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審計項目的“運行軌跡”,為實施全過程質量管理創造條件。所謂審計日記是指審計人員以人為單位按時間順序反映其每日實施審計全過程的書麵記錄。審計結束交相應質量控製人員保管,通過檢查審計日記,審計質量考核人員能及時了解到每個審計人員的工作量,並為界定審計責任,評價個人業績提供依據。
3.以落實審計責任為核心,建立健全各項內控製度
按照審計作業程序,明確各個審計環節的質量控製內容,規範從編製審計工作方案、收集審計證據、編寫工作底稿、出具審計報告、建立和完善貫穿於審計全過程的質量責任評估和追究製度,構建科學、高效的審計質量控製係統。
4.製定科學有效的審計項目業績評價體係
完善與審計責任追究製度相對應的激勵機製,充分調動全體審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全員參與”實現審計質量的提高。
5.收集和研究項目背景資料、做好審計方案
通過廣泛收集、認真審核和深入分析審計對象的背景資料,可以對審計對象的經營狀況、經營成果、經營目標和內部控製等情況進行初步了解,對審計對象管理狀況作出初步判斷,為編製審計方案提供依據。
6.非現場審計與現場審計作為審計的兩種方式
相互聯係又相互依托,在現代信息處理和傳遞方式下,隻有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確保審計監督職能的實現。 第一,在審前準備階段,通過非現場審計的具體應用,對收到的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財務數據等進行分析和歸納,進行相應的審計測試,並結合收集到的其他背景資料,能及時查找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疑點,找出審計的切入點,為編製審計方案提供依據。 第二,在現場審計階段,一是將非現場審計查找的問題“疑點”作為審計線索,提高了審計時效性;二是利用非現場審計可以幫助現場科學準確地選取樣本,實現有針對性的跟進檢查和核實,可以提高審計效率,縮短現場審計時間,節約審計成本。 第三,在日常審計工作中,通過對被審計單位相關業務數據和資料的連續調集、整理和分析,可以達到對被審計單位持續的、不間斷的監測,有助於及時地發現風險隱患,減少損失,並為下次審計提供線索。
7.逐步推行現場審計督導製度是加強項目質量管理最有效的途徑
現場督導的內容,一是要對現場審計人員的工作給予適當的指導;二是監督現場審計取證過程和審計測試過程,以確定審計人員是否按方案要求執行了所分配的專業條線的審計;三是對已完成的工作和形成的結論是否作了相應的記錄、審計證據是否能支持審計結論、工作底稿的編製是否符合要求等方麵進行複核。
8.充分利用審計成果可以為不斷加強審計質量管理提供保證
一是督促整改,加強處罰。對於已發現的問題,內部審計部門要提出糾正和改進的意見和建議,並及時督促檢查被審單位的落實情況。二是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要建立“問題庫”,並進行分類。對因製度盲點造成的問題要及時反饋有關部門,並督促其不斷完善製度建設。三是審計部門應定期、不定期地以情況通報、論壇等形式對審計發現予以適當地披露,引以為鑒,進一步推動內部審計資源的有效利用。
總之,要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必須充分把握內部審計是立足企業內部管理、為企業服務這一宗旨。提高認識,量力而行,突出重點,不斷改進審計方法;從實際出發,不斷完善內部審計工作製度和規範審計工作程序。
參考文獻:
[1]韓春麗,尹慶偉.淺析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及其防範[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1).
[2]陳丹萍.我國內部審計管理現狀與對策[J].審計研究,2007.6.
[3]孫曉輝,孫曉珍.電力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及風險防範分析.現代商貿工業,2011.9.
[4]方秀麗.構建以價值創造為導向的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體係的初步設想[J].審計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