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化學學科很厲害,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知識水平高,而且實踐能力強,並且很有自己的思想。把這些優秀的人召集起來一起做一些事情,也算是報答母校的培育之情吧”。

為了更方便地與母校聯係,同時也是為了“照顧”剛剛離開校門的師弟師妹,宋洪海特意把公司地址選在了離學校很近的白堤路上。

宋洪海現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到大學宿舍住一段時間,閑時可以跟室友打牌、聊天,淩晨兩點再一起熄燈睡覺,早晨匆匆起床去化學樓上課,下了課拿著飯盒到食堂一起排隊打飯……回想起這些在南開的時光,宋洪海的眼裏有隱隱的淚光在閃動。

“2009中國大學生創業富豪榜”排行100位的薛開發,是南開大學藝術設計係大三在校生。

通常來說,大學生創業大都是為了勤工儉學,而南大這名大三的學生薛開發卻有更高地“追求”,他要通過自己創辦的DM刊,“消滅”影響校園環境的小廣告。

筆挺的西裝,漂亮的領帶,鋥亮的皮鞋,一身“老板行頭”的薛開發還有一個身份就是津媒文化傳播公司總經理,他創辦的公司位於南開大學西南村一套單元房內。

公司裏,僅能容下一台電腦,一個填滿廣告、營銷方麵書籍的書櫃以及薛開發與合夥人的兩張床。公司的牆壁上隨處可以看到各地報紙刊發過的精彩廣告頁。

這些廣告頁報紙是薛開發特意留下來,他認為自己可以通過這些創意或精美版式,隨時“取經”,或者將來“移植”到自己的刊物上。

薛開發從大一開始,就打算“開發”創業,但真正走上創業路還是在2008年。

那時,他總看到有的同學在宿舍樓發傳單廣告,銷售自己閑置的生活用品或書籍,他覺得,如果自己麵向大學宿舍發行一個“廣告專輯”,就可以整合同學之間的信息資源,也可以將外麵的廣告引進來,為他帶來利潤。

2008年暑期過後,薛開發和同學順利注冊了工商執照,開始籌劃首期DM刊,即直接郵寄廣告的英文縮寫。

在薛開發的公司裏,有幾位骨幹力量,一位是畢業於山西大學曆史專業的陳文超擔任市場總監,負責聯係廣告業務;另一位是南開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大一學生竇善領負責兼職網站開發;還有一位是天津對外經濟貿易學院商務管理係旅遊專業大一學生孔祥輝,他是天津區域經理兼行政總監,負責河西區各大學整體業務;同時還有畢業於天津師範大學經濟法專業的楊仁龍,主要擔任團購事業部經理,負責實體業務和活動推廣。

薛開發打算將刊物製作成免費向同學發放的廣告載體,同時為同學們提供刊登二手物品交易信息的平台。

剛開始,由於影響力小,薛開發的第一期DM刊,隻拉來少得可憐的廣告,公司剛起步就出現了財政赤字。

不過,由於他創辦的《津媒校園》這套DM刊發行量達兩萬份,而且刊物可以發送到天津大學、南開大學、醫科大學等高校宿舍內,這樣,便很快吸引了校園周邊商戶的興趣。

慢慢地,開始有商戶主動聯係薛開發,公司的經濟狀況開始有所好轉,他也因此能夠“招兵買馬”,雇用各高校的大學生作為廣告員、傳單發送員,擴大市場影響。

後來,隨著市場調研的深入,《津媒校園》內容充實了不少。現在已經成為集休閑、娛樂、勵誌、求職、購物於一體的綜合性、實用性刊物。每兩周出一期,到寒暑假會停刊,做下一學期活動策劃,並利用放假時間和廠家談實體合作。

薛開發有自己的辦刊想法,每到升學、考試、就業高峰時,他會在上麵發布關於二手書籍轉讓、生活用品轉讓等方麵的信息,讓廣大學生讀者享受實惠。

至2009年初,《津媒校園》刊發20萬份,薛開發的公司盈利達4萬元。

此時,他不僅積累了校園周邊旅店、飯館、數碼城、書店、眼鏡店等與校園生活相關的固定廣告客戶,也有了固定的讀者群,更有資本在校園周圍租下新的“辦公室”。

薛開發的公司有一套獨特的生意經,就是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為我所用。他們就是看準了高校這個廣闊的市場,有了準確的定位,接下來就是大幹一場了。

