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教育技術學的產生和發展過程看其研究對象(2 / 3)

信息技術的出現和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環境,同樣也改變了教學環境。正如麥克盧漢所說,每一種新技術的出現都創造一種環境。從麵對麵“口耳相傳”教學的自然環境到班級教學環境,再到多媒體教學環境、虛擬環境,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教學環境也不斷發生變化。引起教學環境的變化的根源是由教學方式的變化導致的,當一種新的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中時,它就會重新組織教學中各要素,從而導致一種新環境的產生。

從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看,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是比較突出的。正是這種外在的信息技術使人類發展過程中積累的經驗知識不會隨著個人生命的結束而消失,最終被後人所繼承和傳承。文字和紙張出現後,人類的知識用文字這種抽象的符號表示,但是這種抽象的符號在人的學習認識過程中並不是最容易的。從19世紀後,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中徹底改變了這種狀態,人們進入了“讀圖時代”,這使得知識由抽象變得形象,容易被人們接受和學習。特別是隨著知識積累的增多,社會發展的加快,需要人們掌握知識的速度和廣度不斷增加,這種改變將極大地改進人們對知識的掌握速度和知識傳播的廣度。

不可否認,導致教學發展變化的因素與各種技術有關,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信息技術的發展是導致上述變化的根源。所以,教育技術學是視聽媒體應用於教學中的偶然和信息技術發展對教學產生影響的必然共同作用產生的。教育科學領域需要有一門深入研究信息技術發展對教學影響的學科,以促進教學改革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可以說教育技術學的產生是社會發展對教育提出新要求導致的必然產物。也可以預言,教育技術學將會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推動下,為了滿足人類社會對教育事業日益增長的需求中,不斷進化自身。

5 教育技術學的研究對象

5.1 學科的研究對象

談及學科的研究對象有必要說說研究客體,它們是兩個相互聯係又不同的概念。研究客體是相對於研究主體而言的,研究的主體當然是從事研究的人,教育技術學中研究主體是教育技術學的研究工作者。科學研究是一種認識活動,研究客體是科學所研究的現實領域,是認識活動的另一極——認識客體,它是客觀的。從認識論的層次看,認識客體是那些在主體對象性活動中,同主體一起構成(實踐的和思維的)活動的兩極,並發生相互作用的功能關係的外部客觀事物,認識客體與認識主體的思維、意誌和活動是相關聯的。研究對象是依據研究目的而選擇的客體中的某一部分或方麵的指向,是研究客體範圍內的一定研究方麵的全部。舉個簡單的例子:要認識一棟樓,它是要研究的客體;要認識這個客體,就要分析研究它的方方麵麵,比如它的整體外觀設計,它內部的電網線路布置、鋼筋結構等;假如由於通信技術的發展,要給它安裝通信設備,現在就要獲得關於它內部的通信線路的布置知識,那麼這整個樓體的通信線路布置就是要研究的對象。研究的通信線路布置是整個樓體的,而不是單獨一層或一間房屋的,即它是這個研究客體(這棟樓)整個通信線路布置方麵的全部,而不是部分。這也和楊小微教授認為的“研究者的活動所針對的實際領域是該研究的客體,而研究主體與研究客體之間的中間環節才是該研究領域的對象。這裏的客體和對象不是一回事。研究對象包含在研究客體之中,並不是研究客體的全部”是一致的。

確定研究對象是為了獲得關於研究客體的新知識,而不是重複眾所周知的原理。這就催生了研究問題的出現。問題是科學地圖上的空白點,是“關於無知的知識”。在生活實踐中,當人們掌握的知識不能解釋和預測(實踐的和思維的)某一領域內出現的現象或不能指導實踐時,就會產生問題,正是這些問題促使科學研究活動的產生。但是這些問題並不是研究對象本身,問題隻是研究主體達到對研究對象掌握的橋梁。因此,研究對象更不是研究問題的簡單集合,而是這些問題共同所反映的某種客觀本質。研究對象的進一步推廣,就成學科的研究範圍,它包括對象領域中所反映的全部事物。而一門學科的研究對象就是其研究範圍的抽象與概括。研究對象既然是具體研究範圍的抽象,那麼研究教育技術學的研究對象,可以從教育技術學發展過程中教育技術學學者所研究的範圍領域中分析而得到。

5.2 教育技術學的主要研究範圍

教育技術學學科研究範圍和發展趨勢,一直是所有學者關注的問題。許多學者通過對教育技術學的一些核心期刊的文章分析或從博士論文分析去發現其規律。把已有的各學者研究結果數據繪製成研究範圍統計,通過對各作者論文的分析,結合數據比較表,可以看出教育技術學的基本理論、技術開發與資源建設和教與學的應用三個範圍始終是教育技術學領域學者關注的主要研究範圍。這三個範圍的研究在整個教育技術學研究領域占到85%以上的份額。

5.3 教育技術學的研究對象

在上麵得出的三個範圍中,除了基本理論研究屬於學科自身建設和發展方麵的內容,其他兩個研究範圍決定了教育技術學存在的價值。要知道教育技術學的研究對象,就應對這兩個範圍進行詳細的分析。

首先,無論是“技術開發與資源建設”,還是“教與學的應用”研究,其根本是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研究。“技術開發與資源建設”主要研究各種信息技術的特點或利用信息技術開發教學所需的各種資源,“教與學的應用”則是對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直接或間接的應用,特別是利用信息技術對各教學要素的改變以追求更理想的教學。即便是對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的研究,也是為了能與信息技術融合更好,以促進教學為目的的。

其次,“技術開發與資源建設”和“教與學的應用”二者不是相互獨立的,它們是密切聯係的。“技術開發與資源建設”的目的是為了能在“教與學中應用”。也就是說對一些信息技術的研究或利用信息技術開發教學資源,都是為了教學的需要,希望將它們應用於教學中,更好地實現教學的目的。“教與學的應用”研究包括信息技術的應用和資源的應用研究。如果“技術的開發與資源的建設”不以“教與學的應用”為目的,則失去了其意義;“教與學的應用”研究沒有信息技術的應用,就失去了教育技術學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