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堉是一位自討苦吃、甘討苦吃的人,隻有當人苦中不覺得是苦的時候,那苦才真正讓人品咂出人之為人的滋味。這也是懷川人!
懷川人的“精”與舉世聞名的“晉商”的發展不無關聯。當山西人從視野狹小的山溝裏一下子來到廣闊的大平原上,思維也變得活躍起來,因此他們膽子大、腦子活,做生意也有大氣魄,憑著山裏人的淳樸與誠信,將錢莊生意從山西盆地開到了全國各地。
懷慶府的人剛好生活在晉商從山西盆地通向華北平原的出口之處,受晉商的影響,懷慶府人儉省節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靠自己的勤儉與精明,把自己土地上的物產銷往全國各地。與山西人相比,他們勤儉持家,逐步積累,氣魄雖然不足,生意卻做得穩妥紮實。牛角川這樣的地形,並未限製懷慶府人們的思維方式,他們反倒像沁河一樣,將自己彙入更大的黃河水中,在當時的經濟大潮中翻起一片片浪花。
覃懷之地,北有山阻南有水隔,是個相對封閉的區域,但覃懷商人是以自己的獨輪車和小木船,曆盡千辛萬苦,將四大懷藥賣到中國各地甚至海外的許多地方。
閉關鎖國,在清朝表現得最為突出。但是我們卻可以在建造於員願苑圓年的禹州懷幫會館的大殿彩繪中,發現西洋人頭像和西洋建築風景畫,這就是覃懷商人曾經和西洋人從事過商業貿易活動的最好例證。覃懷商人通過經營創新,開拓國內外市場的主要方式有:
在全國各地廣泛開設藥材莊,掌控貨源。隨著懷藥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從明朝起,覃懷地區的府城所在地懷慶府及懷府各縣縣城,開始出現具有四大懷藥“專賣店”性質的店堂店鋪。到清朝中期,較大規模的店鋪有杜盛興、協盛全、李廣盛、馬泰豐、徐新合、郭廣合等一百多家。後來,這些店鋪在國內的水陸交通要道和中國五大中藥材集散地(舊稱中國藥都),設立分店,從事四大懷藥的商業經營活動。
為了掌控貨源,在懷藥種植前,一些大店鋪的經營者,就將部分懷藥收購款先貸給藥農,懷藥收獲時再以較低的協議價從藥農手中收貨。待擁有大量貨源後,店主有意將產地收購價提高,把外地市場價壓低,並以此來控製藥農長途運銷和外商來產地收購。
懷商有規律的組織藥材大會,強力促銷。曆史上的沁陽藥材大會,原稱“柳園藥材大會”,時間為每年的農曆五月十三到六月十三,會期一個月。後來又改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到十月初九,會期仍為一個月。除此之外,覃懷商人還多次在武漢等地舉辦全國性的藥材大會,吸引全國各地的藥商開展藥材交易活動。通過藥材大會的不斷推介和強力促銷,“四大懷藥”聲譽不斷提高,交易範圍日益擴大,銷售數額也與日驟增。
覃懷商人聯合起來,在全國的藥材中心和商業重鎮,設立懷慶會館,廣建藥王廟,實行連鎖經營。隨著懷藥貿易日趨昌盛,銷售數額與日俱增,藥商隊伍不斷擴大,為了便於懷藥貿易,各地藥商富賈主動出資,先後在河南境內禹州、周口、淮濱、社旗等地和北京、天津、陝西西安、湖北武漢、河北祁州(今河北安國)等重要城市,建立了便於焦作商人來往坐落、迎客送士的聯誼場所“懷慶會館”或“覃懷會館”,其中,天津的“懷慶會館”建於員願遠願 年,禹州的懷幫會館建於員願苑圓 年,武漢的覃懷會館建於員願願怨年。建在全國各地的懷藥會館,對懷藥貿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懷藥商人與時俱進,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開展多種經營。隨著經營規模和資本勢力的擴大,懷幫的業務經營不再局限於“四大懷藥”,一些大的懷藥商號除專營懷藥外,還創製自己的名優藥品。“杜盛興”的麝香遠近馳名,“協盛全”藥莊所製的協字麝香,也極有名望,並專營朱砂。懷慶府設在祁州的“杜盛興”商號,除主營“四大懷藥”外,還兼營麝香、朱砂、黃芪、黨參等藥材,在經營外地藥材上,他們強調地道產品的購進,強調成色務好,價格務廉,待人接物以和為貴,贏來了崇高的市場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