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談 江山代有才人出·時序(2 / 3)

態。與“兒生逢盛世,豈複學章句。書足記姓名,理必辯是非。但走金光

道,勿攀青雲梯” (沈祖《早早詩》)、 “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

奮蹄” (臧克家《老黃牛》)等還略有差別。就是後一類詩,也有它的認

識意義。

《散宜生詩》1982 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胡喬木為之序。據說某

位著名作家讀過詩集,登門拜訪,寒暄幾句後,便對詩集恭維了一番,接

王蒙. 門外談詩詞[J]. 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

(2).

寓真. 紺弩氣節與詩長存[J]. 四川詩詞,2007,(3).

第一談  江山代有才人出·時序

著問:“你是怎麼找到喬木,請他作序的?”惹得聶紺弩罵娘:“我的書本

來是好好的,就叫那篇序搞壞了!”客人尷尬而退。我想,聶的怒氣一定

不是衝著胡序去的,而是討厭別人衝著胡序而來。因為胡喬木的序寫得很

誠懇,也很中肯:“作者雖然大都是格律完整的七律,詩中雜用的‘典故’

也很不少,但從頭到尾卻又是用新的感情寫成的。他還用了不少新穎的句

法,那是從來的舊體詩人所不會用或不敢用的。這就形成了這部詩集在藝

術上很難達到的新的風格和新的水平。”

4. 老幹體是一道風景

新中國建立後,為了及時宣傳方針政策、組織動員群眾,各單位都有

黑板報和大批判專欄。在中國,這曾經是一道風景。

那時在一個單位裏,能寫一手好字———粉筆字、毛筆字、美術字,寫

得通欄標題、毛主席語錄,畫得專欄刊頭、宣傳畫,曾經是很牛的事。詩

人楊牧落難新疆時,幹過這樣的事。我也幹過這樣的事。還有一種牛事,

就是為專欄寫詩。楊牧寫過這樣的詩,我也寫過這樣的詩。

如在南充師院數學係做工農兵學員時,寫過一首《戰西山》:

大戰西山/西山大變/西山頭上歌不斷/西山腳下紅旗亂/喇叭傳捷

/火線送飯/炮聲隆隆煙猶濃/揮汗又開幹

天河取水/截峰造堰/雙肩擔出田千畝/荒山要產糧萬石/澇不怕澇

/旱不怕旱/革命不靠天吃飯/活著拚命幹

是讀書人/是莊稼漢/紅土黃土捏成團/來自工農色不變/做李金鳳

/學江大年/把修正主義狠批判/和它對著幹

要不白紙黑字地寫著,乍然一見,會想:這是我寫的嗎?李金鳳是

誰?江大年又是誰?肯定是當時電影中的人物,電影的名字是《新苗》,

是《春雨》,是《決裂》,已記不確了。這首詩的基本作用相當於一個傳聲

筒。雖然不必為此臉紅,但要示人,除非是拿自己開涮的時候。

一位同窗好友在三十年後的聚會中,憶及舊事,猶能記誦我當年寫的

一首所謂《江城子》,意甚賞之。

不會吟詩也會吟

金風瑟瑟演兵場,菊花香,戰旗揚……

每次我都禮貌地笑一笑,把話題岔開了。

這種類型的詩當時很成氣候,甚至能上大報頭版。在“文革”的某一

段時間,這幾乎是郭沫若的專利。因為報刊級別高,郭老名頭大,是很多

人(包括我自己)的偶像,“居高聲自遠”,影響當然是很大的了。然而,

如果不重新翻檢當年的《詩刊》,除了少數殘句,大都不能記憶。

雄偉莊嚴,像滄海波濤洶湧。太陽出,光芒四射,歡呼雷動。萬

壽無疆聲浪滾,三年文革凱歌縱。開幕詞句句如洪鍾,千鈞重。……

(郭沫若《滿江紅·慶祝九大開幕》)

四海《通知》遍,文革卷風雲。階級鬥爭綱舉,打倒劉和林。十

載春風化雨,喜見山花爛熳,鶯梭織錦勤。茁茁新苗壯,天下凱歌

聲。……(同上《水調歌頭·慶祝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十周年》)

