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提高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的自覺性,切實保障黨員權利。我們的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黨內黨員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人人平等,在討論、決策、表決時,不管是黨員幹部還是黨員群眾,人人都有平等的一票。要落實和充分保障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在黨內生活中要改變那種黨員隻是“按時交黨費、凡事聽領導的、議事隻表示同意”的不正常現象。尊重黨員主體地位,就要健全黨員民主意願表達的機製,拓寬民主意願表達途徑,讓普通黨員都能充分行使民主權利,享有充分的知情權、參與權、批評權、監督權、投票權,讓廣大黨員真正參政議政。
第四,增強黨員的主人翁意識,積極參與黨內事務和活動,不斷提高參政議政的素質和能力。要摒棄那種“提不同意見就是不尊重領導”的錯誤認識,要糾正那種“領導說了就是,一個普通黨員管那麼多事幹嗎”、“就那麼一回事,說了也是白說”的不認真負責的態度,克服那種“多栽花少栽刺”,不履行權利,不堅持原則的錯誤思想。要認識到敢於發表意見,及時反映人民群眾的心聲,是使黨的決策更科學,是對黨的事業認真負責的表現,是一個共產黨員應盡的職責。要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參政議政的素質和能力。要深入實際,密切聯係群眾,了解廣大群眾的意願,及時反映人民群眾的心聲。要加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先鋒模範作用,增強在群眾中的凝聚力和團結力,使黨的決策更科學,黨的組織基礎更加堅實,執政基礎更加鞏固。
第五,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機製,進一步激發黨員的內在動力。尤其是關心和愛護基層幹部、老黨員、生活困難黨員,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強化黨員對組織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報效心理。不斷創新載體,為黨員發揮主體作用創建平台,把黨員主體作用的發揮與黨的工作、黨的建設等具體的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使廣大黨員的主體地位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中得到尊重和落實。
89.如何理解地方黨委討論決定重大問題和任用重要幹部票決製
近年來,隨著幹部任免票決製的全麵實施,幹部選拔任用決策的民主化進程明顯加快。然而,作為幹部人事製度改革的新興事物,幹部任免票決製需要用辯證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和完善,有針對性地解決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黨委全委會或常委會前的溝通醞釀是實行好票決製的基礎環節。但是出於人事調配保密工作的需要,工作實踐中,往往重投票決定、輕討論醞釀,人事安排方案及票決人選的信息大多在會議召開時才向常委或委員公開,除了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外,其他委員對票決幹部人選毫不知情或知之不多,會前醞釀工作很不到位。參與投票的委員囿於臨時告知,大多是根據組織部門的現場介紹和平時掌握的情況了解幹部,信息的不對稱,致使對熟悉的幹部填寫“感情票”、“人緣票”,對不知情的幹部則人雲亦雲,填寫“印象票”、“空白票”,勢必影響表決的準確性。有時甚至還會遇到一些敢抓敢管、動真碰硬、個性鮮明的幹部票數往往不高,那些“活絡型”、“交際型”幹部反而可能獲得高票的情況。為此,要把大量的基礎工作做在會前。組織部門要全麵深入考察幹部,廣泛征求意見,多方醞釀協商,精心擬定幹部任免方案。在此基礎上,可以實行不針對具體職位的幹部情況預告製,把票決人選基本情況、工作實績、主要特點等在參會人員範圍內提前預告,保證每位委員都有充分時間進行思考醞釀。會上,組織部門應詳細說明任免理由等有關情況,使投票者對信息充分知情。“一把手”要發揚民主,末位陳述,先讓全體委員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議深議透,使票決有堅實的基礎。此外,還可以在票決前設置競職演講環節,進行自我展示,麵對麵回答委員提出的有關問題,進一步增進對票決對象情況的了解掌握。
實行差額票決,解決好中選優問題。有競爭才有比較,有比選才有取舍。目前,多數情況下是等額票決,投票人局限於任用提名的單一人選,別無選擇。雖然等額票決的人選極容易通過,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參與投票的積極性和選人用人的公信度,且未能從根本上解決“暗箱操作”的問題。因此,應按照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擴大全程競爭、差額票決選用幹部的比例,對同一職位的重要幹部人選,要提供盡量多的符合條件的人選,實行比應選職位人數至少多1人的差額票決,使委員們有更多的話語權和選擇權。組織部門要詳細介紹考察對象的具體表現以及他們通過相互比較所體現出的優劣,介紹擬提拔人選的產生過程和理由,避免“表麵上講程序、實質上走過場”的陪選陪決情況。同時,可實行常委會票決、全委會票決的兩輪差額票決製,加大競爭力度,拓寬選人視野,擴大選擇餘地,提高幹部選用的質量和水平。
