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洋貨橫行

解放前夕,洋貨還很盛行。什麼洋火(火柴)、洋車子(自行車)、樣布等說法還很流行。其實,在同治事情,洋貨就已經在中國市場上橫行了。

在19世紀70年代,廣州的洋貨店已經有相當數量和規模。特別是長壽裏、雙門底及西關一帶,是洋貨店鋪較為集中的地帶。洋貨種類繁多,洋貨店還開設夜市,極大地方便消費者購買。

一位在廣州的洋人就這樣記述道:

“外國玩具,特別是用機械的,似乎也受到歡迎。經過街道時,我看到從前確沒有見過的東西,那就是許多家具店陳列出售的外國保險箱,但主要是舊式的,我懷疑這項貿易將來未必不能發展。……玻璃、刀、圖畫、裝飾品、玩具、糖果、藥品、文具、蜜餞、表、珠寶、錫器、縫紉機以及無數的其他貨物,都有買主。”

鍾表是當時的奢侈品,稀罕之物。19世紀初期,廣州公共場所,僅僅是十三行商館有一個時鍾。高級官僚和富有行商,都以擁有一塊懷表為榮,而鍾表也成為洋商向當地官員行賄的重要物品。後來,才逐步多了起來。

外國貨怎麼賣的這麼好?因為我們自己沒有啊。

137.重修圓明園之爭

同治十二年(1873年)正月,同治帝18歲時開始親政,他親政後也辦了些事,如在西苑紫光閣會見日本國大使副島種臣、俄國大使倭良嘎裏、美國大使鏤斐迪、英國大使威妥瑪、法國大使熱福理、荷蘭國大使費果蓀,並接受他們呈遞國書。同治親政隻有一年多的時間,他親自主持經辦的一件大事就是重修圓明園。

慈禧退簾後,想到宮外遊冶愉悅,回憶起當年的圓明園生活,她懿旨重修圓明園。這是重大的工程,至少要花幾千萬兩白銀。九月,同治帝發布上諭:興修圓明園以為兩宮太後居住和皇帝聽政之所,王公以下京內外大小官員量力捐修。

恭親王雖然反對這件事,認為事關國家,不能再這個時候鋪張浪費,但是他又不好公開帶頭抵製,隻好捐報效銀2萬兩。撥款之後,朝廷震動。百官疏奏,反對重修圓明園。禦史沈淮疏請緩修圓明園工程。同治大怒,立即召見沈淮,嚴詞申責。接著禦史遊百川再上疏諫阻,同治又下諭將遊百川革職。

看到同治如此執迷不悟,眾大臣們紛紛閉上了嘴巴,再也不反對了。1874年正月,圓明園重修工程正大光明殿、天地一家春等一起開工建設同。同治親自視察圓明園,慈禧看取圖樣,兩人好不忙碌。

七月初六廣東商人李光昭借這個機會,將自己包裝成“圓明園李監督”,到處騙錢,一共騙取了王公大臣們白銀30萬兩,眾臣群起反對繼續修建圓明園,但是同治帝卻好像是吃了稱砣鐵了心一樣,不理不睬,繼續幹他的圓明園。

七月十八,恭親王奕欣、大學士文祥等十人聯名上書,請求停止圓明園工程。同治帝就跟這些大臣們當麵爭吵,明明知道自己毫無道理,但是同治帝依然故我,我行我素。十位大臣一再反對,急了眼的同治帝居然宣布要將這這個人全部撤職,連慈禧太後也看不下去了,馬上趕到宮中,兩人相對落淚。

慈禧太後訓斥同治,要求他收回成命,同治隻好罷手,但是後來還是找機會革去了奕的職務。

138.抬著棺材出征的統帥

左宗棠一生對中華民族,甚至對自己,最大的貢獻就是收複新疆。在晚清名臣皆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情況下,他率軍抵抗外敵,收複新疆,為晚清腐敗政治中唯一的亮點,也為中國保住了一百幾十萬平方公裏的國土。因此,梁啟超先生說左宗棠為“五百年來第一偉人”!這也是左宗棠至今仍享有的崇高威望,為後人緬懷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