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五屆全國少兒曲藝大賽我省創下曆史最好成績
8月18日晚,第五屆全國少兒曲藝大賽在泰州落幕,這是該大賽第一次在北京以外舉辦決賽。來自全國22個省份的220多名參賽小演員參加了此次比賽。我省參賽的諧劇《采訪時刻》獲少年組一等獎;四川荷葉《學校來了北大生》和四川清音《農家喜奏交響樂》獲得少年組兩個二等獎;四川金錢板《福娃誇成都》摘回少兒組的三等獎,創下曆史最好成績。
據了解,本屆大賽共有來自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創作的一千多個節目參加選拔,有160個節目通過層層選拔後報送中國曲協參加初賽,最後有50個節目闖入8月14日至17日在江蘇省泰州舉辦的總決賽。
5.四川揚琴《情懷》獲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節目獎
8月24日,中國曲協在京揭曉了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的評選結果。由省曲協、省曲藝研究院選送的四川揚琴《情懷》捧回四川曆史上首個牡丹獎節目獎;成都市曲藝團青年演員任平則憑借一曲四川清音《中華醫藥》榮獲牡丹獎表演獎。
6.四川再添兩朵“小梅花”
8月底,“第十六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落下帷幕,四川藝術職業學院附中的兩位選手分別摘回小梅花“金花”和“銀花”,為我省再添兩朵“小梅花”。
本屆活動在梅蘭芳故鄉江蘇省泰州市舉行,吸引了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19個劇種的120名小選手參賽。四川藝術職業學院附中川劇專業的趙浩鑫以《皮金滾燈》參賽,詼諧幽默又稚氣可掬的表演不斷激起全場掌聲,充分展示了川劇中頗具表演難度和技巧難度的小醜功夫戲,最終奪得小梅花“金花”並榮獲專業組地方戲十佳稱號。另一位參賽選手李美琪則憑借一出《白鱔觀景》榮獲小梅花“銀花”。
據悉,我省已經有超過10人榮獲“小梅花”稱號,其中不少已經投身到川劇藝術表演和傳承行列中。
7.“苗族踩山節”獲評“最具特色民族節慶”獎
9月6日,“第三屆中國民族節慶峰會”在延吉市舉行。珙縣“苗族踩山節”(花山節)獲評“最具特色民族節慶”獎。“苗族踩山節”是苗族同胞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慶。近年來,珙縣以羅渡鄉王武寨少數民族地區為代表的“踩山節”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並輻射了雲南等周邊地區。
8.珙縣苗族原生態民歌《亞羅卡德羅》喜獲金獎
12月16日,“2012婺源·中國鄉村文化旅遊節暨首屆全國山歌大賽”落幕,代表四川參賽的珙縣苗族原生態民歌《亞羅卡德羅》獲得金獎。
《亞羅卡德羅》是珙縣苗族地區最原生態的傳統敘事民歌,來自珙縣的苗鄉山寨,歌詞主要敘述苗族豎笛的來曆。在這次全國山歌大賽上,盡管來自西藏、新疆、廣西、貴州等省區的15支代表隊實力也相當強勁,但《亞羅卡德羅》演唱組憑借自身深厚的功底和歌曲深沉遼遠、至純至美的藝術魅力,最終打動了現場評委和觀眾,奪得金獎。
四、重要文獻
(一)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四川代表人名單(共9人)
(二)《四川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108名)
1.民間文學(8人)
2.傳統音樂(18人)
3.傳統舞蹈(8人)
4.傳統戲劇(6人)
5.曲藝(9人)
6.傳統遊藝、體育與競技(2人)
7.傳統美術(8人)
8.傳統手工技藝(39人)
9.傳統醫藥(4人)
10.民俗(6人)
(三)《關於印發〈2012年成都市促進川劇發展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成宣發〔2012〕7號)
2012年是四川省委發出“振興川劇”號召30周年,也是我市實施《關於促進我市川劇發展的意見(試行)》的第一年,按照“保護、繼承、改革、創新”的方針,特製訂本實施辦法。
一、總體原則