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幫。政治流氓文痞,狗頭軍師張。還有精

生白骨,自比則天武後,鐵帚掃而光。篡黨奪權者,一枕夢黃粱。

…… (同上《水調歌頭·粉碎“四人幫”》)

一律緊跟形勢,一律歡呼表態,一律公共之言,一律的門麵語,一律

的《滿江紅》 《水調歌頭》,一律的壯詞、大話和套話———如“春雷”、

“滄海”、“凱歌”、“洪鍾”、“百代”、“千鈞”、 “四海”、 “九州”、 “春

風”、“新苗”等等。而詩是最怕門麵語的,門麵語即戴著麵具說話,沒有

真情流露。對這些作品,郭沫若有自我評價,詳見下文。

黑板報、大批判專欄消失了,變成了發布信息的張貼櫥窗。然而,板

報體至今仍然很流行。每當重大節日、紀念日來臨,政治生活重大事件發

生,就會湧現大量的這一類的詩詞:

十大春雷響碧霄,震驚中外看春潮。

發言熱烈如泉湧,策馬騰飛逐浪高。……

(佚名《慶祝十大在京召開》)

第一談  江山代有才人出·時序

兩會精英傾智囊,議商國是獻良方。

藍圖繪就興邦路,科技打開金庫房。……

(同上《全國人大政協兩會頌》)

這類詩立場堅定,態度鮮明,觀點正確,作門麵語,缺乏詩意。不能

說它毫無意義,正如不能說傳聲筒毫無意義一樣,但它生存的園地隻能是

板報、專欄和副刊。它的壽命,相當於板報、專欄和副刊的一個周期,不

能再延長了。我之所以不肯把板報體收入詩集,就是基於這樣的認識,雖

然它曾經是一道風景。

板報體,現在被人稱為“老幹體”。其背景是在改革開放以後,一批

退休的老幹部,出於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意願,通過他們的影響力,向

有關部門爭取到一定的資金,聯合學界和社會上的頭麵人物,成立起一些

半民間半官方的組織,大量製作詩詞。其創辦詩刊,搭建平台,至有禮賢

下士,拔擢詩人於草澤之間,其功亦不可沒。不過,很多作品不可避免地

帶有板報體和傳聲筒性質,隻能為選詩者增加工作量。有一位我很尊敬的

老幹部,在2005 年教師節填寫了一首詞,題為“園丁之歌”:

英俊青年,雲集中師,雨灑校園。看山霞蔚,春風拂麵;芸窗

學友,梅雪爭妍。雲霧晨曦,文峰夕照,造就園丁出聖賢。雄風展,

任蜂飛蝶舞,遍布山川。……

自注說:“該校成立於1946 年,今已更名職業中專學校。五十多年

來,她為各級各類學校輸送了數以千計的人民教師。”

一所老牌的師範學校,建校五十年換牌,改為職業中學———這是一個

滄桑事件,一個多好的題材呀。加之作者熟悉這所學校———半個世紀的人

事變遷,人情反複,多少消逝了的人和事,多少美好的、悲愴的記憶,作

者應有詩材,應有興會,所作應有可觀。可惜,他拋開了這些內容不寫,

而去寫一個淺顯的、盡人皆知的事實———五十年來這所學校為國家培養了

許多人才。盡管形式中規中矩,卻淪為公共之言。從傳聲筒發出的聲音,

都帶有同一種腔調,豈動聽哉!

“園丁之歌”是一個多麼落套的題目啊,黑毛豬兒家家有。如是唐人,

一定會題為“某中師建校五十年更名職中” (唐詩題目多是敘事性的,如

不會吟詩也會吟

“遊精思觀回王白雲在後”、“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訪隱者不遇”等

等),結果可能迥然不同。

虛名一出駟難追,人獉到獉獉拔獉尖獉事獉可獉危。

平獉日獉未獉栽獉獉皂角獉獉刺,此獉身獉獉忽獉變獉蜂獉窩獉煤。

三人成虎雖聞訓,眾口鑠金今識威。

卻羨東籬采菊客,自耕自煮損阿誰?

