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毛澤東自傳》龐真譯本(1 / 1)

新民圖書編輯社版

《毛澤東自傳》斯諾著,龐真譯,新民圖書編輯社出版,32開,46頁。約2.8萬字。從目錄上看,自傳分為四章,但正文卻沒有分章。目錄的四章標題是譯者根據自傳內容自擬的:(1)幼年生活――兒時耕讀已雄心;(2)少壯時期――馬亂兵慌實玉成;(3)中共興起――苦聰知行堅灼見;(4)超人精神――貞忠英勇為人民。從段落和內容看,與汪衡本大體相似,但譯文更通俗一些。從譯者寫的《弁言》和《後記》看,譯者龐真應是一位對毛澤東十分敬佩的有很高學識的民主人士。

譯者龐真在文前的《弁言》中寫道:“……這裏,便是中共實亦人民的領袖毛澤東,因應美國記者斯諾之請求,而將他和黨的生長過程作一簡要說明的筆記。從其中,可以看到:半世紀來中國政局的動態;國共兩黨間關係的變遷;中共和紅軍的生長及其在湘贛的活動;被‘圍剿’的經過與長征的情形;以及他本人生活思想的變動等。內容大抵坦白真實而精彩,無任何掩飾渲染。而觀察精深,分析清明,見解特高,智慮深遠。真該人人一閱,不特有助於對領袖與中共之認識而已。然而,若以成敗論英雄,而提倡個人的英雄主義,或更阿諛權勢,奉迎新貴,則存此心理以譯此書以讀此書者,均不足取,轉覺可鄙。原篇一氣嗬成,難分章節,但為讀者閱後查考便利計,仍於篇首標分四節,並以書中主人平生生活及書中內容頗富詩意,爰撰打油腔七絕一首顏其節目,似尚相當……原篇冗長語句,多加簡化;其重複雜亂處,則綜合編遣之。但保證意義全未改變,亦無增減。此書早已美國及英法,特在中國,反因反動力的鉗製,不獲普遍地先睹為快,憾已!”

譯者還在《譯後》中寫道:“毛先生,出身田間,熟讀曆史,對於中國社會之實際情形及其曆來的變遷等,可說了解得最透徹。他生於清季,身逢亂離,國家社會的種種動態,他差不多都親曆目睹,從而體驗得最親切深刻的閱曆。加以他那刻苦治學的精神和專心致誌於人民事業的素質,用能發揮盡致,灼見真知,濟世拯民,對症下藥,且從來知行難並,而先生於真知之下,卻篤行不爽;尤貴行的勇決而忠誠,槍林彈雨,出生入死,百折不回,再接再厲。更能從行動中求進步,於經驗上謀發展,因是而得今日偉大的成就,雖湯武革命,不足比擬,揆諸情理,又豈偶然?是知天下古今,真無僥幸巧取!雖然,毛先生畢竟還是一個同我們一樣的人,根本上固無差別,但何以他能如此而吾人卻不能呢?究竟此緣何故?希望讀過此書的人,個個反省一番。我們至低限度,要做到他那時時在為人民服務的要求,尤其希望今日的青年,讀此書後,有相當的感應,果爾,天下大同,庶乎有望;不然,革命前途,可暗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