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乖乖,你已經有半個月大了,爸爸多想陪在你的身邊,可是爸爸有任務在身……
截至2月9日18時,災區公安機關一線執勤民警因長時間連續奮戰,體力透支,造成9240人受傷,25萬人凍傷或生病。在貴州,僅1月31日一天就有112名一線執勤交警被凍傷,64名民警摔傷,3人手臂摔成粉碎性骨折。另有張新民、歐光權、孔曉岩、趙祖虎等同誌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
50歲的張新民生前是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高速公路二大隊民警。1月23日淩晨,在高速路上連續奮戰了七天七夜的他在駕駛警車巡邏中發生車禍,以身殉職。犧牲時,他的手仍緊緊地握著方向盤,身邊是破舊的工作包和一份沒有寫完的工作日誌。
58歲的歐光權生前是貴州省台江縣看守所民警,在看守所停水、停電,沒有照明和取暖設備的艱苦條件下,他不顧個人安危,帶病堅守工作崗位,每天值班都在10個小時以上。1月21日下午,他因勞累過度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以身殉職。
33歲的孔曉岩,生前是陝西省延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高速公路大隊民警,是這次抗災救災中犧牲民警中最年輕的一位。他連續10多天奮戰在抗冰雪、保暢通的第一線,及時疏導交通、排除險情,主動熱情為受困群眾提供服務。2月2日,在處理交通事故中,他被一輛違章車輛撞倒,經全力搶救無效光榮犧牲。
36歲的趙祖虎生前是貴州省織金縣公安局珠藏派出所所長,2月4日淩晨犧牲在工作崗位上。在連續20天的搶險抗災中,他和派出所的民警們有7天巡邏至天明,尤其是在1月28日至2月3日這7天的時間裏,趙祖虎共計工作155個小時……
在2008年初的這場嚴峻災害麵前,勇敢、忠誠的公安隊伍以自己的行動向祖國母親證明:
這是一支關鍵時刻拉得出、危險時刻衝得上的隊伍,是一個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英雄群體,永遠是黨和人民可信賴的、忠誠無畏的共和國之盾。
正是這些公安戰士的無私奉獻,才換來了普通百姓的快樂和安全,也正是他們的忘我工作,才換來了2008年南方13省人民新年的合家大團圓。部隊官兵奮勇抗災搶險
2008年初,大半個南方,被暴雪冰雨肆虐。危難之中,三軍將士在風雪中出征。
在這個寒冷的冬日,解放軍官兵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在災區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1月下旬以來,特大暴雪普降江南,南京軍區“硬骨頭六連”連長俞樹明敏感地意識到一場大戰即將來臨。他迅速召開支委會,收攏休假人員,做好隨時出動準備。
1月27日,杭州火車站3萬多名旅客滯留。俞樹明接到上級緊急命令:迅速趕往杭州火車站。
俞樹明帶領全連官兵在車站緊急支起帳蓬,救援處於寒流中的旅客。30來公斤的帳篷,他一夾就是兩個。連續奮戰3個小時後,12頂大型軍用帳篷穩穩挺立在風雪之中。
熬煮薑湯、搬運行李、疏導交通……長時間忍饑挨凍,使俞樹明一下子病了,他的體溫高燒達到40度。
2月1日,俞樹明的病情稍有好轉,可他又得知,自己剛滿1歲的女兒也因重感冒轉肺炎,已住院5天。
他剛想踏進醫院去探望女兒,卻又接到緊急命令:杭州市區主幹道交通癱瘓,火速增援!
俞樹明來不及多想,又帶領由48名老兵組成的突擊隊星夜馳援西湖大道。
長約千米的西湖大道,積雪厚達30厘米。俞樹明首先作了簡短動員工作,他大聲地詢問同誌們:“在天亮前清除積雪,疏通道路,有沒有信心?”
“有!”同誌們齊聲回答。
俞樹明率先挽起衣袖,甩開膀子,揮鍬除雪。激戰3小時,官兵們終於搶在市民上班前將這條杭城交通命脈完全打通。
2月6日,妻子抱著女兒來到連隊,俞樹明看到災情仍然十分嚴重,顧不上一家三口團圓,忙著組織大家開展針對性抗災訓練,準備迎接新的戰鬥。
2月11日,江西電網告急!“硬骨頭六連”接到入贛搶修電網的命令。次日淩晨3時,俞樹明帶領全連官兵緊急出征,奔襲千餘公裏,於13日17時抵達贛州作業點,連夜安營紮寨,受領任務。
俞樹明帶著幾名骨幹在萬安縣作業點破冰開路,勘察作業地形。按任務要求,在兩天時間內,全連官兵要把50噸電網塔基材料送上海拔1400米高的山頂。
隊列前,俞樹明高聲呼喊:“困難麵前有六連!”