(黃宗壤《填拔尖人才推薦表有感》)

這首詩立題就完全不同,其視角是獨到的,揭示現象是發人深省的,

內心感觸是深刻的,語彙是鮮活的,詩句是可圈可點的,一片神行,沒有

套話,與老幹體大異其趣。應該為這樣的詩浮一大白。

詩詞要寫滄桑。但詩詞要寫的滄桑,是作者獨有感觸的事件,而不是

一切重大新聞。詩詞要有興會。但詩詞的興會,是一種浮想聯翩的狀態,

而不是一切額手稱慶。詩詞要有創作欲望。但詩詞的創作欲望,是不吐不

快,而不是急功近利。要之,此滄桑非彼滄桑。此興會非彼興會。此創作

欲望非彼創作欲望。

有人注意到,毛澤東一生中沒寫過一次國慶節、一次黨代會,甚至連

開國大典也沒寫。然而,感興到時,他寫《人民解放軍攻占南京》,寫

1950 年國慶觀劇(《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宜將剩勇追窮寇,

不可沽名學霸王”,“一唱雄雞天下白”(語本李賀《致酒行》),情懷是獨

特的,措詞是獨到的,是真詩。

老幹體是一種非詩之詩,卻由於詩詞組織的推動,十分行時,充斥於

各種詩詞刊物(公開發表的和內部交流的)。連一些“權威”詩刊,也不

得不為之讓地三尺。在網絡上也很流行。甚至,在海峽對麵也有,可謂不

約而同:

政黨輪流喜萬分,還期治國立殊勳。

招賢組閣廉施政,心血頻輸夙夜勤。 (林炳堂《寄望新政》)

在應景、講套話、千篇一律、缺乏詩味這些基本點上,與我們的板報

詩並無二致。寫慣這種詩體的人,會形成一種習慣的思維,寫任何題材都

落套———思鄉必是望月,詠竹必是虛心,抒懷必是夕陽紅、黃昏頌,脫離

第一談  江山代有才人出·時序

了這些習慣思路和套話,簡直就寫不成詩。

時過境遷,今人或嘲郭沫若。郭老未可嘲也。他對自己的標語詩口號

詩表態詩遠不像別人那樣心安理得。1963 年他在致一位年輕朋友的信中寫

道:“至於我自己,有時我內心是很悲哀的,……我要對你說一句發自內

心的真話:希望你將來校正《沫若文集》的時候,把我那些應製應景的分

行散文,統統刪掉,免得後人恥笑。當然,後人真要恥笑的話,也沒有辦

法。”① 人能自嘲,則人不能嘲。

1943 年他還說過這樣的話: “舊詩和文言文真正要做到通人的地步,

是很難的事。獉作獉為獉雅獉致獉的獉消獉遣獉是獉可獉以獉的,獉但獉要獉作獉為獉正獉規獉的獉創作獉獉是獉已獉經獉過獉時 了獉

。”② 這話可能殺風景,可能說過了頭,可能別人不同意,卻不能不承認

這是他的由衷之言。在詩詞的生存邊緣化的時代,說這樣的話完全可以理

解。或許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郭老寫作詩詞並不認真的。當然,也不是

任何時候都不認真。

又當投筆請纓時,別婦拋雛斷藕絲。

去國十年餘淚血,登舟三宿見旌旗。

欣將殘骨埋諸夏,哭吐精誠賦此詩。

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 (郭沫若《歸國雜吟》)

這首詩是步韻魯迅《無題(慣於長夜)》,是流著淚把詩吐出來,把全

部的赤誠傾瀉出來的。步韻詩能寫得這樣清新流暢,真摯動人,不可謂不

是高手。讀郭老詩詞,應讀他這一類詩詞。

盡管許多人都稱自己寫作詩詞是為了自娛,但普遍的心理還是希望能

得到別人的欣賞,希望能擁有更多的讀者,如能傳世,那就更好。自費印

書,饋贈親友,古已有之。敝帚自珍,亦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不盡如人

意者,是書送出去,有一重擔心,就是怕成為別人的不藏書,被別人覆瓿

或變賣了廢紙去。

“不藏書”是舒蕪的說法———“從小看慣了祖父的藏書和‘不藏書’,

黃淳浩編. 郭沫若書信集(下)[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P142)

