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尚朝歌多負販搖 鼓刀揚聲通漁鹽(1 / 1)

六韜留下成王業,妙算玄機不可窮。出將入相千秋業,伐罪吊民萬古功。

這是《封神演義》中對於周朝宰相薑子牙政治、軍事生涯的高度評價。薑子牙,河南衛輝人,殷末周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也被後人稱為是中國謀略家的鼻祖。相傳薑子牙的先祖本是個貴族,在舜帝時做過官,而且屢立戰功,被舜封在呂地(今河南南陽),所以又稱呂尚。

造物弄人,命運多舛,到了薑子牙出世以後,家境已經敗落了,成了普通的貧民。薑子牙在沒有遇見周文王之前,曆經坎坷,周遭磨難,並在朝歌鬧市裏做過一段時間的小商販。事實上,作為軍事家、政治家,薑子牙是非常成功的,而作為商人,薑子牙可以算做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商運不濟的商人,多次經營而無功。

薑太公沒有發跡前,長期生活貧困,為了擺脫貧困,他曾一度求富商海,提籃叫賣。但皆因市運不發,無功而返。

常言道:“人生天地間,以營運為主。”薑太公會編笊籬,於是他編了一擔笊籬,挑到朝歌去賣。從早至午,也沒賣掉一個。薑子牙隻好餓著肚子挑了三十五裏路擔子回家。鄰居宋異人聽薑子牙把賣笊籬的事說了一遍,很同情地對薑子牙說:“我家穀倉裏麥子多得都要生芽,你可以拿去磨麵販賣,賺些銀錢度日。”

薑子牙一聽稱快,忙支起磨,磨了一擔幹麵,次日又挑進朝歌去賣。半天也沒賣掉一斤,隻好靠著城牆坐一坐。這時有一個人叫:“賣麵的站著!”薑子牙問他:“要多少麵?”那人曰:“買一文錢的。”薑子牙心想隻要這麼一點,卻又不好不賣,隻好低頭稱麵。這時恰巧一匹馬受驚,溜韁狂奔。薑子牙彎著腰撮麵,不曾提防,被馬把兩籮麵拖了五六丈遠,麵潑在地下被一陣狂風刮個幹幹淨淨,買麵的人也隻好另尋他家。薑子牙無奈,一路嗟歎,回到莊前。

鄰居宋異人聽說後又對薑子牙說:“我在朝歌城有三五十座酒飯店。待我邀眾朋友來,你會他們一會,每店讓你開一日,周而複始,輪轉作生涯。”異人遂將南門張家酒飯店與薑子牙開張。朝歌南門是第一繁華的場所,人煙湊積,很是熱鬧。在薑子牙酒飯店開張的那天,他安排多宰了些豬羊,又蒸了點心,把酒飯收拾齊整,衣著光鮮地坐在裏麵當掌櫃。誰知一上午,鬼也不上門。及至當午,下了陣傾盆大雨,更是門可羅雀。當時天氣炎熱,一早準備好的豬羊肴饌,暑氣一蒸,登時臭了,點心也餿了,酒都酸了。薑子牙晚上回來,被宋異人問及今日生意。聽罷,宋異人歎息道:“不必惱,總之虧我銀錢不多,咱們再作區處。”

宋異人又兌了些銀錢,叫薑子牙販賣牛、馬、豬、羊。薑子牙趕著牛、馬、豬、羊,到朝歌來賣。此時朝歌正值天子與百姓祈禱求雨,禁了屠沽,告示曉諭軍民人等,各門張掛。薑子牙失於打點,把牛、馬、豬、羊往城裏趕,被看門人叫聲:“違禁犯法,拿了!”薑子牙聽見,抽身就跑了。牛馬牲口,俱被入官。薑子牙隻得空手而歸。總之,薑子牙賣啥賠啥。這些窘況,固然是文學的渲染和誇張描寫,但作為曆史人物的薑子牙,其真實情況與此相去不遠。

據史書記載:薑子牙早年曾因生活所迫,在殷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和盟津(今河南孟津縣)一帶的市肆內幹過“負販”(背了東西做小本生意)、“鼓刀”(即屠宰)和賣酒的營生。如《鹽鐵論·頌賢》曰:“太公貧困,負販於朝歌”;《尉繚子》也記載:“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賣食盟津。人謂之狂夫”;《戰國策·秦策》姚賈曰:“太公望,齊之逐夫,朝歌之屠宰”;屈原的《天問》也說:“太公鼓刀為何喜,揚聲為何憂?”以上證明,薑子牙早年當屠戶,做買賣不是他的長項。

薑子牙做買賣不行,但卻是用商品經濟治國的高手。周武王滅商後,由於薑子牙是周代開國元勳,有文治武功之才,加之對周王室忠心耿耿,因此公元前員園遠緣年,在列土封侯時,被封為齊侯,封地營丘(今山東淄博一帶)。

薑子牙到封地後,發現齊國是個貧困落後地區,“土地瀉鹵”,不同於鬆軟易墾的中原黃土地帶。薑子牙因有早年做生意的經曆,深諳經營工商業能很快致富的道理,於是在齊國大力提倡和發展手工業與商業。據《史記·貨殖列傳》和《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薑子牙在建國之初就根據齊國的實際情況,大力提倡種桑麻和養蠶,扶植以絲織業為中心的手工業發展,並利用山東半島濱海的自然優勢,開展捕魚和煮鹽生產。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與各諸侯國的商業活動,使四方“人物歸齊”。當時在齊國,做買賣者不絕於道,列市如雲。齊國臨淄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之一。到戰國時期,戶民多至七萬戶,人口不下三四十萬,為海岱間第一大都會。西漢初年達十萬戶,五十多萬人。《史記·滑稽列傳》中記載:“關東之國,莫大於齊者”,“天下膏腴之地,莫盛於齊者”,故有“西有長安,東有臨淄”之美譽。齊國“財蓄貨殖”,繁榮強盛,說明薑子牙以商立國的成功,而這些都與他早年經商不成功積累的經驗有很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