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語體與語法研究的不同模式與方法(3 / 3)

身又通過言語體裁得以具體化。1這種劃分法更傾向於將語體看作是

具體的、動態生成性的。

在國內,程雨民先生(1989)認為:“根據‘語體是同一語言

品種的使用者在不同場合所典型地使用的該語言品種的變體’這

一定義,語體學研究的不是在某場合典型地說些什麼,而是怎樣

說。即在某場合典型地選擇哪些語言成分來說話。因此語體的實質

是一些在使用場合上有所區別的同義變體的選擇。”同時,“語體

建立在同義性的基礎上”,同義的對應結構也可說是“一些在使用

場合上有區別的同義變體”,比如對應結構中的一種可能典型地使

用於正式場合。2李葆嘉先生(2003)認為,在同一自然語言中,

思維方式的差異體現為語層性,應用領域的差異體現為語域性,文

本範式的差異體現為語體性。語體不是通常的泛指性語體或言語的

功能變體,而是限定在某一語域基礎上所形成的專門性用語、慣

用表達式和篇章規範性的文本範式總和。應該說,這兩種分類觀

基本都注意到了語體並非固定不變的,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原型

性。此外,張登岐、彭蘭玉(1993)《語體及語體之間的關係》,

常敬宇(1994)《語體的性質和語用功能》,鄧駿捷(2000)《語

體分類新論》,蔡暉(2004)《認知語言學視野下的功能語體分類

問題》,丁金國(2007)《語體構成成分研究》,田勝參(2008)

《對語體分類的探索》等都對語體的性質、形成、分類原則等基本

理論問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討。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語體分類是依據語言所服務的交際領域而

劃分的結果;而從認知的觀點來看,語體分類是對語言現實的範疇

化,是在對曆史地、社會地形成的語言特征認知和把握的基礎上進

1

孫漢軍. 功能修辭學研究的現狀[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2)

.

2

程雨民. 英語語體學[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9. p46.

第四章 語體與語法研究的不同模式與方法183

行總結、歸納、整理的結果。因此,語體係統也是一個連續統,不

同語體類別體現為語體特征的不同,由嚴謹客觀的公文事務語體逐

漸向情感表現力濃厚的文學語體過渡,直至延伸到隨意自然的口語

體的過程是連續的、漸變的,中間交織著許多邊緣的言語體式。

(四)應用型研究

在課堂教學,尤其是對外漢語教學領域也有不少學者探討語體

與語法的應用問題。學習者掌握某種語言的語體種類越多,在各種

場合下運用目的語的能力就越強。因此,語體跟外語教學有著十分

密切的關係。一些學者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並進行了開拓性的研

究,尤其是在對外漢語教學領域。例如,盛炎(1994)在《跨文化

交際中的語體學問題》中指出“文化因素對語體運用的影響,在跨

文化交際中表現得極為明顯”,因而二語習得過程中,加強語體學

習才能正確得體地使用漢語。1常敬宇也較早提出了“以語體為綱的

漢語教學是提高漢語教學質量的可靠保證,是實現教學總目的和總

目標的唯一途徑”的觀點。2正式提出並全麵闡述“對外漢語教學中

語體意識培養”這一課題的是丁金國先生於1997年發表的《對外漢

語教學中的語體意識》一文。隨後,他在《再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

語體意識》中深化了對此觀點的認識,並明確提出:“必須將語體

意識的培育置於對外漢語教學的核心地位。”3此外,李泉(2001)

在《加強基於對外漢語教學的語體研究的必要性》一文中,從對外

漢語教學的目的、教學研究的現狀、教材編寫的現狀以及語體本身

的複雜性等四個方麵,論述了加強基於對外漢語教學的語體研究的

必要性。

1

盛炎. 跨文化交際中的語體學問題[J]. 語言教學與研究,1994(2)

.

2

常敬宇. 略議漢語教學應以語體為綱[J]. 修辭學習,1994(2)

.

3

丁金國. 再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體意識[J]. 語言文字應用,1999(2)

.

184 跨學科視野下的修辭學研究

關於對外漢語語體教學研究的具體內容以及研究範圍,李泉在

2004年的《麵向對外漢語教學的語體研究的範圍和內容》一文中對

此進行了清晰、全麵的說明與總結,並指出:“口語語體和書麵語

體的語法研究,我們認為是語體研究和應用的重要課題,是關乎語

體教學的核心問題,目前我們在這方麵不僅研究不夠,對已有成果

的吸收和利用也很欠缺。”1此後,一些學者開始從語體的角度來

探討對外漢語教學體係的構建問題。曾毅平(2009)《語體理論在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一文分別從對外漢語教學適用的語體分

類、教學大綱製定、課程設置、教材編寫、具體教學法、教學基本

原則等方麵進行了探討。在基於語體的教學語法建設方麵,李泉在

《基於語體的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係構建》中提出建立基於語體的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係構想,即“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係應由共核

