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很快,宜客的經營範圍從大學校園拓展到了校外。3個月後,葉路春的盒飯打入了第一棟寫字樓。
不久,他們承接了單日訂餐額過萬的最大的一筆訂單為央視二套現場直播的北京奧組委主辦的製服發布會提供餐飲服務。
一時間,宜客產品的質量和供餐速度均獲得客戶的高度認可。
半年後,宜客盒飯在4所大學和3個寫字樓裏有了穩定的客戶群,每天都要送出400到500份。
葉路春並不滿足於這樣的成果,他和趙舜仍在嚐試各種營銷方法。在MSN或QQ上同顧客聊天,是他們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套近乎”擴大穩定了顧客群,又了解到顧客需求,新的盒飯品種隨之不斷推出。
宜客網站上,色彩誘人的盒飯圖片已達二、三十種,價格最便宜的特色燜麵,僅350元一份,而最貴的雞肉卷套餐、芹菜香幹炒肉蓋澆飯等,不過10元錢一份。
創業之路起步於小小的盒飯,葉路春的人生抱負卻遠遠不止盒飯。
他說:“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曾經有過3次波瀾壯闊的創業浪潮,前兩波創業潮都和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有關,他兩次視察南方,分別觸發了1984年、1992年國內的‘下海熱’。1984年甚至被稱為‘中國公司元年’,那一年王石、張瑞敏、柳傳誌等下海創業,成就了今天萬科、海爾、聯想這3個中國的標杆性企業。到了1999年,互聯網迅猛發展,觸發了中國的第三次創業浪潮,並且一直延續到今天。”
南開在校生榮登富豪榜
2009年春,中國校友會網和《21世紀人才報》首次聯合發布了“2009中國大學生創業富豪榜”,其中,南開大學的博士生宋洪海和大三學生薛開發分別以第十六位和第一百位名列榜單。
宋洪海出生於1976年,2003年以10萬資金創業,短短幾年間,就讓他的煒傑科技有限公司達到資產3000萬元。從本科到讀博,一直都是南開學子的宋洪海,在校期間始終是名列前茅的好學生。
念本科生和研究生時,宋洪海一直在為企業做項目,在為企業賺取豐厚的利潤時,他得到的報酬微乎其微。
2003年,在南大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讀博的宋洪海和妻子、弟弟、朋友用打工積攢的10萬元啟動資金,在南開科技園注冊了一家公司,即煒傑科技。
利用多年的知識積累,主要從事醫藥原料藥和中間體的技術研發工作的煒傑科技發展迅速,擴展為一家總公司和3家子公司。煒傑科技就在離南大不遠的白堤路上,宋洪海的團隊也幾乎都是畢業於南開大學的學生。
宋洪海說:“我是從南大畢業的,我相信大學生們能用自己的智慧創造財富。”
宋洪海說,很多人都在問他創業的秘密,其實創業並不複雜,大學生創業必須要有創新的思維和創新項目,他的白手起家就是靠兩個全球壟斷的項目。擁有技術上的優勢和果敢的判斷永遠是創業的根基。
短短4年的時間,靠10萬元起家創業。2009年,他已經是一個擁有4家分公司的企業董事長,資產達到數千萬。
談及創業經驗,他說的話簡單卻耐人尋味:“首先要給自己找準定位,然後放開手大膽去做,不要怕失敗。當然,還是要做好規劃,有目標地發展。”
“我相信一句話,年輕沒有什麼不可以,即使輸了,也可以從頭再來。”說這番話的時候,年近31歲的他,樸實的眼神中透出自信與堅毅。
很多見過宋洪海的人,都不會將他和一位創辦了4家分公司,在國內外同行中都頗受稱讚的董事長聯係在一起。
他給人的印象仍然是一名大學生:戴著眼鏡、穿著牛仔褲,滿身書卷氣,樸實中透著沉穩與睿智。然而談到當初放棄出國留學和企業高薪聘請而選擇自主創業,宋洪海微笑著說:“這完全是一個偶然。”
宋洪海1994年考入南開大學化學係,1998年本科畢業進入南大元素所讀研究生,2001年又被保送直讀博士,盡管成績優秀,但宋洪海說自己並不是一個安分的人。
“讀研究生期間,我跟著導師做項目,有時做一個實驗可以有100元的收入,我那時候賺錢就賺上癮了。因為家在山東農村,經濟條件不是特別好,所以我就靠這些錢先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再哄女朋友開心,剩下的留給同在天津讀書的弟弟作零用錢。後來,錢掙多了,我就攢起來。”
