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2 / 2)

1平子:季孫意如。2郠(gěng):莒邑,在今山東沂水縣。《經》不書取郠,因魯君見討於平丘而諱之。3以人祭於殷社。

4義:合於義者。5殺人以祭,不合於義。6《詩》曰:引文出自《詩·小雅·鹿鳴》。7“德音”二句:先王明德昭顯,示民不薄於禮義。孔:甚。昭:明。視:示。佻:偷,薄。8“佻之”句:殺人以祭,薄於禮義已甚。謂:為。9壹:語助詞,無義。10誰:何。

戊子,晉平公卒。鄭伯如晉1,及河,晉人辭之。遊吉遂如晉。

九月,叔孫婼、齊國弱、宋華定、衛北宮喜、鄭罕虎、許人、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如晉2,葬平公也。

鄭子皮將以幣行3,子產曰:“喪焉用幣?用幣必百兩4,百兩必千人。千人至,將不行5.不行,必盡用之6.幾千人而國不亡7?”子皮固請以行。

既葬,諸侯之大夫欲因見新君。叔孫昭子曰8:“非禮也。”弗聽。叔向辭之,曰:“大夫之事畢矣,而又命孤9.孤斬焉在衰絰之中10,其以嘉服見11,則喪禮未畢;其以喪服見,是重受吊也。大夫將若之何?”皆無辭以見。

子皮盡用其幣。歸,謂子羽曰:“非知之實難12,將在行之。夫子知之矣13,我則不足。《書》曰14:‘欲敗度15,縱敗禮16.’我之謂矣。夫子知度與禮矣,我實縱欲而不能自克也17.”

昭子至自晉,大夫皆見。高強見而退18,昭子語諸大夫曰:“為人子,不可不慎也哉!昔慶封亡,子尾多受邑19,而稍致諸君,君以為忠,而甚寵之。將死,疾於公宮,輦而歸,君親推之20.其子不能任21,是以在此。忠為令德,其子弗能任,罪猶及之,難不慎也22?喪夫人之力23,棄德曠宗24,以及其身,不[亦]害乎25?《詩》曰26:‘不自我先27,不自我後。’其是之謂乎!”

1“鄭伯”三句:諸侯不相吊,故辭之。三年《傳》雲:“君薨,大夫吊,卿共葬事。”2滕人:原本無此二字,據阮元《校勘記》、楊伯峻說、《冊府元龜》卷九〇一引文補。3幣:見新君之贄(禮物)。4百兩:載幣之車百乘。5不行:不能行。

6盡用之:盡用其幣。7“幾千”句:謂如此消耗財用,將亡國。幾:豈。8叔孫昭子:叔孫婼。9命孤:欲與晉君相見。孤:晉之新君(昭公)自稱。叔向代致晉君之命,故稱孤。10斬焉:形容悲痛。斬:通“憯”。痛。衰絰(cuīdié):喪服。11其:若。嘉服:吉服。12“非知”二句:謂難不在知,而在行。實:是。將:乃。13夫子:指子產。14《書》:逸《書》。15度:法度。16此二句今見於古文《尚書·太甲中》。17克:克製。18高強:子良。19子尾:子良之父。20推其車而送之。

21任:保。22難:奈何。23夫人:指子尾。力:功,功勞。

24曠宗:使宗廟廢棄。曠:廢。25亦:語助詞,無義。原本無此字,據阮元《校勘記》、楊伯峻說補。26《詩》曰:引文見於《詩·小雅·正月》,又見《大雅·瞻卬》。27“不自”二句:言禍亂不在他,適當己身。喻高強自取其禍。

冬十二月,宋平公卒。初,元公惡寺人柳1,欲殺之。及喪,柳熾炭於位2,將至,則去之3.比葬,又有寵。

1元公:名佐,宋平公太子。2以炭溫地。3去之:去炭使元公坐。

十有一年春1,王二月2,叔弓如宋。

葬宋平公。

夏四月丁巳3,楚子虔誘蔡侯般,殺之於申4.

楚公子棄疾帥師圍蔡。

五月甲申5,夫人歸氏薨6.

大蒐於比蒲7.

仲孫貜會邾子,盟於祲祥8.

秋,季孫意如會晉韓起、齊國弱、宋華亥、衛北宮佗、鄭罕虎、曹人、杞人於厥憖9.

九月己亥10,葬我小君齊歸。

冬十有一月丁酉11,楚師滅蔡,執蔡世子有以歸12,用之13.

1十有一年:公元前331年。2二月:《公羊傳》作“正月”。3丁巳:七日。4申:楚邑,在今河南南陽市。5甲申:五日。6歸氏:昭公之母。胡女,歸姓。7比蒲:地名。未詳何處。8祲(jīn)祥:地名。未詳何處。《公羊傳》作“侵羊”。9厥憖(yìn):地名。未詳何處。《公羊傳》作“屈銀”。10己亥:二十一日。11丁酉:二十日。12有:《史記·管蔡世家》作“友”。13用之:殺之以祭。