語法、口語語法和書麵語語法三部分構成”。加強語法教學的針對

性,措施之一就是要加強語法的語體屬性教學,增加語體知識的講

解和說明,包括口語和書麵語的對比和轉換訓練等。

2

其中,在聽說讀寫分項語言能力培養方麵,如何構建基於語

體的教學模式,這方麵的研究有,申修言(1996)從教學實踐中

出現的問題入手,提倡應該重視作為口語體的口語教學;郭穎雯

(2002)從語體角度對口語語法做了詳細的探討,並第一次對口語

語法做了量化研究。此外,伶秉正(1996)《從口語到書麵語——

中級漢語教學課題之一》、楊誌棠(1997)《關於中高級階段書

麵語教學》、呂必鬆(2000)《試論漢語書麵語言教學》、吳麗

君(2004)《口語詞彙與書麵語詞彙教學研究》、李麗麗(2005)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劉壯(2005)

1

李泉. 麵向對外漢語教學的語體研究的範圍和內容[J]. 漢語學習,2004(1).

2

李泉. 基於語體的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係構建[J]. 漢語學習,2003(3).

第四章 語體與語法研究的不同模式與方法185

《重視書麵語教學進行係統化研究》、鄧科香(2009)《語體在對

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等論文均從語體的角度提出了對外漢語教學

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口語和書麵語的交際能力,倡導在教學中

應該注意不同語體的區分,在研究清楚口語體和書麵語體各自特征

的基礎上開展教學。

在以語體為中心的二語教學教材編寫方麵研究成果也非常豐

富,如王曉娜(2003)《第二語言語體能力的培養與教材虛設語

境的設置》、汲傳波(2009)《中級漢語綜合教材語體不對應研

究》、趙永桂(2009)《試論對外漢語教材生詞編排中的語體意

識》等論文,研究了目前二語習得教材設計中的語體不對應問題,

探討如何將語體意識滲透到教材編寫中。李紹林(1994)在探討了

書麵語和口語的關係以及各自的語言特點後指出:“從對外漢語教

學來說,書麵語和口語的區別明確了,精讀課教材和口語教材的內

容是什麼樣子就有了衡量的標準,不論是選編原文,或進行刪改後

選入教材,還是自行編寫,就都有法可依。”

1

在語體習得的研究方麵,李建芳(1998)就語體的辨認、語體

的模仿、語體能力的形成三方麵探討了語體習得的過程。針對在教

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體能力,羅麗(2001)指出,“為使

語體意識得以融入對外漢語教學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裏,在操作

上應該堅持三個原則:對比原則、語境原則和階段原則”2。於靈子

(2005)在《論漢語教學中的語體習得》中重點討論了以漢語為母

語的學生的語體習得與外國留學生在學習漢語過程中的語體習得的

差異性。李春林(2007)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如何強化語體意識》

一文中認為教學中需要導入語體意識,培養學生能辨析在不同場

1

李紹林. 論書麵語與口語[J].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1994(4)

.

2

羅麗. 語體意識與對外漢語教學[J]. 中國高教研究,2001(9)

.

