了。

萬通的項目做完後,公司開始涉足其他許多陌生領域,經營理念方麵出現嚴重分歧,一直鬧到分家。

就這樣,潘石屹離開了萬通。

雖然離開萬通後的巨大失落,使潘石屹每天晚上都做噩夢,但在他文弱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倔強執拗的心。他決定從頭再來。

“人一定要有夢想,有夢想才有動力,我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談及離開萬通公司獨立創業,潘石屹用一句話表達了初衷。

1995年底,潘石屹開始注冊自己的公司,即北京紅石實業有限公司。公司開發的第一個項目是SOHO現代城。

SOHO是英文SmallOfficeandHomeOffice幾個單詞首字母的縮寫,其漢語意思就是“小型辦公,家庭辦公”。

當時是由潘石屹第一次提出這個概念。在追求資源最大化利用的今天,SOHO提高了每一平方米房子的使用效率,讓人們自行組合,工作生活更方便。

如今SOHO的概念已被人們接受,但當初從選址到設計惹來的非議之聲是非常大的。

SOHO現代城原址是北京二鍋頭酒廠,酒糟的臭味連國貿大廈都能聞到,是市政府強令拆遷的對象。周圍是一大片泥地,後麵是淤泥腐臭的通惠河,門前正在修橋修路,顯得雜亂無章。

麵對大家的憂慮,潘石屹當時就拍板決定了,不用再看了,就這塊地。

周圍朋友都擔心地說:“潘石屹你出來自己做,第一個項目找這麼塊地,後麵是臭水溝,前麵是一個爛泥坑,行嗎?”

潘石屹自信地說:“行,要看發展,最關鍵的是看發展。”

在做公寓的空間設計時,為了在有限的空間裏把麵積更大地體現出來,潘石屹破天荒地決定把睡房的空間和陽台的中間牆去掉,都變成客廳的一部分。

潘石屹後來說道:“現在回想起來很有意思,這麼簡單的問題,現在大家都認同,當時每步的推行都很困難,所有問題都是鬥爭的結果。”

當時,中國地產界大都認為:SOHO這種物業類型辦公不像辦公、居住不像居住,屬於非牛非馬的怪胎,采光、通風、安全、隱私、能源樣樣都有問題。

麵對質疑,潘石屹深諳危機公關的威力,他針鋒相對地寫了一封《創新是需要勇氣的》信予以回擊,表達了發展商要大膽創新做出優秀的建築作品的願望。

一時間,此事在京城被炒得沸沸揚揚,SOHO現代城也贏得了空前的關注,這為此後的銷售助了一臂之力。

說到銷售,SOHO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當時的經濟適用房和11月的銷售淡季挫傷了員工們的信心。

潘石屹認真分析後,毅然地對員工說:“做房地產,信心是最重要的,既然決定了上這個項目,就一定要有熱情、要有信心去把它做好。而且經濟適用房和我們不是一個檔次,根本不可能對我們造成衝擊。”

以後的事實再一次證明了潘石屹的判斷。在SOHO的銷售中,最高的一天成交額是3000萬元,數千人連夜排隊購房的奇跡使潘石屹創下了40億元銷售業績的神話。

2000年,氨氣事件成為潘石屹開發現代城以後,所麵臨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投訴。在主動查清事故原因後,潘石屹覺得應該站出來澄清事實了,否則,業主不一定鬧到什麼程度。

8月17日,《北京晚報》首先刊登了一篇關於潘石屹向受損客戶道歉的文章,潘石屹在文章中首先對所有受損住戶表示誠摯的歉意;其次,他表示希望通過法律途徑有一個公正的裁決;最後,潘石屹向社會廣泛征求驅除氨氣更有效的辦法。

此文一經麵世,各媒體、電視台也紛紛從不同角度對現代城的氨氣事件進行了報道,現代城又一次成為大規模媒體報道的焦點。

也正是在這次突發事件中,潘石屹提出了無理由退房並雙倍支付銀行定期存款利息,此舉在中國房地產界引發空前的爭論。

對此,潘石屹說:“我不在乎別人說什麼,隻要我認為是對的,就會去做。”

其實危機公關術很簡單,一句話就是以退為進,用潘石屹自己的話說就是“隻要你坦誠,你就能得分”。

一次次的危機、一次次的困難,潘石屹長遠的眼光和睿智的公關技巧使SOHO現代城在雪雨風霜中依然屹立。

SOHO抒寫的是一個引領潮流的建築奇跡,它創造了一種更加自由、開放、彈性的文化,它也因此成為京城的標誌性符號。

“一個城市,一棟建築物有沒有價值是需要時間來檢驗的,沒有人會懷疑巴塞羅那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城市,也沒有人會懷疑這座城市是無價的。曆史、文化和藝術的沉澱同樣少不了標誌性建築物的功勞。”留下時代的建築精品一直是潘石屹心中的夢想。

SOHO(中國)成立10多年來開發出一係列項目,SOHO現代城、博鼇藍色海岸、建外SOHO、長城腳下的公社、SOHO尚都。

盡管SOHO每一個在同級別市場上,都可謂價格不菲,但都是以“創造力”超越於“奢華”的物業類型。

改革開放的30年來,在中國房地產業,誕生了很多像潘石屹這樣的地產巨子,因為有他們的存在,中國的城市變美了,房子的變多了。私企在互聯網上創奇跡

2008年10月30日,在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上,位列第九的是馬化騰。

在中國,或許有很多人不知道馬化騰是何許人,但很少有人不知道那個以可愛的小企鵝形象為代表的聊天工具QQ。

馬化騰創建的騰訊公司就是靠著這個聊天工具改變了1/13中國人的溝通習慣,並獲得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馬化騰於1971年10月出生於廣東汕頭市。1984年,馬化騰隨父母遷至深圳。

1989年,馬化騰進入深圳大學。進入大學後,曾經酷愛天文的馬化騰在深圳大學卻選擇了計算機專業,“畢竟天文太遙遠了”他說。

在深大的歲月,馬化騰的計算機天賦已經讓老師同學刮目相看,他既可以成為各種病毒的克星,又可以為學校的PC維護提供解決方案,有時還幹些將硬盤鎖死的惡作劇,讓機房管理員哭笑不得。

1993年,從深圳大學畢業後,馬化騰進入潤迅公司,開始做軟件工程師,專注於尋呼軟件的開發,並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的位置上,這段經曆使馬化騰明確了開發軟件的意義就在於實用,而不是寫作者的自娛自樂。

而也正在這一年,馬化騰的大學師兄史玉柱開發的“漢卡”軟件已經紅遍中國,巨人集團名噪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