全連官兵齊聲作答:“六連麵前無困難!”
轉眼間,崎嶇山路上,運送塔材的官兵排成長長的隊伍。18時,天色已晚,山下隻剩下17根每根150公斤重的塔材了。
暮色中,隊伍重新集結,老兵新兵科學編組,連續突擊3小時,僅一天時間,他們就完成了原定兩天完成的任務。
2月15日,井岡山電網告急:海拔最高的羅霄山脈8座塔基倒塌,需要攀爬7公裏的陡峭山路,將每根重達1000多公斤的塔材運上作業點。
俞樹明臨危受命,帶領全連官兵從贛州急速轉戰井岡山。他們憑著一股“硬骨頭精神”,將這塊難啃的“硬骨頭”一舉拿下,比預定時間提前一天完成任務。
17日下午,帶領官兵勝利完成永新縣境內岩石山電力器材運送任務的俞樹明,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熱情歡迎,有幾個老鄉特地爬到山頂,為俞樹明和六連官兵點燃慶賀的鞭炮。
在2008年初的這場冰雪災害中,俞樹明帶領部隊演示了戰鬥在一線的輝煌,而另一個軍人濟南軍區某紅軍團三級士官朱應武,卻在探家途中,以不同的方式,展現出現代軍人的別樣的風采。
朱應武是貴州省石阡縣金坪村人,1999年12月入伍,2004年7月入黨,2007年12月轉改為三級士官。
2008年1月16日,盡管鄂北地區剛剛下過一場大雪,但一年多沒有回家、急著探望病重母親的朱應武,還是踏上了南去的列車。一路上,火車走走停停,各地的災情十分嚴重。
18日淩晨,當朱應武走出貴陽火車站時,看到到處是滯留的旅客。在廣場的一角,一個年輕人蹲在地上,麵前擺著一張寫著求助路費的大紙。一時分不清是真是假的朱應武正要走開,卻又被那人羞澀的表情和無助的眼神牽絆住了腳步。
他蹲下來,問明這個年輕人叫李軍,廣東佛山人,來貴州大學報考法律專業研究生。由於報考時間推遲,加上車票難買,在貴陽多耽誤了幾天,身上已經沒錢了。
朱應武當即掏出400元錢遞給了小夥子。正當他轉身之時,小夥子一把拽住了他,說:“我叫李軍,是廣東佛山人,你一定要留下聯係地址。”
圍觀的人都說:“這個當兵的真傻,人家說是學生就輕意相信了。”
朱應武啥也沒說,笑著走開了。
告別李軍,朱應武趕到了汽車站。一問才知道,3天之內的票都賣完了,他隻好就近找了家小旅館住下來。就在這天上午,他從電視上看到貴陽市抗災救災的新聞,馬上就坐不住了。先是幫助疏導車輛、維護秩序,為年老體弱的旅客購買車票、搬運行李;後來又走上街頭,加入到破冰除雪、疏通道路的行列中。3天時間就這樣忙忙碌碌地過去了。
1月21日下午,朱應武趕到了凱裏。然而,回家的路依然漫長。
此時凱裏的多條公路幹線中斷。為了節省錢,朱應武住進了每天15塊錢的鴻騰旅店。由於床位吃緊,每個鋪位隻給了一床薄薄的被子。這天夜裏,隔壁一個孩子凍得不停地哭泣。朱應武二話沒說,就把唯一的被子送了過去。
孩子的哭聲漸漸停了下來,朱應武就裹著褥子將就了一夜。
滯留凱裏期間,朱應武每天都走到車站尋問通車進展。
一天早上,一個老太太突然滑倒在地上。朱應武急忙跑過去,小心翼翼地把她抱起來。
這時,老人已是昏迷不醒。朱應武邊走邊打聽,把她送到了自治州人民醫院分院,為她辦了住院手續,交上了500塊錢的押金。老人很快脫離了危險。
老人叫楊蓮珍,今年73歲,老伴去世多年,兩個女兒都在外地,一時半會趕不回來。朱應武暫緩了回家的行程,留下來看護老人。當老人得知朱應武是一名在這裏等車的解放軍戰士、家中還有病重的母親時,心裏很是不忍,幾次催他趕緊買票回家。
而朱應武總是安慰她說:“大娘,我回家的路還不通,您的年齡比我母親都大,就讓我侍候您幾天吧!”直到兩天以後,她的女兒趕到,朱應武才悄悄地離開了醫院。
