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青正準備給自己的妻子聯係時,一名戰士急切地告訴他,一輛開往深圳的大巴車上,有48名老人、婦女和孩子兩天沒吃東西了。
得到這個消息,趙曉青立即讓戰士們拿出所有的食品和水,分發給他們。看到大家不夠吃,趙曉青又買來盒飯讓戰士們將食物送到車上。
1月27日20時,滯留在風雪途中的一個孩子高燒40度,無處醫治,年輕的媽媽急得直哭。情急之中,趙曉青脫下軍裝裹在孩子身上,抱著就向8公裏外的鎮醫院跑去。
到了醫院,那裏正被告之停電,孩子隻能轉院治療。情急之中,趙曉青攔住一輛帶有防滑鏈的中巴車,懇求司機:“幫我把這個孩子送到州醫院,要多少錢都行……”
駕駛員了解情況後,深受感動,載著母子緊急到趕到苗族自治州裏,使孩子平安脫險。
2月3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血站告急:各種血漿庫存量低於警戒線!剛剛執行救災任務歸隊的趙曉青,聞訊又帶領官兵趕到血站,第一個躺上了輸血台,主動要求獻血400毫升。
5日傍晚,趙曉青帶領官兵回到支隊作短暫休整。這時,他才知道,自己的妻子拉著孩子在雪地裏步行10多裏,才搭上便車來到支隊,並已在支隊等候10天了。
當晚,妻子為趙曉青燒了一桌飯菜說:“你可回來了,我們家可以過個團圓年了。”
妻子的話,讓趙曉青眼窩一熱,他想到第二天又要執行新的救災任務,便一臉歉意地說:“老婆,明天就是大年30了,我們提前吃個團圓飯吧!我們明天還有任務,估計不能陪你們過年了,你們還是回家去吧!”
在趙曉青的勸說下,第二天早上,妻子領著兒子一步一回頭地登上了開往貴陽的客車。
在抗擊冰雪的30多個日日夜夜裏,趙曉青帶領官兵們檢修供電線路142公裏,疏通道路140餘公裏,疏導車輛3萬多台,解救被困群眾17萬餘人,救助危重病人300多人,修複民房140多間,為一線的抗冰救災工作用出巨大的貢獻。林區竹海的抗冰救災
2008年1月,持續的冰雪災害使四川長寧縣國營林場的竹海變成了茫茫雪海。長寧是聞名遐邇的“中國竹子之鄉”,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大縣和革命老區。
1月12日以後,長寧的日最高氣溫從上旬的10度多陡然降到0度左右。
19日,冰涼的雨水變成凍雨;持續的低溫還使林區年相對濕度達90%以上的空氣慢慢變成了冰淩。
26日晚上,全縣降下了17年來的最大一場雪,竹海變成了雪海,林海變成了雪原。竹子和樹木經受不住如此的重壓,竹林裏到處都是竹子破裂、斷裂的聲音。
大雪不僅壓垮了竹林,還直接威脅到周邊村民們的房屋安全。危急時刻,長寧縣萬嶺鎮楠竹經營所所長王啟榮率領隊員們迅速趕到現場,鉤竹梢,排險情,千方百計地保護竹林。
27日一大早,王啟榮拿起竹杆,綁上鐮刀,頂著刺骨的寒風,冒著冰冷的雨雪,向職工們說:“走,我們鉤竹梢去。把能使的力氣都使出來,最大限度地多鉤梢,鉤一根竹梢就少損失一根竹子,來年就多長幾根竹筍!”
