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高等教育學生國際化新特點探析(1 / 2)

日本高等教育學生國際化新特點探析

國際觀察

作者:程雅傑

摘要 2010年,日本政府“新增長戰略”提出:接收30萬名高素質的外國留學生,派遣30萬名日本學生到海外交流,形成“雙30萬”的戰略目標。從接收與派遣兩方麵的政策舉措,探析日本高等教育學生國際化出現的新特點。

關鍵詞日本高等教育;學生國際化;留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24-0127-02

1 接收

1.1 10萬留學生計劃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提出了10萬留學生計劃。為實現此計劃,日本政府采取了相關措施,比如擴大和改進日本高等院校的留學生教育計劃及指導體製,擴大日語教育規模,充實國際化教學內容,鼓勵日本學生出國留學,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等。2003年,留日學生人數達到109 508人,日本也由此完成了該計劃。

1.2 30萬留學生計劃

該計劃的目標是到2020年,日本將努力接收30萬外國留學生到日本留學深造;力圖將日本的外國留學生比例從2006年的3.3%提升至10%,使日本高等教育在世界留學生市場中的份額增加至5%。

日本文部科學省、外務省、法務省、厚生勞動省、經濟產業省、國土交通省等6部委聯合圍繞該計劃出台了相應的具體措施:

1)宣傳日本文化和擴大日語教育,積極通過各種渠道發布留學信息,吸引外國學子來日本留學;

2)改善入學考試、入學及入境通道,確保日本留學更加便捷;

3)推進大學等教育機構國際化;

4)營造良好的接受留學生的環境;

5)產學官各界攜手,促進留學生畢業學成後融入日本社會。

從吸引潛在留學生的目光到促進留學畢業生留在日本工作,日本政府的相關部門作出了一站式服務。2010年,日本留學生人數達到141 774人。而隨著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的爆發,留學生人數降至138 075人,2012年較2011年又下降0.2%,僅為137 756人。

2008年,日本明確將“30萬留學生計劃”定為國家戰略,並指定30所大學作為重點接收高質量留學生基地,也就是“全球化30”。同年,日本文部科學省正式公布了第一批獲得政府認可的國際化大學名單: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東北大學、築波大學、名古屋大學、大阪大學、九州大學、同誌社大學、慶應義塾大學、上智大學、明治大學、早稻田大學、立命館大學。13所大學製定了相關措施,比如增加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的學位課程,提升接收國際學生的係統等,留學生人數有所增加,但與13所大學所設立的目標仍有一定的差距。比如早稻田大學今後10年以8000名留學生為目標,而2011年其留學生總數隻有3727人。

“全球化30”很好地配合了“30萬留學生計劃”的實施,作用功不可沒,但被暫時擱置。一是由於政黨更替,13所大學獲得政府財政支持之後,雖開始了具體操作,但由於資金采用分批支付方式,所以當日本政局變動、政黨輪換後,學校並未獲取足夠的資金預算。而民主黨上台後,相關留學年度預算還遭到消減,一些大學在宿舍建設方麵更因資金不足一度出現停滯。二是英文授課優勢不大。增加日本大學“英文授課”的比例,使留學生在不會日語的情況下,憑借英語獲取學位。但是日語是日本的唯一通用語言,留學生不懂日語,妨礙課堂師生交流,影響教學質量。

2 派遣

從1983年到2002年,日本赴海外留學的學生人數持續增加,但在2003年出現短暫的回落,在2004年達到曆史頂峰,之後又持續下降,到2009年已不足6萬人。而日本學生的海外留學地以歐美為主,以2009年為例,日本學生留學美國的人數達到24 842人。相比一衣帶水的中國、韓國等國逐年增加的海外留學人數,日本赴海外留學人數顯得相形見絀。2010年,日本內閣決議通過的“新增長戰略”中,不僅對接收留學生提出了要求,也提出要派遣30萬日本學生到海外交流。為刺激本國學生留學熱情,日本政府出台了相應措施,並給予資助。

2.1 促進全球人力資源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