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三:合格小學教師的標準是什麼(1 / 3)

附錄三:合格小學教師的標準是什麼

———《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初步解讀

小學教育是每個學生必經的重要階段,小學教師隊伍的質量不僅關係到每個學生一生的成長,關係到億萬家庭的希望,更是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通過明確教師專業標準來突顯教師職業的專業性,推進教師專業化進程和提升教師專業地位,成為發達國家提高教師質量的共同發展戰略。我國1993年頒布的《教師法》在法律上第一次確認了教師的專業地位,自2001年以來不斷深入開展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更是從現實層麵將我國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提到日程上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也明確指出: “要建立高素質專業化的小學教師隊伍,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建立高素質專業化的小學教師隊伍,本質上就是要更加突顯小學教師職業的專業性和專業地位。教師專業化強調的是教師自身成長和發展的曆程,包括教師個體的專業水平提高的過程,教師群體的專業水平提高的過程和教師職業的專業地位的確立與提升的過程三個方麵。提升小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一方麵需要外在條件的支持與保障,另一方麵更需要依賴教師隊伍的自身建設。為此,我國頒布了《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對小學教師的 “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 ”和 “專業能力 ”進行了細致梳理和規範,厘定了小學教師的準入門檻和從教規格,也為小學教師專業化提供了國家專業標準。

一、《標準》製定的意義與價值

教師專業標準是教師專業化的必要條件,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基本準則,在教師隊伍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作用。《標準》明確了一名合格小學教師的道德坐標、知識坐標與能力坐標,進一步對小學教師的基本素養和要求進行了細致、專業的梳理和規範,這將有力地保證我國小學教師的專業地位,有效提升小學教師的專業素質。《標準》是我國小學教師專業化進程中的重要裏程碑,製定科學合理的教師專業標準,具有多方麵的意義與價值。

(一)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保障

教師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是一種專業化的工作。嚴格來說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從事教師職業的。教師職業有自身的嚴格要求和標準,要從事教師職業,就必須通過教師專業標準來衡量和規範。隻有達到教師專業標準的人才能進入教師隊伍的行列,才能從事教師職業。長期以來,我國由於沒有出台教師專業標準,導致教師隊伍魚目混珠,影響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有了教師專業標準,在教師培養、招聘、任用、培訓、考核時,就可以嚴把培養關、入職關、培訓關和考核關等一係列程序,從而選拔符合專業標準的人員進入教師隊伍行列。這對於加強教師隊伍的管理和督導、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保障教育事業科學有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科學有效的重要指導

教育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既有方法又無定法。盡管教育教學理論早已提出了一係列基本原則、策略,但是從教師的角度或者對於每位教師來說,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該具備怎樣的觀念、行為和態度,還需要具體的規範。教師專業標準對教師的理念、知識、行為等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教師按照這些要求,不僅能保證教育教學活動的科學性,也能保證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同時,對於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評價也有了具體的衡量和考核標準。這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保障教育教學的規範性、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意義重大。

(三)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依據

教師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不斷發展的職業。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一個複雜的、緩慢的過程,需要教師自身、學校、教育行政部門及教師培養培訓部門等多方共同努力、共同支持。教師專業標準對於教師的品德、知識、能力等都做了具體的規定,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就使得教師自身、學校、教育行政部門及教師培養培訓部門等都清楚地知道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包括哪些內容、具體要求和目標是什麼,可以對照標準了解哪些方麵達到了要求,哪些方麵還需要加強,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

(四)教師教育的重要指南,教師職前培養、職後培訓的目的

教師的培養培訓是影響教師隊伍質量的重要因素。隨著教師教育體係的逐步開放,《標準》將成為小學教師培養的目標參照,有利於完善小學教師培養方案、科學設置小學教師教育的課程,降低教師職前培養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提升小學教師的培養質量,同時也為各級各類教師培訓提供了基礎性的要求,有利於切實促進小學教師教育的一體化,確保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持續性。有了教師專業標準,不僅可以規範教師教育機構的職前教育和職後培訓內容,也有利於對教師教育機構的培養培訓質量進行考核評價,另外還有利於各教師教育機構在保證基本內容的基礎上突出特色,這對於提高教師的職前培養和職後培訓質量意義重大。

二、合格小學教師的標準是什麼 ———對《標準》的初步解讀

過去提到提升教師素質,抑或衡量一名教師是不是 “合格教師 ”,應該具備哪些先進的教育基本理念和基本素養,長期以來沒有確定的標準和依據。因為小學教師究竟具備哪些素質才能算合格或是優秀,缺乏概念性的指標體係。《標準》把小學教師的道德素質和專業素質並重,為廣大小學教師努力成長為一名好教師,提供了可供參考對照的國家標尺,同時也給小學教師崗位提出了更高的職業要求。所以,教師專業標準的出台,可以說及時地彌補了這一體係的空白,也很好地回應了長久以來的各種疑問。我們認為,這是每一名小學教師都必須具備的基本標準,不遵循《標準》的界定,就意味著這名教師是不合格、不稱職的,也就不可能成為小學生眼中的好教師。《標準》在定義 “合格教師 ”標準時,共設置了三個維度,即 “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 ”和 “專業能力 ”。每個維度下設若幹領域,其中 “專業理念與師德 ”維度有四個領域,“專業知識 ”維度有四個領域,“專業能力 ”維度有五個領域,共涉及十三個領域。每個領域又下設若幹 “基本要求 ”,一共設有五十八項基本要求。《標準》自始至終貫徹並滲透著四種教育基本理念,即 “學生為本 ”“師德為先 ”“能力為重 ”和 “終身學習 ”。這套標準最大的亮點就是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為學生提供適宜的教育,促進每個學生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整個標準無論從基本理念,還是到基本內容,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全球戰略眼光。

(一)小學教師應倡導和奉行的教育基本理念

1.強調以學生為本

小學生具有發展性、主動性等特點,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處於主體和中心的位置。以學生為本,就是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堅持學生主體的教育理念,尊重、關注和愛護學生,引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將促進小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作為教育教學的最終目標。通俗地講,就是給學生 “提供適合的教育 ”。我們認為 “最好的教育就是適合學生的教育,不適合學生的教育就是不好的教育 ”。適合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其一要適合小學生群體的特點。《標準》要求教師了解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掌握與小學生相關的知識,采取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式與方法,促進小學生的快樂成長,將保護小學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也證實了這一點。其二要適合每一個小學生。《標準》要求教師平等對待每一個小學生,發現和賞識每一個小學生的點滴進步,重視小學生的全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