“隻要楠竹在,不怕沒柴燒。”經過奮戰,全所職工將損失降到了最低。
然而,令王啟榮等人沒有想到的是,31日晚上,長寧再次降下幾十年不遇的大雪,部分林區積雪近1米。
2月1日淩晨5時6分,長寧和興文兩縣交界地區又發生了46級有感地震。電杆倒了,電線斷了,竹子破了,樹木倒了,房屋壓塌了……雪上加霜,災情更重了。
災情就是命令。王啟榮早晨6時就起床,趕往受災最重的三江工區。雪厚冰滑,路爛竹擋,平時一個小時的行程,足足走了3個多小時。
站在伏龍坪上,眼前是一片慘狀:樹木倒的倒、斷的斷,竹子更是沒有一株是直立的;一根直徑20厘米粗的恢桶樹攔腰折斷,落在兩間護林房上,屋頂還被打出個大窟窿。
王啟榮立即籌集樹木、鋪竹和青瓦,修好了護林房。
他還將全所職工組成3個抗災救災搶險組,清除倒在、斷在和壓在20多公裏公路上和近100公裏電線上的竹木。
為了保障工區職工和林農的正常生活,為了讓群眾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王啟榮不斷叮囑同伴:“馬上過年了,馬上發春筍了,能鉤梢的就鉤梢,實在不行的就把上半部分砍掉。一句話,既要保證通電,又要盡最大努力保護好母竹。”
王啟榮的精神感動著大家。經營所很多職工來自綿陽、射洪、蓬溪、遂寧等地,在王啟榮的帶動下,職工們一個也沒有回老家團年。職工陳湘貴姐姐家的親人去世了,他也沒離開工區一步。
電不通、路不通,王啟榮每天步行9公裏多路,與工人們一起清掃路麵積雪,鉤梢打雪,衣服濕了就烤一烤。一個多月以來,他們隻能輪流下山去洗洗澡、給手機充電。
大年初一,為了將受災情況降到最低,王啟榮依然深入重災區農林工區,與職工們一起探討災後重建。
他告訴職工們:“要對林區進行徹底清理,鉤梢能夠恢複的竹子,要盡量恢複;竹林受損,枯枝落葉增多,要特別注意森林防火。”
在市、縣的領導和林業部門的關懷下,王啟榮請來了竹業專家四川農業大學的江心教授和易同培教授,以及宜賓市林科所徐小林所長,製定了《科學救災、重建家園》的恢複和發展規劃。規劃指出:
立足進行保護性清理的原則,能保則保,能留則留。
王啟榮說:“我們要按照災後重建的恢複和發展規劃,帶領全所和全縣的竹農,苦幹巧幹,確保大災之年不減收。”
就這樣,在無情的雪災麵前,王啟榮帶領全體職工和村民共鉤下了4多萬根竹梢,這不僅為國家減少近50萬元的經濟損失,更重要的是保住了4萬多根來之不易的楠竹,保住了5萬多根春筍。群眾自發的抗災義舉
2008年1月中旬開始的特大雨雪冰凍災害,使湖南省最南部的城市郴州443座電塔倒塌,數萬根電杆折斷,350多萬人口的供電、供水全部中斷,全城成為一座與外界隔絕的“孤島”。
危急時刻,千裏之外的一支由13位唐山農民組成的救災小分隊悄悄成立,他們租了一輛麵包車,準備好了鍬、鎬等工具,在大年30這天向湖南災區出發。
發起這項活動的是唐山市玉田縣東八裏鋪村村民宋誌永。
剛開始,宋誌永打算向湖南災區捐2萬元錢。後來,他看到湖南不少地方山上全是雪,電力施工難度很大,急需人力、物力支持。經過反複考慮,他萌發了去災區一線支援的想法。
2月5日,大年30的前一天,宋誌永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妻子。開始,他的妻子堅決反對。
宋誌永告訴妻子,在3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時,全國人民都支援唐山,現在南方遭了災,身為唐山人當然也有義務去支援他們。
妻子的思想工作做通後,宋誌永又考慮到自己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便動員自己所在村的村民一起前往。
宋誌永的熱情很快感染了村民,在他的號召下,村子裏有16位農民踴躍報名。
考慮到部分農民家裏的特殊情況,宋誌永從他們中最後確定了12人,這些人中,有8人是頭一次出遠門,有2對父子、3對兄弟,年齡最大的62歲,最小的才19歲。
人員定下後,宋誌永又以每天650元的價格租到一輛小型客車,拿著家裏的3萬多元錢和一封村裏開的介紹信,與大家一起奔赴湖南。
2月7日17時,驅車20多個小時後,宋誌永一行終於到達長沙,但當他們打聽到位於長沙的湖南抗災指揮部時,相關人員告訴他們,那裏的搶險救災工作已經基本結束。
為此,大家又決定轉戰到湖南受災最嚴重的郴州市。
8日上午,宋誌永一行趕至郴州。可當地抗災工作繁忙,竟沒人“理睬”這個外地來的抗災小分隊。
為了找到最需要人力的地方,宋誌永跑到一個搶險救災協調會會場,躲在後排“偷”聽救災安排。
他聽到湖南省電力公司承擔的一個項目正急需1000多名工作人員。
一散會,宋誌永就找到需要人力的省電力安裝工程公司一位負責人麵前說:“我們是從唐山來的,願意義務救災。幹不了技術活,我們可以抬工具,運材料,讓我們參加吧!”