加強自身建設,解決識人偏差問題。提高委員自身素質是票決製成功的關鍵所在。一要提高選人識人水平。每年都有計劃地加強委員的日常學習培訓,把幹部工作的有關政策、法規作為必訓內容,做到常學常用,常訓常新,熟悉程序規定,嚴格按章辦事。二要加強組織紀律教育。把《幹部任用條例》“十不準”規定作為職業操守的基本底線,牢記剛性責任要求,不拘一格舉賢薦能,公道正派選用幹部,敢於抵製說情打招呼,嚴厲整治各種不正之風,堅決防止泄密和拉票問題的發生。三要完善配套製度建設。建立健全《幹部選拔任用責任追究製度》、《投票表決人員回避製度》、《票決資料歸檔保密製度》等製度辦法,從醞釀、表決、計票、監票、存檔、查閱等各個環節,形成一個完整的與票決製相配套的製度體係,並注重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
90.如何探索擴大黨內基層民主多種實現形式
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探索擴大黨內基層民主多種實現形式,是根據目前黨內基層民主發展的狀況和現實需要作出的重大部署,對於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黨內基層民主是黨內民主建設的基礎工程。
從基層黨組織的地位和作用來看,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組織體係中的基礎層級,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必須夯實基層黨內民主這個基礎;從黨員行使民主權利的載體來看,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員參與黨內事務、行使民主權利的基本單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必須從發展黨內基層民主做起;從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的需要來看,鞏固和發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保持黨員隊伍先進性,需要找到新的抓手,注入新的動力,這個抓手和動力就是發展黨內基層民主;從黨內基層民主發展的實踐來看,推進黨內民主建設的過程,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過程。堅持從基層做起,探索積累經驗,循序漸進,自下而上地逐步推進,在此基礎上,及時總結經驗,自上而下地規範和指導;從基層廣大黨員群眾的要求來看,隨著民主意識的普遍增強,對發展黨內基層民主也寄予了熱切期望。
由此可見,黨內基層民主建設的意義重大、任務艱巨,必須不失時機地積極加以推進。
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戰略高度,強調進一步加強黨內民主建設,率先垂範,帶頭發揚民主,要求各地鼓勵基層積極探索,使黨內民主建設從理論到實踐、從中央到地方和基層全麵展開,在創新中取得豐碩成果報告。
黨內民主理論建設實現重大突破。“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和黨的活動的主體”,“積極拓展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渠道,保障黨員行使黨章賦予的各項權利”,“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和基層黨組織參與黨內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探索發展黨內民主的有效途徑和形式”,等等。胡錦濤同誌的這些重要論述,對黨內民主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黨內民主製度體係進一步健全。修訂頒布了《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在全黨逐步建立起黨內情況通報製度、情況反映製度、重大決策征求意見製度,拓寬了黨員行使民主權利的渠道,為發展黨內基層民主提供了重要的製度保證。
黨內民主的重大舉措得到較好落實,黨內基層民主的探索和創新日益活躍。比如,按照黨的十六大關於“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製度”的要求,進一步完善黨內選舉辦法,改進候選人提名方式,擴大差額比例。一些地方在基層黨內民主選舉中引入適度競爭機製,在農村和部分城市社區、企業、學校、機關采取了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由黨員和群眾公開推薦與上級黨組織推薦相結合的辦法,一些地方進行了“公推直選”鄉鎮黨委書記試點,等等。按照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關於“逐步推進黨務公開”的要求,各地逐步推進黨務公開工作,規範黨務公開的內容、形式和程序,增強了黨組織工作的透明度,開辟了黨員了解和參與黨內事務的新途徑。一些地方通過黨員旁聽黨委會、黨員議事會等多種形式,進一步發揮了黨員在黨內事務管理、決策和監督等方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