正是讀書期間的這些實踐,讓宋洪海有了“為何不自己開公司,自己做老板”的念頭,但當時因為對創辦公司的運作流程一無所知,這種想法變成稍開即謝的曇花。
一個偶然的機會,宋學海結識了一位師長,從他那裏了解到創辦公司並不像想象中那麼複雜。隨即,宋學海做出了一個令他的人生軌跡完全改變的決定。
他的想法很簡單:“首先要給自己找準定位,然後放開手大膽去做,不要怕失敗。我相信一句話,年輕沒有什麼不可以,即使輸了,也可以從頭再來。”
宋洪海以及他的團隊清醒地意識到,中國的醫藥企業在產品技術研發等方麵有很多自身的優勢,比如較低的成本、優秀的人才等等,但是麵對國際競爭對手,國內的製藥企業要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新藥創新顯得尤為重要。
煒傑公司牢牢地抓住“創新”這個法寶,利用紮實的研發實力和傑出的創新精神以及強大的發展潛力,吸引到了許多與國際跨國公司合作的機會。
在煒傑合作名單裏,有很多國際知名跨國公司,如1988年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凱華股份有限公司、號稱“美國第一大化學公司”的DOW公司、歐洲第一大采購集團阿婆鷗鵝公司以及世界製藥巨頭丹麥靈北製藥公司。在與他們合作中,宋洪海要求自己以及公司員工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誠信,“因為誠信才是經營者的生命線”。
公司裏有一支很特別的隊伍,叫“督導組”,專門負責搜集公司正在進行的各項目的進展情況,隨時與客戶聯係、溝通。如果一旦發現拖延,則立即告知客戶,由他們來決定是繼續進行還是放棄。
“這樣既能夠贏得客戶的信任,又能使員工在做項目時摒棄拖遝思想,最主要的是能夠與客戶及時交流,一舉而三得。”宋洪海微笑道。
2004年初,煒傑科技公司麾下的第一家子公司——山東鑫北醫藥化工有限公司在山東淄博開始建設。
2004年3月,公司完成第一次擴資,注冊資金由起初的10萬元增加到125萬元,同時,經營場所和人員都進行了擴充。
同年6月,公司第二次擴資,注冊資金增加到205萬元。
7月,美國凱華公司與煒傑共同出資成立了天津煒傑凱華科技有限公司,煒傑控股55%,人員、場地規模均與煒傑相同。
2005年4月,山東鑫北醫藥化工有限公司土建工作基本完成並開始試車,標誌著煒傑正在從一個研發型企業向生產型企業轉變。
談到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宋洪海毫不諱言:“至今我們還沒有遇到過資金、政策等方麵的大的挫折,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項目進展不順利。但是,盡管一時做不出來,但實驗的途徑多種多樣,終歸是能夠做成功的。”
要學會承受壓力,更要學會釋放壓力。
這是宋洪海經曆了數次“難題”之後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
公司初創時期,他與合作夥伴們基本上都是整天“泡”在辦公室、實驗室,“真正以公司為家”。
有時,遇到難做的項目,他與李岩往往是通宵達旦地“窩”在實驗室。如果總是不順利,他就會拉上李岩去酒吧,喝酒聊天休息一會兒再回實驗室,倒頭大睡3個小時後再起床繼續實驗。有時,靈感就會在大腦“休息”的時候不期而至。
相對於男員工略帶“豪放”的飲酒,工作壓力同樣大的女性員工釋放壓力的方式則更“文雅”一些,那就是去唱歌。
“公司的儲藏室裏備有幾十箱啤酒,同時也有附近幾家大型娛樂場所的會員卡,隨時準備為員工們‘減壓’。”宋洪海介紹說。
公司全體員工的平均年齡不到30歲,員工的年齡結構以及經營者的理念共同決定了公司的氛圍:青春,有朝氣,而且融洽。用宋洪海的話來說就是:“隻有分工不同,沒有職位高低。”
有一個周末,宋洪海召集核心團隊開會,研究探討公司的發展問題,結果,“那個會開了整整一天,演變成一個專門批判我的批鬥會”,提到此事宋洪海有些哭笑不得,“不過,這也從一個側麵反映了公司民主而寬鬆的人文環境”。
宋洪海的團隊的最大特色,就是幾乎所有的成員都是南開大學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