大學生求職一直是一個受到廣泛關注的問題。薛開發的公司看到了這個市場。他們在做《津媒校園》報刊的同時,又開發了專門針對大學生兼職的網站。

公司的網絡工程師竇善說:“網站專門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免費的兼職服務。企業注冊用工信息,大學生可以在上麵注冊找兼職。現在有很多招聘網站,他們做得非常專業,麵向所有應聘求職人員。而我們的網站主要定位在給在校大學生介紹兼職工作。因為在校大學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他們對於兼職工作的需求量也大。我們做兼職網也是在進行差異化經營。”

另外,薛開發和們還創辦了一個大學生創業協會,創建了行業動態數據庫、會員兼職數據庫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數據庫。為大學生創業及今後找工作提供幫助。

薛開發的團隊各個都是精英。他們總是能夠審時度勢,抓住一切機會發展壯大公司。

團購事業部經理楊仁龍說:“我們最初在聯係廣告客戶時,廠家並不熟悉我們的報紙。為了不擔風險,他們要求我們幫助銷售他們的產品,然後給我們公司算業績。於是我們就成立了團購事業部,與那些不想在報紙投放廣告的客戶合作,利用我們在各高校負責推廣報紙的團隊來負責分銷他們的產品。因為有了實體業務作為依托,報紙今後的發展會更好。”

到2009年初,《津媒校園》已經在各高校打出了名氣,很多學生在報紙二手信息版塊找到他們需要的生活及學習用品。通過報紙上刊登的求職、創業指導文章,獲取了求職知識,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一些愛好創作的學生,通過給報紙投稿,既抒發了自己的情感,又鍛煉了文筆,同時還可以賺到稿費。

薛開發和他的夥伴們開公司是為了幹事業,也是為了掙錢,但是,他們沒有忘記自己大學生的身份,也願意為兄弟姐妹們服務好。對於大學生在報紙上刊登各種信息,他們都是免費提供版麵;給大學生提供求職信息,也是免費的;有學生投稿,不僅可以得到稿費,還可以收到小禮物;公司還常常招聘一些家庭貧困的同學做兼職。

楊仁龍說:“等到我們的資金充裕一些以後,我們將會設立貧困學生助學金。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我們麵對的群體是高校和大學生,企業除了盈利的考慮,更要考慮如何為高校、為大學生提供服務。給學生帶來福音,給學校帶來社會效益。這是非常重要的。”

從2008年4月28日拿到營業執照至2009年8月,《津媒校園》已經在湖北、河北、青海、黑龍江、福建等5個省設立了分站,薛開發隻用了一年半,就讓“津媒校園”品牌價值超百萬元。

而薛開發和他的夥伴們下一個目標是占領全國的高校。

2009中國大學生創業富豪排行榜上,薛開發和夥伴們創辦的《津媒校園》以4萬元位列100位,他說那是上半年的盈利情況。等到下一次富豪榜評選,他們的目標是進入前60名。

這些20出頭的年輕人中大多數人還在上學,他們創辦的公司不僅賺到第一桶金,也成為人生一個新起點。這個起點很高,因為他們想走得更遠。

浙大學子完成網絡創業夢

2009年7月7日晚上,浙大科技園在大學生創業交流活動中心舉辦了“創業導師專家門診”沙龍活動。本次活動邀請了杭州市首批創業導師之一、杭州盤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田寧先生,做客浙大科技園創業沙龍。

田寧是“杭州市大學生創業成功第一人”,作為浙大創業師兄、創業前輩,他本身的創業故事是非常曲折的。

田寧出生在浙江湖州市長興縣的一個叫和平的鎮上,父親是知青,文化程度並不高,但他的爺爺卻是解放前赫赫有名的上海大夏大學高材生,當過南京一家名牌學校校長。

少年時的田寧對學習一點也不上進,他在上學期間經常考倒數10名,但是,在高考前,田寧突然對學習發生了興趣,第一年高考時竟考上了專科。

盡管他的家裏並不富裕,但他的家人仍然慫恿他複習一年再考。

一年後,田寧不負家人所望如願考上了浙江大學。

大學校園是一個公平的舞台,可以盡情展示自我。田寧很感激自己能有機會和浙大這個藏龍臥虎的校園共同度過了4年。

從小就是“孩子王”的田寧在進入大學後很快就“冒尖”了。

大學中,田寧所學的專業並不是信息技術,而是動物科學,但他卻很會說故事,而且隨口就能說上一大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