這時,去朱應武老家方向的路已經通車了,但每天隻發一班車,買票的人擠成一團。朱應武即使換了套便服,但還是不好意思往裏擠,總覺得有損軍人的形象。
一天,他碰到一家三口人為買一桶方便麵爭執起來,孩子吵著要,大人舍不得買,說是再這樣花錢回家的路費就不夠了。
朱應武就自己掏錢給他們買了6桶方便麵和一包火腿腸。周圍人以為朱應武是政府派出的救助人員,紛紛向他伸出手。朱應武找到車站反映這一情況後,車站提供了一些救助。而朱應武每天也買些方便麵、饅頭、油餅一類的食品,分發給受困的旅客。
幾天下來,他準備給母親看病用的5000多塊錢,花得隻剩下幾百元了。
朱應武給戰友王春亮打了個電話,讓他把4000塊錢打到了他的工資卡上。
離春節越來越近了。看著朱應武每天都在為旅客們忙活,車站調度員龔銀發特意在車上給他留了個座位。
2月2日這一天,朱應武一大早就背著行李趕到車站。車快要開的時候,一個小夥子跑到了車前,哭著對司機說:“我是在凱裏上學的學生,父親被車撞了,正躺在醫院裏,求求你把我捎上吧!”車輛不能超員,司機十分為難。
朱應武提著行李走下車,把回家的機會讓給了他。
就這樣,朱應武直到滯留旅客基本疏散完才登上返鄉的客車。
2月3日中午,朱應武坐的小客車因山路結冰過厚,咋也爬不上去,後退也凶險異常,客車隻好暫時停靠路邊。回家的路又一次被冰雪中斷!
車上旅客情緒急躁起來,能吃的東西基本吃完了,有的旅客已經身無分文,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在那裏號啕大哭。天色一點點暗下來,氣溫越來越低,旅客再待下去可能有生命危險。
危急關頭,朱應武從包裏掏出軍裝,穿戴整齊後站出來:“我是一名軍人,這一帶我很熟悉,我知道前麵不遠就是龍溪鎮,請相信我,跟我來吧。”
朱應武把自己帶的幹糧分發給旅客們充饑,帶著他們沿著山路向小鎮前進。經過3個多小時艱難跋涉,他們來到龍溪鎮。朱應武替大家交了住宿費,領大家到小店吃飯,還幫大家買了返鄉的車票。
從1月17日到2月3日,朱應武在路上滯留了18天。一路走下來,朱應武先後數十次慷慨解囊,在凱裏、龍溪等地,先後資助受困旅客50餘人,為他們購買車票,付房費,付飯錢,買藥品等,錢物折合共計7000餘元。
朱應武的事跡傳到部隊後,團黨委特批他續假半個月,並派團後勤處長徐建海專程到他家裏看望慰問。
冰雪歸途18天中,朱應武拿出的竟是母親的救命錢!
朱應武母親的病由於缺錢醫治,已躺在床上快半年。朱應武回家後,將自己在旅途的點點滴滴向父母和盤托出,其母安慰他說:
“兒啊,人家比我們更困難,更需要幫助,我不怪你!”
朱應武說:“我的家境很不好,母親治病也需要錢。不過我覺得在自然災害麵前,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幫助,更需要相互溫暖,這錢花得值得。”
朱應武牢記他所在紅軍團的傳統,他把“愛民特別真誠”作為了自己的人生信條。
翻開朱應武的成長履曆不難發現,他不僅專業技術過硬,而且經常幫助他人。從2004年開始,他就一直堅持每月從工資裏擠出200元,資助江西南昌航空工業學院的女大學生張興瓊完成學業。他還多次為駐地家庭困難的孩子購買衣服、玩具和書本文具等,被小朋友們親切地稱呼為“活著的雷鋒叔叔”。
入伍以來,朱應武先後4次被評為“優秀士兵”,多次受到表彰和獎勵。
探親路上遇冰雪滯留18天,無償資助受困群眾7000餘元。朱應武一路愛心融冰的感人事跡,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
很多網友發帖說:
人民子弟兵好樣的!朱應武好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