全年安排全市川劇發展專項資金600萬元,以項目管理的方式,對川劇藝術的人才培養、創作展演、推廣普及、傳承研究等方麵給予扶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和支持川劇發展,提升地方特色文化品牌,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二、申報主體
成都市域範圍內從事川劇研究、演出的企事業法人單位、自然人均可作為項目申報人,參與項目申報。
三、重點項目
(一)開設川劇少年班。在市文化藝術學校開設川劇少年班,免費為有人才需求的川劇院團、社會組織培養川劇後備力量。預計招收25名,學生免學雜費。
(二)新創、複排川劇劇目。複排、新創川劇劇目,每個給予20—80萬元的經費補貼。
(三)公開征集川劇劇本。委托市川劇院麵向社會征集優秀川劇劇本,劇本最高獎勵20萬元。
(四)培養川劇高端人才。麵向全國招募川劇導演或編劇1名,由市川劇院簽約,資助其到國內外藝術院校深造。
(五)建立川劇網站。依托國內知名綜合網站建立“川劇網”,開展川劇網絡宣傳推廣工作。
(六)開展川劇藝術教育。組織開展川劇藝術特色學校試點工作,在試點學校開展《川劇、四川曲藝融入學校藝術教育》課題研究。創編少兒川劇精品節目。對試點學校、課題研究和創編節目給予經費補貼。
(七)扶持川劇演出。在成都市內常年駐場演出川劇的,給予相應補貼。代表我市到省外、國外進行有影響的川劇巡演、駐演的,按照《成都市重點文藝項目扶持獎勵辦法(試行)》相關規定給予補貼。
(八)開展川劇研討活動。圍繞川劇發展、劇目開發、表演形式等,開展高水平的研討活動。
(九)組織川劇專題宣傳。圍繞上述重點項目開展各具特色的宣傳報道,普及川劇知識、提升廣大市民對川劇的關注度和欣賞水平。
四、申報程序
(一)項目申報:3月5日—3月30日,單位或個人確定項目內容、項目負責人、項目推薦人、項目完成期限等情況後,填寫《2012年成都市川劇項目申報表》一式4份,報市川劇發展促進工作組辦公室(市文化局藝術處)。
(二)項目初評:市川劇發展促進工作組辦公室組織有關專家,提出項目初評意見。
(三)項目審定:市川劇發展促進工作組根據辦公室初評意見審定項目。
(四)項目執行:審定項目經批準後,由項目資金歸口管理單位(甲方)與項目申報人(乙方)簽訂扶持協議,並按協議撥付資金,實行動態管理。
五、項目管理
(一)進度管理:乙方須按協議約定的項目時間節點,向甲方書麵告知項目運行情況。甲方可對項目運行情況進行抽查。
(二)責任界定:乙方未能按照承諾的時間和方式完成項目,在項目預期完成期限前15日,應向甲方做出書麵說明,屬客觀原因的,視為自動中止扶持,甲方不再支付餘款,也不要求乙方退還已獲的扶持經費;屬乙方責任的,或過期未向甲方提交書麵說明的,視為套取扶持,乙方應退還已獲的扶持經費全部或部分(具體金額由甲方確定)。
(三)責任處理:對發生自動中止扶持的,甲方三年內將不再接受乙方的項目申報,三年內不再接受該項目推薦專家的其他推薦項目;對發生套取扶持的,甲方將不再接受乙方的項目申報,不再接受該項目推薦專家的其他推薦項目。
六、其他
(一)本實施辦法申報項目須在2012年12月20日前完成。
(二)本實施辦法未列入的其他重要項目,可一事一議。
(三)獲得國內外常設性重大文藝獎項的,參照《成都市重點文藝項目扶持獎勵辦法(試行)》相關規定給予獎勵。
(四)本實施辦法由市川劇發展促進工作組辦公室負責解釋。
聯係人:王麗祥聯係電話:61883784
聯係郵箱:[email protected]
五、大事記
1月
9日,成都市頒布了《成都市川劇藝術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有著300多年曆史的著名劇種川劇,將大規模走進成都市中小學進行展演。
1月初,夕佳山民俗博物館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婚俗文化基地”稱號。
20日,2012年成都大廟會開廟喜迎八方賓客。
30日,數萬遊客聚集峨眉山大廟飛來殿祈福。
2月
4日至6日,川南苗族踩山節在瀘州市古藺縣大寨苗族鄉與敘永縣合樂苗族鄉交界處寶佤山舉行。
5日,“蜀繡”、“青神竹編”、“成都漆藝”、“彝族漆器髹飾技藝”等極具蜀地特色的“非遺”項目,亮相在北京舉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成果大展”。
23日,四川省最大苗族聚集地宜賓興文縣大壩鄉舉行“高裝”文化節。
3月
1日,成都市川劇院和成都市文化藝術學校聯合啟動2012川劇少年班的報名工作,麵向社會招收30名學生並免除在校期間一切學雜費。