186 跨學科視野下的修辭學研究

合、對象、目的及語境下的表達模式。趙秀鳳(2004)《名詞詞組

的結構模式與語篇的語體意義》以學生作文為語料,考察名詞詞組

的構成及分布情況,重點考察名詞後置修飾語的構成模式。提出教

師應該指導學生認識名詞後置修飾語對增加書麵語莊重性的重要作

用,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母語負遷移,提高寫作的語體正式程度。

在教學手段和方法上,馮勝利(2003a)《韻律製約的書麵語與

聽說為主的教學法》指出,漢語的書麵語是區別於口語和文言的一

種獨立體係,這一體係直接為韻律規則所控製,因此習得漢語書麵

語不能不訓練語音,而拆雙為單、由單組雙的語法運作便成為習得

書麵組詞造句規則的必經之路;在《書麵語語法與教學的相對獨立

性》(2003b)一文中,作者以“雙+雙”模式的句法運作(如:*舉

行會、舉行會議)、“單+單”模式的構語方式(如:*根據理、據

理),基於韻律語法指出了現代漢語書麵語語法及教學的相對獨立

性;在《論漢語書麵語法的形成與模式》(2005)、《論漢語書麵

正式語體的特征與教學》(2006b)等論文中他還進一步舉出“合偶

雙音詞”(如:*辦理票、辦理機票)、“嵌偶單音詞”(如:*這

個案、此案)、“古句式”(如:非但……而且……)等示例,以

“由單組雙、拆雙為單”為基礎來揭示出一套外國人造句寫作時的

轉述訓練的有效方法,這種方法頗有啟發,尤其對中、高級水平漢

語學習者的寫作實踐無疑是有操作價值的。

三、研究方法的創新

近年來,在語體與語法結合研究的方法上,也出現了運用新的

理論和方法進行研究的論著。除了上一章修辭與語法研究中已經提

到的認知研究、構式語法研究外,在語體與語法結合研究中,大量

運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基於語料庫語言學方法的研究。

第四章 語體與語法研究的不同模式與方法187

一般認為語體是語言項目在語篇中使用的頻率不一致引起的,

語法結構、詞彙或詞彙的不同義項,在各語域的分布都是有差異

的,語料庫語言學的發展及計算機技術和數理統計方法在語言學領

域的應用,為語體學研究提供了方便條件。基於語料庫的方法對

語體的量化研究來說是不可多得的有效手段,經驗數據使研究人員

可以根據語言實際得出客觀的結論,而不是依靠個人對語言內化了

的認知理解得出主觀的結論。語體源自於人們可以選擇不同的表達

方式,一種語體的特征從某種意義上講,取決於文本中對某些表達

方式的偏重程度。Enkvist(1964)在其《關於語體的定義》一文中

把語體定義為一個集合的函數,該集合由文本中語音、語法及詞彙

等項目的頻率與這些項目在與語境相關的對照標準中的頻率之比構

成。語料庫作為標準的語言種類的代表,對進行這種頻率對比是極

其有幫助的。

郭小春等(2008)《運用高級別的統計方法研究語體》提出了

采用統計學中高級別的方差分析方法研究語體類別,繼而進行描述

和解釋的方法,文章認為要把高級別的定量分析引入到語體研究

中,才能促進語體學的科學發展;雷秀雲、楊惠中(2001)《基於

語料庫的研究方法及MD/MF模型與學術英語語體研究》基於語料

庫的研究方法的優點及重要性,介紹了Biber的MD/MF模型,並利

用該模型對采自LOB語料庫及JDEST語料庫的樣本進行分析,探討了

學術英語與其他書麵英語的不同;楊勁鬆、羅永勝(2009)《語料

驅動的微觀修辭操作與英語寫作教學研究》構建了語料驅動的微觀

修辭操作和英語寫作教學模式,即在修辭操作原則的指導下,建立

範文語料庫和改筆語料庫,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作文評改模式,提

高學生自我診斷能力,培養學生的修辭意識和遣詞造句能力。

應該說,以上幾種研究模式和方法並不是截然分開,而是可以

188 跨學科視野下的修辭學研究

綜合運用,互為補充的。試以作者最近幾年指導的有關語體與語法

研究的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為例,基本都是在自建小型語體語料庫

的基礎上,深入考察語體與語法的相互製約關係。如:

孫清(2010)《現代漢語操作語體中單論元優勢結構的優選論

解釋》從語體的角度考察影響論元結構實現的因素,在陶紅印《操

作語體中動詞論元結構的實現及語用原則》的研究基礎上,進一

步通過計量分析總結出現代漢語操作語體的表層論元結構特點和

格式,運用優選論對操作語體中單論元優勢格式作出了闡釋。歸納

出操作語體中單論元優勢格式的普遍限製條件有:論元優化原則、

話題鏈原則、焦點原則、經濟原則、句法結構原則,其等級體係可

歸納為:話題鏈原則>論元優化原則>焦點原則>經濟原則>句法結

構原則。李豔梅(2007)《網絡會話語體的照應修正研究》通過收

集BBS、QQ中網絡會話語體的照應修正現象為語料,采用會話分

析的方法,對照應修正現象進行探索性的研究和探討,挖掘出引發

網絡會話語體照應修正的理論根源。張帆(2011)《近十年中央政

府工作報告的語篇銜接研究》以近十年的中央政府工作報告為語

料,分別從社會符號層麵、語義層麵、詞彙層麵和句法層麵對政府

工作報告中的銜接手段進行了詳細的描寫和分析,並進一步揭示出

其銜接和連貫的基本特征和規律。李若曦(2011)《〈中華人民共

和國刑法〉中“VP+的”結構自指與轉指研究》對《中華人民共和

國刑法》中“VP+的”結構的句法功能、語法特點進行封閉式計量

研究。重點分析了“VP+的”結構自指與轉指的特點與規律,指出

《刑法》中存在大量的自指“VP+的”離開中心語獨立做主語的語

法事實,並進一步從語境、語體、變體等幾個角度對其加以闡釋。

金泓(2011)《新聞標題體標記缺省研究》以《人民日報》2009年

全年的標題為研究對象,分析新聞標題體標記的使用和缺省情況,

第四章 語體與語法研究的不同模式與方法189

主要對起始體、完成體、進行體、經曆體、將來體等體標記在報道

性新聞標題中的使用和缺省情況進行了詳盡描述,同時運用標記理

論對體標記在報道性新聞標題中使用和缺省的動因進行了闡釋。

彭劍(2011)《語言學學術論文摘要的語篇結構及隱喻模式研究》

窮盡性地收集了五種綜合性語言學中文核心期刊2010年度的論文摘

要,建立了論文摘要語料庫。運用體裁分析理論,從宏觀層麵歸納

出語言學學術論文摘要語篇結構的基本形式為BIMRD模式。並進

一步以韓禮德的語法隱喻理論為基礎,提出隱喻式由一致式直接轉

類而來這個限製條件,從微觀層麵對語言學學術論文摘要的概念隱

喻、人際隱喻、語篇隱喻的類型、特征及功能進行了分析。

以上論文均是從語體和語法相結合的角度進行研究,這些研究

成果表明區分語體化語料對語法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同時在

研究模式與研究方法上也可以不斷探索創新,將語體與語法研究引

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