郭沫若. 沸羹集[M]. 上海:新文藝出版社,1952. (P81)

不會吟詩也會吟

後者指的是祖父不要的書,亂堆在小樓一角的地板上。我好奇,翻了看,

原來都是同時人贈送的詩文集之類,已經塵蒙水漬的書上麵,往往有序

言、評語,許為‘必傳之作’,我不禁為這些作者悲哀。”① 同時又擔心自

己的書該不會“必傳”到別人的“不藏書”中去吧?但這實在是一樁無可

奈何之事。

唯一的辦法,隻有把詩寫得更加動人。有道是:

詩句從來貴出新,竊詞偷意恥矜能。

拾獉人獉牙獉慧獉獉終非獉獉我,唱獉我獉獉新獉聲獉始獉動獉人。

萬口同腔歌老驥,千篇一調頌黃昏。

可憐無計釀新酒,辜負先生有舊瓶。

(郭定乾《讀某詩刊有感》)

5. 論“詩可以玩”

記得“文革”那些年,每到臘月三十晚上,小城之中,一幹趣味相投

的年輕人就會聚集到一位朋友家中猜謎———自製互猜。一間陋室坐滿了

人,卻經常是寂靜無聲,大家坐著苦思冥想,狀若老僧參禪。隻要有人猜

中了,室內便一片歡笑。在那個沒有“春晚”的年代,著實填補了一下精

神空虛。 對謎語的愛好來自童年。謎語與詩歌相通,古人詠物詩講究不犯本

位,多數可作謎語看———如唐詩名篇中的虞世南的“垂糸委飲清露,流響出

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蟬》),就可以看做一則謎語,詩題

就是謎底。我最得意的自製謎中有兩條與唐詩有關,一條是“八月秋高風

怒號”,謎底為“茅以升”,釋為茅草因此飛上天。另一條是“桃花潭水深

千尺”,謎底為“無與倫比”,釋為不及汪倫。

一切藝術都含有幾分遊戲的意味,詩歌亦然。由詩歌派生出的文字遊

戲很多,如酒令、詩鍾、聯句、步韻等等,不一而足。在孔子的“詩可以

① 舒蕪. 舒蕪序跋[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P75)

第一談  江山代有才人出·時序

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之後,還可以加一句“詩可以玩”。《紅樓

夢》對詩的玩法,有詳細記載。如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姐

妹們結社作詩,先定規則,推出裁判,以便分出輸贏。

李紈道:“方才我來時,看見他們抬進兩盆白海棠來,倒是好花。

你們何不就詠起他來?”迎春道: “都還未賞,先倒作詩。”寶釵道:

“不獉過獉是獉白獉海獉棠獉,又獉何獉必獉定獉要獉見獉了獉才獉作獉。古獉獉人的獉獉詩獉賦,也獉不獉過獉都獉是獉寄獉 獉興寫獉情獉耳獉。若獉獉都是獉等獉見獉了獉作獉,如獉獉今也獉沒獉這獉些獉詩獉了獉。”迎春道: “既如

此,待我限韻。”說著,走到書架前抽出一本詩來,隨手一揭,這首

竟是一首七言律,遞與眾人看了,都該作七言律。迎春掩了詩,又向

一個小丫頭道:“你隨口說一個字來。”那丫頭正倚門立著,便說了個

“門”字。迎春笑道:“就是門字韻,‘十三元’了。頭一個韻定要這

‘門’字。”說著,又要了韻牌匣子過來,抽出“十三元”一屜,又

命那小丫頭隨手拿四塊。那丫頭便拿了“盆”“魂”“痕”“昏”四塊

來。寶玉道:“這‘盆’‘門’兩個字不大好作呢!”