這位負責同誌被宋誌永的精神深深感動,他立即給宋誌永他們安排了扛器材、抬電杆、拉電線的體力活。
當天中午,宋誌永一行人經過郴州一座大橋時,看到兩旁人行道都是積雪,行人都在行車道上行走,他們馬上從車上拿出鍬、鎬等工具,清理人行道上的積雪。
部分過往行人見到他們車上的標語,問明究竟後,也抓起工具,和他們一道鏟雪除冰……經過4個多小時的奮戰,才基本搞完。
快收工時,省電力安裝工程公司負責人打來電話,要他們馬上趕到材料庫卸材料。待大家幹完時,已是21時。這時,大家吃了點麵包、礦泉水,算是晚飯。
自此以後,這支抗災小分隊幾乎一刻也沒閑著,在省電力安裝工程公司的安排下,轉戰郴州各地電力搶險現場。他們每天晨5時準時起床,一般要到晚上24時才能休息。
初來乍到,由於水土不服,他們中的好幾個人都不同程度地出現腹瀉、感冒、發燒等症狀。為了不影響救災工作,他們都隻是吃點止痛藥就繼續幹活。
他們缺乏準備,隻備了兩雙塑料套靴。結果幹完活回到旅店,沒穿套靴的人襪子一擰一把水。第二天他們又在襪子外邊套上塑料袋,照樣幹。
在搶救現場,他們中有的手被凍傷,有人腳被紮傷,但他們都咬牙堅持,不肯休息。
湖南菜以辣為主,這群北方漢子吃不慣就用麵包和方便麵充饑。
正是因為有了許許多多像宋誌永等人一樣日夜奮戰的搶險人員,才使郴州的電力搶險工程進展順利。
2月13日,郴州供電基本恢複正常。
抗災小分隊的故事感動了無數的郴州人和郴州的電力搶險工作者。
2月15日上午,郴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薦國受市委書記葛洪元、市長戴道晉的委托,看望和慰問了宋誌永和他的夥伴們。
李薦國代表全市人民向他們表示感謝,並給他們每人送上1000元慰問金。
但宋誌永和他的夥伴們馬上將這筆錢捐給了郴州的慈善部門。
李薦國感到過意不去,便準備請他們吃一頓飯。結果,宋誌永一行人卻沒有一人願意去。
無奈之下,李薦國隻好陪著這幫農民兄弟吃了個簡單的盒飯。
同一天,唐山市慈善總會給宋誌永等發來了慰問信,並慰問了他們的家人。
唐山市慈善總會對他們大年三十毅然南下,自發組織赴湖南災區支援電網重建的義舉給予高度評價,稱讚他們向災區人民奉獻愛心的行動,彰顯了唐山人民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的抗震精神。
2月23日,農曆1月17,當13位唐山農民兄弟完成了在郴州的救災任務,準備離開時,郴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他們“榮譽市民”光榮稱號。
全國人民支援災區,災區人民也沒有忘記盡上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在湖南衡東縣大浦鎮農莊村九組有一名普通農民叫劉吉桂,他們一家雖然沒有在抗災一線破冰除雪,但他卻在家門口救助了44名被困乘客,為遇災群眾送上了縷縷溫馨。
1月26日,持續了10多天冰雪天氣,使湘南大地變得遍地雪白。
晨5時30分左右,隨著“轟隆”一聲巨響,廣東省普寧市客運公司一台“粵v-1029”大客車側翻在京珠高速衡陽段路邊的排水溝裏。
聽到響聲,住在離高速公路不到50米遠的劉吉桂馬上跑過來到路邊查看。隻見司機受傷,車上的44名乘客凍得直哆嗦,有的還受了傷,行走艱難。
經打聽,劉吉桂才知道,他們都是從深圳趕回湖北荊州老家過年的。
看見劉吉桂來,一位懷抱孩子的中年婦女大聲在車上呼救:“救救我的孩子吧!”
聽到求救,劉吉桂連想都沒想,立即從家裏拿來鐵錘,在高速公路綠色鐵絲防護欄中砸開一個洞,貓著腰鑽了進去。
他從婦女手中接過不到兩歲的小孩,對被困的乘客們說:“大家跟我來,到我家裏去烤烤火,暖暖身子。”
人們陸續跟他進了屋,發現他的家的房子並不寬敞,屋子裏一下子湧進這麼多位客人,顯得非常的擁擠。
劉吉桂全家馬上忙開了。首先,他從鄰家借來4個火爐,又找出一口大鐵鍋,搬來木柴,燃起火堆,給大家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