8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平武陳年梅餞製作工藝的代表性傳承人胡金平,經過多年實驗、總結創新,終於發明了一種能同時生產梅餞、青梅汁、話梅、青梅酒的方法,獲得了四項國家專利。
3月初,在綿陽天青苑川劇團,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向該川劇團授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承基地”牌匾,並頒發榮譽證書。
27日,由成都市川劇促進發展工作小組主辦的川劇傳承人進校園演出活動在成都市康河小學啟動。
28日,成都市馬鞍小學召開”曲藝潤園,弘揚四川本土文化——少兒清音活動課程研究”的階段研討會議
4月
2日,2012年都江堰清明放水節開幕儀式在魚嘴岷江主河道右上側《道解都江堰》實景演出現場舉行。
11日,成都市川劇發展促進工作組宣布:他們將以最高稅前20萬元的獎金麵向全國征集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為一體的川劇劇本。
14日,由四川省川劇藝術研究院舉辦的國家級非遺川劇傳習與展示基地授牌儀式暨川劇現狀調查研討會在成都舉行。
24日,由四川省川劇藝術研究院出品的川劇動畫《秋江》在成都舉行看片會。
5月
16日,“2012年成都市‘非遺進校園’、‘百姓故事會’進校園”活動在成都理工大學拉開序幕。
6月
2日,來自埃及開羅的木偶劇團向成都國際非遺博覽園贈送“埃及豔後”雕像。
7日,“文化遺產日”係列活動之一 ——四川揚琴、四川清音展演活動在四川師範大學影視學院舉行。
9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文聯主辦,省曲協承辦的第五屆全國少兒曲藝大賽四川賽區選拔賽暨首屆四川省少兒曲藝大賽舉行決賽。
9日,由省文化廳主辦的首屆“文殊坊杯”非遺手工技藝精品邀請展係列活動在我國第七個“文化遺產日”正式啟動。
19日,德陽市首屆民俗民間文化藝術節在四川德陽開幕。
7月
7月中旬,人民大會堂再次出現新的巨幅蜀繡作品《高原秋色》。
25日至8月4日,成都市舉行紀念振興川劇30周年演出周。
8月
3日,由成都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市文聯等單位主辦的2012年成都市“陽友鶴杯”川劇玩友大賽在彭州公園廣場舉行。
12日,四川省“金堂·外實校杯”青年川劇演員比賽在成都市金堂縣落下帷幕。
19日,“讓川劇更年輕·小小畫筆畫川劇之美”錦城講堂暑假特別活動在成都圖書館掀起了高潮。
9月
5日至10日,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山東省棗莊市台兒莊古城舉行,成都市特別組織了7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參展,受到高度好評。
27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聯合主辦的“唱響山歌——四川首屆傳統民歌大賽”在瀘州落幕。
28日,四川省藝術研究院“國家級川江號子電子科技大學傳承和研究基地”在電子科技大學內掛牌。
30日,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館在完成裝修布展工程後,開始試運行。
10月
10日晚,中華經典詩詞《宋詞雅韻》吟誦晚會在眉山三蘇祠拉開帷幕。
15日,國家文化部正式複函,同意“中國書法館”落戶成都國際非遺博覽園。
11月
6日,近30位國內外專家學者齊聚理縣參加“吉祥河穀·相約理縣”2012藏羌文化國際論壇,從不同學科、不同視角就藏羌文化走廊的保護和開發進行討論並提出建議。
18日至22日,成都市3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共5家企業參加了在貴州省黔東南州凱裏市舉行的“首屆中國·凱裏銀飾刺繡”博覽會。
12月
13日,四川省文化廳在眉山市召開“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督查工作總結暨生產性保護工作交流會議”。
(曾平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