玩詩,也是一種競技,要靠訓練和技巧,還有臨場發揮,寶釵說:

“不過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見了才作。古人的詩賦,也不過都是寄興寫

情耳。若都是等見了作,如今也沒這些詩了。”這就是經驗之談。除非題

目出到了笆簍裏,一限題、二限韻,靈感都不知躲到哪兒去了。無怪唐人

好詩都不是應試之作。稍可稱道的應試詩,錢起《湘靈鼓瑟》有兩句“曲

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祖詠《終南山望餘雪》則是違了規,沒有寫完

的一首斷句。

立題、限韻就不能寫出寄興寫情的好詩?話可不能說得太絕對。這要

看題目能否使作者“觸電”,能不能調動他潛意識中的儲備。《紅樓夢》第

二十八回寶玉在馮紫英家,即席作以“女兒·悲愁喜樂”為題所行的酒

令,最後兩句———“女兒樂,秋千架上春衫薄”,真是好詩。本來,這題

目就是寶玉平時最留心的,所以探囊取物,詩如宿構。

有的人才思敏捷,聯想豐富,總能從別人熟視無睹的尋常事物和生活

現象中,發現不平常的意思。他能為一片落葉寫一首詩,為一隻昆蟲寫一

首詩,能指物作詩立就。宋代楊萬裏就是這樣的人。陳衍《宋詩精華錄》

不會吟詩也會吟

選其詩五十五首,僅次於蘇軾,超過了王安石和陸遊,說明陳衍偏愛這樣

的才能。我高中時代的語文老師雍國泰,也具備這種才能。翻出一張老照

片,就有詩:“一紙欣然見舊容,青年負氣出隆中。若非先帝有三顧,諸

葛沉淪與我同。”貼到網上,都說是好詩。看到別人的姓名,覺得有意思,

也可以寫一首詩:

學理從文情意真,閑吟一卷叩詩門。

杏獉壇獉總獉是獉獉向陽獉獉地,桃獉滿獉獉春獉原獉李獉滿獉林。 (雍國泰《寄李滿林》)

既切合別人姓名,又切合別人教師的身份。我曾把這首詩編進一本詩

文集中,沒想到編輯在沒有告知的情況下,將最後一句擅改為“桃李滿園

春滿林”,把我氣了個半死。

像楊萬裏、雍老師這樣的捷才,要玩立題、步韻一類把戲,一定比別

人玩得轉。可惜楊萬裏那時不興玩,而雍老師則不肯玩。劉熙載說: “人

品悃款樸忠者最上,超然高舉、誅茅力耕者次之,送往勞來、從俗富貴者

無譏焉。”是明說人,暗喻詩。

如今玩詩之風大作。近從一種詩刊上看到,某詩社在北京玉淵潭公園

舉辦櫻花詩會,與會者相約步海藏樓《櫻花花下作四首》 (鄭孝胥)韻,

共得詩二百餘首。茲錄兩首:

喧紅鬧碧逐車塵,中土今看風月新。

已擊魚龍東海楫,來爭桃杏上林春。

玉環零落瘞無侶,青塚播遷嗟一人。(“人”字同下韻,恐是“身”之誤)

絳帳弦歌誰複續,臨潭有恨問騷人。 (伯昏子)

芳華不複舊時開,瓊佩朱環墜錦堆。

春雨淹留三宿夢,東風吹轉一輪回。

人間有恨花如雪,滄海無情濤若雷。

別樣春愁誰可擬,玉淵潭有子安才。 (鳳山客)①

在這種場合做詩,一般隻能是拚辭藻、拚聲律、拚構思,和題目發生

① 華夏文化促進會鴻雪詩社《鴻雪詩刊》第4 期,2006.

第一談  江山代有才人出·時序

“觸電”的幾率是很低的。換言之,很難有真的神往和興致。比如詠蟹,

寫到“饕餮王孫應有酒,橫行公子卻無腸” (寶玉)、 “多肉更憐卿八足,

助情誰勸我千觴”(黛玉),已經難為他(她)了,“橫行公子”一句還是

從元好問借來的。當然,這些詩還是曹雪芹一筆代擬,在省級詩詞學會中

應屬中上水平。隻能做到這個分上。要出“莫道無心畏雷電,海龍王處也

橫行”(皮日休)那等驚人之句,偏不是這種場合。

沒經過訓練,立題、限韻是寫不好的;經過了訓練,又怕像纏腳一

樣,纏時容易放時難。清初龔鼎孳酒酣賦詩,好用杜詩韻腳,連作歌行也

是這樣,別人問他為什麼,龔笑道: “無他,隻是捆了好打。” (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