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關於昆侖山的記載: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有神,人麵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大荒西經)[11]
海內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侖之虛,方八百裏,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而有九井,以玉為檻。麵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岩。(海內西經)相傳昆侖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眾多古書中記載的“瑤池”。形成昆侖六月雪奇觀,水量大而穩定,傳說是西王母用來釀製瓊漿玉液的泉水,為優質礦泉水。發源於昆侖山的格爾木河中遊,長期侵蝕千板岩,形成了峽穀絕壁相對,深幾十米的一步天險奇觀。奇峰亭亭玉立,傳說是玉帝兩個妹妹的化身。昆侖山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侖派)道場所在地。是中國第一神山。昆侖山在神話中有崇高的地位,《山海經·海內西經》說,它是海內最高的山,在西北方,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昆侖山方圓800裏,高達七、八千丈。上麵長著一種木禾[2],高四丈,粗夠五個人合抱的。山的每一麵有九口井,每口井都用玉石(按:古人所說玉石,並不是如代指的真正的玉,即優質石〉作欄杆。每一麵又有丸道幾每道門都有開明獸在那裏看守著。開明獸是什麼樣子,是位半人半獸的神,身軀有1虎那麼大,九個頭,長得都是人麵,向著東方,立在昆侖山上。昆侖山是百神所在的地方。
昆侖山與古代的夏、周、羌幾個民族的活動都有聯係,在古代神話[3]中的地位,類似於希臘神話的奧林匹斯山。《山海經》提到過幾十座山,昆侖山雄踞為冠。它作為天帝的都城,自然被天帝所統治。據說,這位天帝便是黃帝。黃帝派去管理昆侖山的神叫陸吾,也是半人半獸形,人的麵孔,虎身虎爪,長了九條尾巴。(見《西山經》)民間神話中昆侖山上的主角是穆王,他乘坐八匹馬拉的車子與西王母為愛而相會。周代穆王繼位時已經50歲了,在位55年而崩,是古代的長壽帝王。也許因為他長壽,後世便有周穆王遊行四海,見到了帝台的西王母;有的說穆王西巡,有偃師求見,有的說他與西王母一同成仙而去等等。
王母娘娘,另稱九靈太妙龜山金母、太靈九光龜台金母、瑤池金母、西王母、金母、王母、西姥等,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掌管不死藥、罰惡、預警災厲的長生女神。
在道教神話,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的昆侖山,是女仙的首領,主宰陰氣,相對於男仙之首東王公。是生育萬物的創世女神。全真教的祖師。西王母”的稱謂,見於《莊子》、《山海經》等,因所居昆侖丘(昆侖山),於漢中原為西,故稱西王母。是上古神話中的一位至高無上的女神。在漢代中國儒教讖緯神學古籍中,多次記載西王母顯聖遣使下凡,曾經派她的徒弟九天玄女,幫助黃帝打敗蚩尤。漢初,有四五小兒路上畫地戲。一兒歌曰:著青裙,入天門,揖金母,拜木公。《博物誌》也稱:瑤池有桃樹,“三千年一生實”。天上天下、三界內外十方,但凡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隸屬西王母管轄。《神異經》雲:“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裏,周圍如削。下有石室,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裏。王母歲登翼,上之東王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