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最早發明火藥的國家,最早成為火藥的受害者(3 / 3)

1861年11月慈禧太後發動宮廷政變,實行垂簾聽政以後,宮廷中便以“老佛爺”相稱。至於名號是怎樣來的,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慈禧太後曾經在下班後,於宮中做遊戲,自己打扮成觀音菩薩的樣子,並讓太監李蓮英裝扮成善財童子,讓李蓮英的姐姐裝扮成龍女,然後用當時西洋人送的照相機照了一張相,並將這張相片懸掛於寢殿。從此後大家就叫他老佛爺了。

第二種說法是李蓮英給她的。有一次北京出現了幹旱天氣,依照習俗,慈禧與朝廷官員便要每天向如來佛求雨,一直求到雨來為止。這一次隻求告三天雨就來了,李蓮英很興奮,便趁機恭維慈禧,說太後真是了不得,差不多就好象是佛爺一樣。這番恭維的話使慈禧很高興。從此以後,慈禧就變成了李蓮英的“老佛爺”,每次奏話的時候,總是這麼稱呼。不久以後,“老佛爺”這個叫法就傳遍宮裏宮外了。

第三種說法比較沒意思,就是說慈禧太後自己給自己加上的餓一個稱呼,是他親自指示宮中太監以後交這麼叫她,或者叫她老祖宗也行,於是以後約定俗成就成了規矩。

當然,這些說法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好像老佛爺就是對慈禧太後一個人的專稱。實際上,“老佛爺”的稱號不是慈禧太後專用,因為清朝曆代皇帝都稱“老佛爺”。原來曆史上的帝王除了各自的廟號、諡號、尊號外,有些朝代的皇帝還有特稱,如宋朝皇帝的特稱叫“官家”,明朝皇帝的特稱叫“老爺”。那清朝皇帝的特稱為什麼叫“老佛爺”呢?這是因為清朝是女真族建立的,而女真族首領的最早特稱為“滿柱”。“滿柱”是佛爺“晏珠”的轉音,是佛爺“吉祥”之意。因此,女真首領曆代相傳,特稱為“滿柱”。後來,有的顯赫家族,世居高位的首領,起名就叫“滿柱”。所以,清朝建立後,將滿語“滿柱”譯為“佛爺”,成為清朝曆代皇帝的特稱。

135.宴見外賓的儀式

在乾隆皇帝以前,中國皇帝隻有內政,沒有外交。因為在他們的眼中,中國是世界的主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其他一切國家和民族都應該毫不例外地稱臣納貢。當年英國人派馬戛爾尼來中國要求通商,就因為始終拒絕向乾隆皇帝跪拜叩頭而幾乎一無所獲。

後來,清朝的勢力越來越弱,再也不敢小瞧這些洋人了,甚至還有些低三下四。

同治九年冬天,美國人西華德作為有史以來第一個到訪北京的西方首腦級大腕,他受到了大清政府的盛情接待,國宴便擺在總理衙門。

說是國宴,其實並沒有國家元首出席。太後和皇帝照例是不見外賓的,為什麼?因為這些洋人死活不下跪。所以,迎來送往的瑣事一般都由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大清國“總理”恭親王接待。但不巧,恭親王病了,國宴遂由總理衙門的其它人主持。

足足4個多小時的漫長會餐和150道之多的菜肴,。主人炫耀性地介紹各種怪異菜品的原料和烹飪方式,以此向客人展現天朝上國的偉大形象,同時頻繁地與客人“幹杯”,感情深、口口都要悶,令美國人幾乎忙悶過去。

美國人鬱悶的是,當他們想把話題轉到雙方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國內話題時,主人們總是王顧左右而言他。這頓飯令西華德等對清朝政府的運作效率有了極深的感受。

九年後(1879年),剛剛卸任的美國總統格蘭特在春夏之交到訪北京,成為第一位訪華的西方國家元首。這次,恭親王親自主持了在總理衙門舉行的歡迎宴會。

格蘭特到京之前,已經訪問了廣東、上海、天津等地。當服務人員開始端上各種美味佳肴後,美國人發現,這一“奢華的娛樂”要比廣東、上海和天津的接待簡單了許多。這次,因為有恭親王在場,與會中國官員們便暢所欲言。但是,恭親王隻是勸酒、夾菜,幾乎沒做任何表態。

盡管外國使節得到了很好的照顧,但還是得不到皇帝的親自接見的。由於中外曆史文化傳統及社會製度的不同, 外國使臣來 華之後以何種禮節覲見中國皇帝, 幾為近代以來中外關係中 一個難以逾越的外交障礙, 難解的外交禮儀死結。 第一次鴉片戰爭剛結束後,清廷被迫放棄了傳統禮製, 同意外國公使分別以鞠躬禮和作揖禮覲見了同治帝,這是中外關係史中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